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脏腑辨证及施护PPT精选文档

脏腑辨证及施护PPT精选文档


重者——狂躁,谵语
心火炽盛
灼伤津液——口渴,尿黄,便秘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舌尖红赤,
甚者舌体糜烂
灼伤络脉,迫血妄行——吐血,衄血
治法:清泻心火
方药:泻心汤
10
心脉痹阻证
概念: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继发于心气虚、心阳虚 ➢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凉 ➢过食肥甘、饮酒 证候:心悸,怔忡,气短,左胸痛,痛引左臂内侧,
(指小肠对食物消化的同时随 之进行分清别浊的功能)
4பைடு நூலகம்
心病辨证 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概念:指心气不足,心之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病因: ➢ 久病体虚 ➢ 年老脏气衰弱 ➢ 失血(外伤、产后失血) ➢ 气虚及阳,损伤心阳 证候: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时加重,脉细弱或结代 兼见: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心气虚 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淡胖,苔白滑—心阳虚
19
心与小肠病护理
▪ 3.饮食护理 ▪ 3.3心阳不足者,宜进食温热助阳之品,如
羊肉、狗肉、胡桃肉等。 ▪ 3.4心脉痹阻者,饮食应清淡少油并节制饮
食,尤其晚餐勿进食过饱,可适当食用瘦 肉、鱼类、山楂、胡萝卜等。 ▪ 3.5心火炽盛者,宜食清热泻火之物,如苦 瓜、苦菜、莲子心、绿豆等。
20
心与小肠病护理
心阴虚: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8
心火亢盛证
概念:是指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 病因:
七情郁久化火 六淫内郁化火
证候: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渴,舌尖红
赤,苔黄,脉数,或见口舌生疮,舌体 糜烂疼痛,或吐血,衄血,甚或狂躁, 谵语。
9
心火亢盛证
病机分析:
内扰心神,轻者——心胸烦热,失眠
摄情志,避免情绪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 及时解除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状态, 宜平心静志,保持情绪稳定。
▪ 4.用药护理 ▪ 4.1嘱患者按时服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
应。对于呕吐患者,中药汤液可浓煎,分 次服下。 ▪ 4.2心悸、失眠患者若用安神药,宜睡前30 分钟服用。 ▪ 4.3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应 告知患者舌下含服,避免嚼碎吞下。
21
心与小肠病护理
▪ 5.情志护理 ▪ 心系疾病与情志关系密切。患者应注意调
5
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病机分析:
鼓动乏力,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心悸体倦乏力
心 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气短 气 气虚卫外不固——自汗 虚 血液运行无力,不能上荣面部——面白无华
血不能充盈脉管——脉细弱
心阳虚 心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心胸憋闷,舌质紫暗
不能温煦周身——形寒肢冷
治法:补益心气;温通心阳 方药:四君子汤;桂枝甘草汤
脏腑辨证及施护
1
脏腑辨证
掌握
内容
心与小肠辨证
肺与大肠辨证
脾与胃辨证
肝与胆辨证
肾与膀胱辨证
2
概念
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
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 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 判断疾病所在脏腑部位及其病性的一种辨 证方法。
3
心与小肠病辨证施护
心的生理功能: ➢主血脉 ➢主神 ➢在体合脉,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的生理功能:泌别清浊
▪ 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并记录心率、心 律及脉搏的变化情况,必要时给予24小时心电监 护。
▪ 1.2对于胸痛的患者,需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 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有无胸闷憋气等。疼痛剧烈、 持续、经休息或服药后 仍不缓解,且兼见心悸气 短、烦躁、汗出肢冷者,应立即报告医生尽快处 理。同时给予吸氧,中药宽胸气雾剂等。
病因: ➢小肠里热炽盛 ➢心火炽盛下移小肠
证候:心中烦热,口渴喜凉饮,口舌生疮,小便 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13
小肠实热证
病机分析:
心热心火炽 盛下移小肠
小便赤涩,尿道灼痛 热盛灼伤血络——尿血 心火上炎——心烦口渴,口舌生疮
治法:清热利尿 方药:导赤散
14
心与小肠病护理
▪ 1.病情观察
脉细 数—心阴虚。
7
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
病机分析:
不能充盈脉管——脉细
心血虚 不能上荣头面——眩晕,面白无华,唇舌色淡
心失所养——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心阳偏亢,虚火内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心阴虚
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心失所养——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治法与方药:
心血虚: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巨响,以免诱发心悸等。
▪ 2.2避免过度劳累,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 少气血耗伤。
▪ 2.3避免外邪侵袭,根据天气变化,做好防 护。
▪ 2.4养成按时起卧的习惯,不宜过劳,不宜 过逸。
17
心与小肠病护理
▪ 2.生活起居护理 ▪ 2.5对于神识异常者应采取防护措施,以免
发生意外。 ▪ 2.6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怒责,以防诱
6
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
概念:
心血虚:是由于心血亏虚,心失濡养所出现的证候。 心阴虚:是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出现的证候。
病因:
➢ 失血(外伤、崩漏、产后失血) ➢ 生化之源不足 ➢ 久病耗伤阴血
证候: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易惊
兼见:头晕目眩,面白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心血虚 兼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苔少,
时发时止,舌淡紫,有瘀斑,脉细涩
11
心脉痹阻证
病机分析:
心血瘀阻
心气虚 继发于 心阳虚
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心悸,怔忡,气短 心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 推动无力
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胸痛,心悸,面唇青紫
手少阴心经循肩背——痛引肩背内臂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12
小肠实热证
概念:是指心火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的证 候。
发胸痛等。
18
心与小肠病护理
▪ 3.饮食护理 ▪ 心系疾病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
养;忌肥甘、辛辣、煎炸、咖啡、浓茶等 刺激性食物;禁烟戒酒。饮食应定时定量, 避免过饱过饥。
▪ 3.1心阴或心血不足者,宜补益心脾,如食 山药、红枣、桂圆等,忌食动火劫阴之品。
▪ 3.2心气不足者,宜补益心气,如食人参、 党参、桂圆等。
15
心与小肠病护理
▪ 1.病情观察 ▪ 1.3注意观察神志、面色、睡眠、二便、舌
苔、脉象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尽早处 理。 ▪ 1.4心病患者病情变化快,突发性强,应做 好抢救准备。夜间多加巡视,注意有无失 眠、胸闷、胸痛及心阳暴脱等危险情况发 生。
16
心与小肠病护理
▪ 2.生活起居护理 ▪ 2.1保持病室及环境安静,避免噪音或突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