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2014·安徽高考)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33题。

33.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答案C解析蒸发量最大的是副热带海区,故Q2为蒸发耗热量,可排除A、D两项。

辐射和蒸发除在低纬海区外应该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Q1为辐射收支差额。

(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9~11题。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A解析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A项正确。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图中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膜内的大气具有保温作用,膜内温度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则曲线①②代表膜内温度日变化,曲线③④代表实际温度日变化。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昼夜温差小。

曲线①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答案C解析此图反映的是寒冷期平均温度变化,读图可知,寒冷期平均温度最低为-15℃,说明最低气温应低于-16℃,A项错误;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小,B项错误;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项正确;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D项错误。

3.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D解析该地温度达到一天中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地方时14时左右为一天中最高气温,因而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2小时,D项正确。

(2016·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题。

4.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1、7、10三个月的最低温都低于8℃,但1月最高温低于12℃,整个7月最高温都高于12℃,10月只有部分日期最高温高于12℃,故排除A、D两项;与7月相比,4月最高温高于12℃的日数少,且最低温低于8℃的日数少,故4月气温日较差小于7月,排除B项,C项正确。

(2015·浙江高考)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

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

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

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

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C解析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项正确;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三项错误。

2.(2015·广东高考)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D解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因而地表温度下降。

(2015·四川高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3~4题。

4.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答案D解析雾的形成要具备水汽、静风或逆温等条件。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降温快出现逆温现象,水汽凝结成雾,D项正确;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水汽不易凝结,A项错误;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易降雨,不是成雾,B基错误;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的季节是夏季,C项错误。

(2013·浙江高考)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下题。

65.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强,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2013·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6.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答案B解析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臭氧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减少,A项错误。

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其浓度降低必然导致②减少,B项正确。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阴天的几率增加,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降低,③会减少,C项错误。

雾霾天气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会增强大气逆辐射,④会增加,导致温度升高,D项错误。

考点2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答案B解析由于云量差异分布不明显,因此影响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可能是降雪量;由于当地盛行偏东风,且越靠近海洋,海洋性越明显,冬季气温越高,因此东部积雪深度小于西部积雪深度;云量差异不明显,因此光照差异不大;此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差异不明显。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答案C解析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说明此地区气温偏高,因此最有可能为城区。

(2016·天津高考)读图,回答1~2题。

1.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答案B解析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

2.图中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答案C解析图中所示甲地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2015·四川高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答案D解析读图,城市冬季等温线在0°以下,说明位于温带地区。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大于0℃,A项错误;40°N附近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B项错误;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大于0℃,C项错误;40°N附近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小于0℃,D项正确。

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A解析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热岛效应强,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A项正确;结合前面分析,城市纬度较低,降雪的可能性小,B项错误;通过城市环流,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至郊区,C项错误;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D项错误。

(2013·浙江高考)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题。

3.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答案C解析拉萨位于宽阔拉萨河谷北侧,白天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夜间降温慢,气温相对较高,形成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

考点3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8~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答案B解析甲地南侧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因此风向为西南风。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答案C解析乙地纬度高于甲地,因此乙地应为冷气团,甲地为暖气团,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