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实验学校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深思熟虑,字斟句酌,成就的是考场上完美的答卷;万物复苏,草木夏发,显现的是自然中完美的答卷;披荆斩棘,战胜自我,抒写的是人生里完美的答卷;砥砺奋进,锲而不舍,铸就的是时代中完美的答卷……每一份答卷都浸着汗水,歲着耕耘,透着收获。
请以“一份完美的答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一份完美的答卷上帝创造世界仅仅用了七天时间,刚好是一个礼拜。
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与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与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
实际六天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第七天便被定为休息日。
或许是上帝是一个完美主义的倾向者,于是他便把这个自以为完美的做法移植给了人类,好让人类在成为世界主导者的同时,也都能在其行为举止上追求完美。
因此他把世人都聚集到一起,向他们提出一个苛刻的要求:在七天之内到世界各地去寻找遗失的完美主义,尔后向他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否则将会丧失主导世界的权利。
写到这里,我不禁反问世人:你们认为自己能够达到上帝那苛刻的要求吗?这个世界颇存着诸多不完美因素,难道说世人你们都能一一寻找出来,并抚平其缺陷?先别说全世界范围,就拿你们世人来说,不完美因素实是于存,断翼的天使随时会降临在每个人的头顶,直至把它祛除得要等到何年何月?世人,你们能向上帝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吗?生命自诞生的那天起,暇庇便会追随其度过一生,于是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擦拭暇庇,并不断在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但这一生并非因不断追求之后便能交出完美的答卷。
世人在环游了世界一周回来后,茫然了。
因为他们还是没有找到那份令上帝满意的完美答卷,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回去向上帝交差:“上帝大人,我们环游了世间一圈回来,可是并没有找到令你满意的答卷,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却找到了一个真理:不完美的人生才为最完美的,因为缺陷造就了追求的美,造就了精彩的绽放。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没能完成你所给予的任务,我们愿意接受丧失主导者地位的惩罚……”可这时侯的上帝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笑眯眯地说道:我并非让你们去给我完成一份自认为完美的答卷,我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让你们在不断追求中完善,以造就一个更全面的自我。
环游世间的做法要求只是一个假象,你们已经达到我的要求了,并向我上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这个世界的主导权最终还是你们的。
”“那我们不用丧失世界的主导权了?”“不用了,因为你们已经寻找到我所需要的那份完美的答卷了。
”“可是我们在寻找过程中却一无所获,除了那个真理之外……”“你们交出的完美答卷就蕴涵在那个兴许并不引人注目的真理当中……”而后,世人恍然大悟,因为他们已经找到那份令上帝也令自己满意的完美答卷:缺陷中才能造就更为完善的美,因为它为完美增添了抚平的动力。
上帝微笑地点了点头:“这正是交出完美答卷的本质……”【解析】【详解】作文标题“一份完美的答卷”。
此题既可以实写考场上的用笔书写的“一份完美的答卷”,也可以写人生考场上的“一份完美的答卷”。
要想写出彩,当然是选择后者。
人生路上并不只有书面的考试,人生的旅途就像一份答卷,它里面包括有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
人生的答卷是用行动书写,而我们也一直在追求着那份完美的答卷。
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书面答卷确实容易,可是,要想在人生道路上交出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需要你的抉择、坚持、奉献等。
在书面中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要交一份人生的完美答卷,就需要你的智慧与品德。
按以上分析立意即可。
一定要注意化大为小,选取一件成长中的具体事件(考题),写出“答卷”的过程和完美结果。
【点睛】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属于“材料+题目”的命题形式。
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
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
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
据此,写作本文,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入手。
其一、审题抓“题眼”。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
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其二、立意明“喻义”。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其三、选材重“精神”。
所谓“选材”就是指写作者根据写作的需要从生活和学习中选取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
以上三个方面是写好本文的关键。
至于谋篇布局与行文修改,则是写作方法与技巧方面的问题了,这里不再赘述。
(2018·湖北中考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懂自己,发现独特的自我,明确自己的方向,才能坦然走过生命中的风风雨雨。
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中如果需要出现姓名和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答案】【例文】读懂自己世界上最难读懂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读懂自己首先要树立理想的追求,即只有明确自己人生的理想,才能确立你人生的轨迹。
理想宛如一轮晨曦高悬在你未来的天空,永恒照彻你人生的前进方向。
没有理想的人生就会举步渺茫,很难到达你所希冀的彼岸。
读懂自己要能屈能伸,善待逆境。
回首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多少风云人物英雄豪杰皆为善屈善伸而立志成业,叱咤风云。
是的,立大志以“屈”处事,成大业靠“伸”显才。
人生总是充满着挫折与困惑,无论来自自身的,还是来自外界的。
但关键要持有良好的心态去应对,要以执着的勇气去担当,以坚韧的毅力去拼搏。
读懂自己要正确估价自己,合理定位。
人的智商总是有差异的,特别随着后天受教育的影响和所处工作环境的制约以及个人奋斗的程度等。
其才能、作用、价值的体现不经相同。
为此,无论是工作、经商还是对事业的选择。
首先要对自己的潜能与经济状况予以科学的评估,然后在定位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不能超出自己的“极限”而期望值过高。
要掌控自己,量力行事。
否则,很容易沉沦于窘境而不能自拔。
读懂自己要执着求知,谦虚诚信。
现代社会是科技,信息与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
要使自己适应社会环境与同步。
必须要不断的勤奋学习,务实的捕获综合知识与历练多种技能。
否则,必然被社会所淘汰。
读懂自己要坚毅自强,一旦目标确立,就要义如反顾勇往直前。
人生的道路并非都是坦途与彩虹,往往是崎岖艰险与风雨弥漫。
为此,必须坚定信念,自强不息。
历练在逆境中的坚韧,磨合在困惑中的恒心。
当代的保尔张海迪以坚毅的信念,书写出身残志坚,人生辉煌的诗篇。
诚然,伴随社会的进步,要使自己和谐的融入社会与生活。
首要的立足于诚信,老实做人,坦诚做事。
无论你是显赫的领导还是无名的草根,都应该持有一种谦虚的心胸。
事实上狂妄失信的人,最终总是无立足之地。
读懂自己要坚守自信与树立勇气。
在未知的世界中,我们要获得理性认识,每前进一步都充满困难的沼泽与失败的深渊。
为此,这就需要坚定的自信和无畏的勇气。
自信是人生的基石,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杠杆。
没有自信的雄心,就不能摆脱逆境中的困惑,没有勇气的尝试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读懂自己,亦要学会感恩与包容。
情感是人固有的纯真底蕴,一个“情”字在大千的世界中充满着永恒。
我们不仅要感恩于父母的养育之情,同时也要感恩于曾经帮助过你与付出大爱的人。
我们每天都置身于生活中且更离不开与社会的交融。
为此,必须要持有较强的相容度。
要宽以待人,包容一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大凡有魅力的杰人,都具有感恩与包容的潜质。
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我们只要真正读懂自己,就会在你的人生答卷中少些出错,增加“采分点”。
从而,使你的人生之旅就会多些收获少些挫折,多些成功少些失败。
读懂自己是一门学问,只有读懂自己的人才能明白自己的得失。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细读题目中给出的材料,从中可以提炼出主旨:人要读懂自己。
所谓读懂,就是明白自己优缺点,明白自己前进的方向。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就表明了读懂自己的重要。
写作本文,比较适合议论说理,以读懂自己为论题,摆事实,讲道理,向读者传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做到以理服人。
如选择议论文写作,可先用一个名人小故事引出本文的论题——读懂自己;然后从这一论题中生发出几个分论点,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每段以“读懂自己,要……”开头。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并向读者发出有力的号召。
写作时,根据不同的论证需要选择适宜的论证方法。
也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故事内容来表达“人要读懂自己”的思想。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要善于找到在立意方面相关的关键词语或句子。
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
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
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
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2019·河南中考模拟)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我终于迈出了这一步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少年放牛,傍晚赶牛回家时,牛走到村口,怎么都不肯继续往前走了。
少年紧紧地拽着缰绳,牛却扭头不理,僵持间,少年的母亲走过来,将缰绳轻轻一抖,一放,牛便乖乖地跟着母子二人回家了。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③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一我终于迈出了这一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脚印。
回忆往昔,有一个脚步十分坚定,我的人生因它而改变。
当我五岁的时候,爸爸受到他的老朋友的邀请,带着我去杭州游玩。
我们坐大巴来到艮山门,老爸说我们的目的地在西湖,我们要走着去。
我犹如遭了晴天霹雳,心想:走着去?这路有多长啊!等我们走到,岂不得累死啊?我使尽种种招数,极力想要避免这场悲剧,与此同时,老爸坚定地迈开了脚步。
我束手无策,只得跟着他走去。
没过多久,我便累倒在路边的行道树下。
爸爸蹲下来教育我:“人生就是一场耐力的较量,可以比作是马拉松,只有坚持才能获得胜利。
累倒了并不要紧,坚持一小步,迟早能迈出一大步。
”他捏了捏我通红的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