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音乐_第七单元 梨园百花(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第七单元 梨园百花(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百花
教学目标:
1.欣赏并跟唱《说唱脸谱》体验京剧音乐的风格韵味,通过听赏,
讲解,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唱腔、脸谱、伴奏、行当以及表演形式等。

能对京剧产生兴趣,并了解我国戏曲音乐的艺术魅力。

2.能通过自主学习,对京剧相关知识进行探究,了解京剧的代表人
物梅兰芳和旦角,了解中国京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一、动画片导入
师:大家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哪部?你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
师: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部动画片《大闹天宫》,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欣赏片断)
观看视频,思考动画片中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哪些因素?
这部动画片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其中,比如人物形象运用了京剧脸谱的描画形式,配乐运用了京剧乐队的伴奏。

二、新课教学
京剧的起源故事
大家知道京剧在我国被称为什么吗?
生:国粹
那大家知道外国称京剧为什么吗?
中国歌剧Beijing Opera
三、京剧是怎样由来的呢?
大约200多年前,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它不是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地方剧种,而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弋腔”和诸多地方小调的精髓,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衍变而成的“国剧”。

京剧是北京本地的剧种吗?不是。

它融合了多种地方戏的精华。

你们喜欢京剧吗?
学生各抒己见,不喜欢的理由。

1、内容陈旧,唱腔复杂。

2、节奏比较慢,特别是唱,得细品才有味。

老师举例用青春舞曲
的调子唱海岛冰轮初转腾。

京剧能成流传几百年并为国粹,有它的独特魅力。

刚才同学说他的唱腔陈旧,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他的唱腔。

四、京剧的唱腔
课件出示京剧的唱腔。

五、京剧的脸谱
有一首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歌曲就是和京剧有关的的,它就是-------《说唱脸谱》。

这是一首戏歌。

戏歌就是指加上了京剧元素的歌曲。

欣赏,思考:
歌曲中提到了哪些脸谱?课前咱布置同学预习并自己制作了脸谱,请你以貌取人,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说出你手中的脸谱代表哪些不同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小组讨论交流)课件展示京剧的脸谱,同学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脸谱并且说出他的人物性格。

请同学们戴上你手中的脸谱,一起随音乐唱起来。

跟唱《说唱脸谱》唱的时候看看有没有你不明白的词,或者你对哪句歌词最感兴趣?
六、京剧的行当
京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他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中国戏曲中,这种人物类型的专业术语就叫“行当”。

你们知道京剧有哪些行当吗?
解答疑惑生和净的区别:
生的面部化妆简单,净和丑的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
是重施油彩,图案复杂,因此被称花脸。

介绍京剧的行当并聆听《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海岛冰轮初转腾》。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说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行当。

七、京剧的表演形式、伴奏
京剧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吸收了多种剧种和曲调的特点,集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歌唱、表演于一身,那么京剧有哪些表演形式呢?唱:唱是京剧的重要东西,没有好的唱段不算好戏,北京人把“看戏”说成“听戏”,可见北京人对唱的重视。

念:念白,在从前的北京戏班里,有句俗话叫“千金念白四两唱”,形容念白的重要性。

播放唱念
大家仔细想一下,在这段唱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乐器啊?课件出示文场乐器
做:表演与演法相结合,演员运用各种面部表情、神态,将人物的内心活动表达出来。

欣赏做,并且让同学们模仿里面的做。

打:武打,基本没有唱腔,念白。

就像哑剧一样,只要武功好同样也精彩。

欣赏武打
思考这段武打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乐器?出示武场的乐器。

八、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这节课所学分析一段京剧。

回想一下我们前面讲的京剧的基本知识,分析一下《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1、剧中人物虞姬属于什么行当?
2、用的是伴奏主要是文场的还是武场的?
3、这部戏的表演形式是什么?
4、这部戏的唱腔属于哪一种?
这节欣赏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唱腔属于南梆子.
▪南梆子跟京剧西皮唱腔很接近,在旦角和小生两个行当中借鉴应用,其他行当没有.
▪南梆子唱腔委婉,细腻柔肠,表现剧中人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
先看一下剧情介绍。

<多媒体展示>
思考:
1、这段戏表的演者是谁?(梅兰芳)
简介京剧艺术家----------梅兰芳
梅兰芳,花旦。

出生于梨园世家,十一岁登台,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精心钻研,勇于革新,改革与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京剧艺术家中,梅兰芳是出访最多和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

他的儿子梅葆玖是梅派的传承人,梅兰芳是四大名旦之一,那么你知道其他几位名旦是谁吗?
生回答:
课件出示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2、解放前旦角为什么多由男性扮演?
解放前女人不允许唱戏,所有的角色都是由男演员来演。

四大名
旦的产生说明当时女子的地位低,连上舞台的机会也没有。

后来在实践中发现,其实男人演女人在一些方面更有优势,尤其是男人的声音条件,调门高,舞台生命长.所以男旦虽然在解放后不如以前,但仍然得到了一些发展。

比如李玉刚(欣赏李玉刚的霸王别姬)思考:
1、四大名旦和现在舞台上的男扮女装的表演性质一样吗?为什
么?
不一样:现在舞台上男扮女装有的是个人爱好,有的是流派问题。

小节: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了解了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京剧,有很多收获。

哪位同学说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但是这些只是京剧艺术中最基本的知识,还有很多有趣的,精彩的内容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去学习。

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关注京剧。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京剧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本节课把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采取策略如下:
1、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避免过高的教学要求。

2、让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并且自己动手制作脸谱,结合欣赏、模仿、表演等,体验艺术实践的美感。

3、补充了学生喜欢的视频资料,拓宽了学生接触戏曲艺术的渠道。

效果分析:
本节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枯燥无味
的京剧知识生动具体,提高了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京剧的积极性,由厌学变好学,由被动变主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挖掘,教与学的气氛达到优化。

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教材分析:
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

本单元立足于在小学基础上,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课程单元。

因为学生所处的时代大众媒体迅猛发展。

电视中、广播里、网络上天天都能接触到各色各样的音乐,她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喜欢程度大大超过戏曲音乐。

对戏曲音乐持冷漠态度,既不想知道也不想了解,甚至看不起戏曲艺术。

在本课教学中,结合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使本感枯燥的戏曲知识,变为师生戏曲知识的交流与展示,欣赏,模仿,表演中体验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评测练习:
填空题:
1、中国传统戏曲的人物可分为、、、四大行当。

2、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

3、被称为京剧“四大名旦”的艺术家、、、。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情分析较准确,提出的课标难度适中。

这是第七单元梨园百花第二课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制作的脸谱,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变为师生戏曲知识的交流与展示,模仿中体验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不足,由于时间紧张,有些教学环节不能较好的展开,学生的自我表现不够充分,对教材的把握问题,应该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

通过这节课,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另外自己的课堂语言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评价性语言,这些还需要自己不断充实。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课标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