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2、读什么书?如何调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
3、怎样进行阅读指导,使其掌握适宜的读书方法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怎样建立读书激励机制、开展读书评价方案,使课外阅读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找与“课外阅读”相关的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并为而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经验总结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炼。
3、有效地进行自主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扩展视野,丰富积累,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
4、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
研究内容:
1、深入调查、了解当前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质量低下的原因。
(2)《小学语文新课课标准》更明确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量上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背诵优秀诗文达160余篇(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要求。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教育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书,是传承文化的途径。人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研究可以明理,品文可以传递,嚼诗可以怡情。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校都应是读书的地方。因此,作为一名学生理应要博览群书。(二)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需要。当今社会是信息与知识经济的时代,只有确立大语文教育观,尽快掌握恰当、高效的阅读能力,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三)学生发展成长的需要。小学生的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正处于积累记忆的黄金阶段。广泛有益的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pljk2013063
课题名称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
黄晓玲
所在单位
平利动
结题
报告
摘要
课外阅读对学生拓宽视野,性情的培养,人生的成长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许多教育名家也在不断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的语文学习不仅要关注课内,还要走出课外,形成课内外相结合的有效模式,为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有效性指导已成为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现状分析研究,拟定研究方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阅读习惯、评价学生阅读效果等方面作了大胆尝试,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经常、最重要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拓展,是小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增长、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探寻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感受阅读的乐趣,使阅读成为自己一种主动的、快乐的行为。
2、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能主动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汲取阅读材料和生活中的好词佳句。能将积累到的好词好句及好的写作方法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去,以阅读带动习作。
(四)课题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2013年10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口头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理论依据:
(1)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要途径,对学生视野的拓宽,性情的培养,人生的成长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在阅读方面有很多精辟论述。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妇孺皆知;冰心的“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强调的是多读多写多体会。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1-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