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盘活教学

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盘活教学


每位教师的评分评价表汇总审核,组织学科 区域教研组长进行集中评议,确定每位教师 期末最终评价结果,并分校根据教师的表现 对学校进行评价, 再书面通报全县, 作为教师绩效考 核和各种评比的 重要依据,并以 此督促学校抓好 校本教研。
为充分发挥县教师培训管理中心的统筹 兼顾、总揽全局作用,我们要求全体教研员 既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潜水员。我们认 为在大力推进新课改,教研方式不断创新的 今天,只有为校本教研和培训重新定位,结 合县情组建学科区域教研共同体,充分发挥 课改样本校和教研基地校的辐射作用,探索 出一条教研人员、骨干教师和广大一线教师 都能接受、易于操作、富于实效的教研培训 新路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训中人浮于事、 曲高寡欢、高处不胜寒的问题。
我县目前构建的三级教研网络,是我 们的一种本土化运作形式,可以把它称之 为平台或载体。我们认为运用这样的形式, 还能构建成不同的网络。在学科区域教研 组(共同体)这个平台上,纳入教研,就 形成了教研网络;纳入教师培训,就能成 为师培网络;纳入教育科研,就能形成科 研网络。我们计划依托此平台,将教研、 科研和师培工作自然地整合在一起,形成 一个综合大网络。
三、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县教育局要求全县中小学在公用经费中 必须单列教研培训与课改经费,总额不得低 于公用经费的15%。近两年来,县财政不断增 加教研培训与课改经费。为抓好区域教研共 同体活动,充分发挥思源学校的课改样本校 和教研基地校作用,县教育局从2013年开始 每年安排专款20--30万元,专项用于思源学 校和县一小的骨干教师送教下乡、送教到校 和全县教师到思源学校跟班学习等区域教研 共同体教研与课改活动。
由于我县地域广阔,目前仅依靠琼中思 源学校和县一小辐射全县,战线拉得比较长, 成本与效率均存在一些问题。但经过一年的 实践,我们做到了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区域教 研共同体活动,组织一次教学教研与课改工 作月查,学科中心教研组每学期组织1-2次 大型教研活动。两个三级教研网络机制的构 建,月月有目标、有措施、有督导、有评价、 有激励,有效地促进了我县教学教研与新课 改工作。近两年中考我县在全省排位每年上 一个台阶,小学教育和学生综
(7)结果应用:学科区域教研组长 对本组每位教师的上课评分评价结果和 教研活动考勤记载、活动记录、学习笔 记、备课及听评课检查结果分人汇总, 全组排序,一式三份,一份交相关学校, 一份交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员集中汇总评 议评价,一份由学科区域教研组长留存。
3、充分发挥县教研室教研员的作用。
县教研员是本学科全县中心教研组长, 负责各区域教研组和校本教研组工作的督 查、指导和考评。期初要组织各区域教研 组组长和副组长研究部署教研与课改活动, 组织本中心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教研与新 课改集中培训,督促学科区域教研组进行 分组培训,督查学科区域教研组的教研活 动并尽可能参与其活动,期末要对
C、实行统一的教研活动管理机制。 开学初,县教育局和教师培训管理中心 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分管教学教研副校长 和主任进行学期教研和课改动员部署与培训 会议时, 担任学科区域 教研组长的思 源学校和县一 小的骨干教师 也要参加会议。
会后,根据教育局和教师培训管理中心 的统一部署,在不影响各中心小学和初中学 校校内教研与课改活动的前提下,由学科区 域教研组长召集本学科教研组全体成员研究 制订学期教研与课改活动计划。一般要求:
(5)上过关课:在对比课中不达标的教 师要单独上过关课,可在思源学校和县一小 进行,也可在相关学校进行,组长要重点帮 扶指导,最后由组长评分评价,决定该教师 是否达标过关。 (6)依托网络建起了学科区域教研组的 “教师博客群”、“教师QQ群”,组织本组 教师围绕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开展网上 常态化研讨活动,在本学科区域教研活动中 自主互动、资源共享。
合素质均有提高,体育、音乐、美术、信息 技术等学科组教师目前也开始进行区域教研 与竞赛活动,位于琼中西北片的乌石学校、 阳江学校、新进中学和中心小学、湾岭中学 和中心小学、岭头学校、大丰学校、黎母山 学校除开展区域连片教研活动外,还开展了 定期质量抽测与统考统阅工作,联合举办艺 术节和体育盛会。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区 域教研共同体延伸到了幼儿教育,目前已组 建了以县幼儿园为基地的全县幼儿教育中心 教研组,今后我们将逐步向乡镇中心幼儿园 延伸组建幼下,构建了“全 县学科中心教研组——学科区域教研组—— 学科教师”这一大三级教研网络。 2013年3月,为充分发挥琼中思源实验 学校这一省级课改样本校和教研基地校的示 范引领与辐射作用,由县教师培训管理中心 组织成立了学科区域教研组。首先由琼中思 源实验学校在中学段和小学段挑选出各科教 研教改优秀骨干教师70名(小学段另从县一 小选出30名骨干教师),然后根据人数和地
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盘活教学教研一盘棋
琼中县教育局 琼中县教师培训管理中心
琼中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境东西长79.22 公里,南北宽76.69公里,面积2693.1平方公 里。全县常住人口21万余人,现有中心小学以 上学校33所,教学点45个,中小学生23000多 人,中小学教师2300余人。由于幅员辽阔,学 校点多校多,全县1000人以上的学校才6所, 大部分学校学生不足500人,教学点不足50人。 教研教改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孤独的学校与 孤独的点,孤独的人与孤独的教研”态势。
(3)上示范课:期初在思源学校和县一小进 行,由思源学校和县一小的骨干教师上课,学科 组教师共同观摩,集体评议,学习其精华,再反 思创新。
(4)上对比课:通过示范课引领,思源学校 和县一小的骨干教师(组长)再到相关学校,利 用相关学校的教室和学生与本组教师上对比研讨 课,再集中评议,由思源学校和县一小的骨干教 师对每个组员按统一的课堂教学评分表进行评分 评价,每个组员也要按此表对思源学校教师和县 一小的骨干教师进行评分评价。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为探索出一 条教研教改的希望之路,我们多次组织干部 教师到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学习。 考察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科研是学校改 革与发展的第一生 产力,教研培训是 教师专业发展的第 一原动力,教研组 是开展教师培训和 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的第一平台。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根据我县实 际,我们从2013年春季开始决定在全县打造 两个教研共同体,即校本教研共同体和区域 教研共同体,构建两个三级教研网络,即在 大型(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构建“教研 室——教研组——备课组”这一小三级教研 网络和全县构建“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 学科区域教研组——学科教师”这一大三级 教研网络,为全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发展平 台。具体措施有:
理位置分学科学段成立若干个学科区域教研组, 一般一个学科区域教研组10—20人,由思源学 校和县一小的教师担任组长,有关学校的教研 部门领导担任副组长;各学科区域教研组组成 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由县教研员担任各学科 中心教研组长。
二、完善教研管理机制
1、充分发挥大型学校校内三级教研网 络的作用。教育局要求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 成立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由 主管教学教研工作的副校长具体领导,下设 教研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教研 员1--3人,县教育局出台了《教科研常规工 作考评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学 常规要求》,各校再制定本校具体细则组织 校级教研活动。
(1)集中培训:学习思源学校教研与新 课改方式方法,学习杜郎口、洋思、昌乐二 中、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等全国农村课改名 校教改核心理念与办法,结合各自学校实际 研究制订本校本学科教研与课改办法,并与 学科区域教研组活动协调一致。
(2)集体备课:组长先介绍思源学校 一课四备的操作办法,然后每月选取一个 素材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和说课,轮流确 定中心发言人,再统一备课稿印发全组。 要求做到“三定三研三统一”(定时间、 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研教材、研教法、 研学法,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评 价),备课组主要就教学中具体问题进行 研讨,促进常规教学教研与新课改工作。
我县深入推进两个三级教研网络特别 是区域教研共同体教研活动的路还很长, 当务之急,我们要不断完善领导机制、评 价机制和保障机制,重视阳光制度管理, 以助推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随着活动不断深入地开展,我们将有目的、 有计划地培养出几所县域课改样本校与教 研基地校来,然后以此为基地形成片区教 研共同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效 果,走出本土特色之路。
2、充分发挥学科区域教研组作用。 A、成立学科区域教研共同体(教研 组)。县教育局制定了《学科区域教研共同 体管理制度》。 B、实行首席负责制。在县教研室教研 员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作为学科区域教研 组组长的思源学校和县一小教师具有对本组 教师进行组织管理、指导评议和评价鉴定的 权力和责任,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组员必 须积极参与活动,相关学校领导必须支持区 域学科教研组的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