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电影有感800字影片讲述了高贵任性童心十足的公主,在皇宫外游荡的两天时光里,体验了许多她从未有过的事情,不但爱上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生活,而且还爱上了那位英俊潇洒的记者乔。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罗马假日》有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电影《罗马假日》有感800字<一>美妙年华的公主,短暂逃出皇室的藩篱,在街头喧闹的阳光下放肆真性情,贪婪地享受作为平民的自由,做一回真女孩。
这就是尽人皆知的电影《罗马假日》。
奥黛丽-赫本在1993年就已经作古了,天使回到了天堂,从此人世上就再也没有了安妮公主那瞬间乍现的率真和天然。
这个世上缺了一种元素。
爱赫本的人,甚至认为这种元素就是活着的唯一依据。
我们是为爱而生的,如果爱得偏狭、爱得固执,爱得只识得一种情趣,那爱就变得艰难。
正如活着就必须圆滑一样,爱,也要见风使舵、顺水推舟,否则要我们怎么活下去呢?赫本肯定是走了,在某片云朵上面,用蹙起的眉头看着我们把爱摆在唇齿间,看着我们一次次为了照顾其他东西把爱放在一边,看着我们把爱玩成了竞技,看着纸上的爱那么多、心灵的爱那么少,看着我们用钱币购买很多东西,包括爱。
是啊,我们要活得象样,我们要HOUSE那样的房,要BMW那样的车,要Sophie Marceau那样的女人,甚至要马尔代夫海景房的清晨,要塞纳河边咖啡馆的黄昏,即使我们暂时还不能拥有游轮和小岛,我们靠以上这些武装起来时,就已经感到自己也可以去追求赫本了。
于是我们就出现在罗马的街头了,黑白的罗马,五十年代的罗马。
我们口袋里的银子感觉可以买下罗马的半条街,我们目的明确:找到安妮,摆平她;我们狂妄至极。
我们不会象电影里的那个老跟人借钱的穷记者那样捉襟见肘,我们会把安妮直接领到斗兽场门口,脑袋一摆,问她要不要这处房子,我们还会把那位理发师包下来,把那场舞会也包下来,我们甚至会买通警察局长好好看护场子。
跳舞的时候我们会毫不惭愧的说:安妮,我家里还有一老大,你不介意吧?没聊几句我们又大方的说:亚运村那边刚来一批新车,我看白色的广本挺适合你的。
我们清楚地记得她的生日,并且打死也忘不了在2月14日向她献花,还会在圣诞节来临前预定好一间KTV,我们最得意的事是她把我们信用卡的密码记在手机上,因为那是我们最乐意拿出来的东西。
我们自认为最能打动她的一句话是:你看,我今天那份2000万的合同都没签,专门过来陪你的。
赫本的形象典型极了,俏皮的刘海,美妙的下巴,灵动的眼神,轻盈的小骨架,永远的平底鞋,紧束的腰身,飘逸的裙摆。
在北电和中戏的校园里,不难见到这样的女孩。
不难见到这样的女孩,优雅地钻进一部硕大的轿车,6缸的马达只一轰就已经从你五十年代的眼界里绝尘而去。
这个女孩,是去罗马了吗?这是一个狂妄的年代,狂妄到靠卖路游器和芯片发家的人要运用商业智慧得到一个著名女人的芳心,狂妄到一个学舞蹈的女孩要运用肢体语言赢得二环边一处楼盘,而这一切,都是在爱情的名义下进行的。
在爱情的名义下进行的交易跟在友情的名义下进行的生意没有任何的不同,不,可能有场地的不同:后者在桌上,前者一般在另一样家具上。
将爱变成为交易是滥情的结果,而滥情会使我们丧失爱的能力。
伴随我们泡妞指数的增高,我们爱的通路就象被高血脂阻塞了的血管,硬化,脆弱。
在面对如安妮般率真的目光时,我们的情感通路时常阻塞,而支配智力和情欲的神经却如拆除了收费站的五环路一般畅通,于是我们行动了,于是我们偏离了,于是我们再次增高了泡妞指数,于是我们患上了“情爱高血脂”。
我们再也不会爱谁了,我们得到一件刀枪不入、水火难侵的“铁布衫”。
拥有金刚之体的我们,优游在任何情色游戏中间,毫发难损。
想去罗马过一个假日吗?我这里随时有一张机票。
赫本更象一位旧时的恋人。
那时的我们还穿着灯心绒的猎装和水洗布的裤子,那时的我们还留着掩盖双耳的长发,那时我们喜欢甩一甩头,把落在额前的发绺摆向右边,喜欢没事把手插在裤袋里,喜欢遇见空瘪的易拉罐就一脚踢开。
那时侯赫本离我们不远,可能在马路那边,可能在走廊那端,可能在同学家隔壁单元,可能在遇到红灯时跟你一同单脚着地的一个青年的身后。
简单的衣着,干净的头脸,明媚的神情,可能没有束腰的长裙,没有精致的的平底鞋,但你能说那就不是赫本吗?在一个宿醉醒来的清晨,呆坐在床上的我们,痴望着楼下依然烛照的路灯,偶尔会有一个赫本象一枚柔软的手指在心头一扎,就再也难以睡去。
你在吗?你在哪儿?我怎么会在这里呢?面对楼下这个正在预热、即将准时轰鸣起来的城市,我们恍若置身梦幻。
梦幻中,我们格外渴求那种失去的元素,正如我们在宿醉后渴望喝水。
电影《罗马假日》有感800字<二>1953年出品的黑白电一影《罗马假日》,历被人们奉为爱情电一影中的经典之作。
《罗马假日》的情节简单,却凭借男一女主角的成功出演以及罗马的街头风景成为了世界经典,尤其是奥黛利赫本,其魅力倾倒了无数影迷,可爱的赫本发型也随之流芳百世。
影片将罗马的名胜风光生动地溶入剧情之中,将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拍得十分温馨悦目。
两个人一个是厌烦宫廷礼节的枯燥烦琐的小公主,一个是囊中羞涩的小记者,罗马的一日,虽然短暂,可是轻松惬意的时光让他们体会爱情甜美。
虽然最终他们因为各自的身份和职责没有走到一起,但罗马城却成为他们永久爱情的象征。
电一影本身的情节十分简单,然而却似乎有着无穷的魅力在半个世纪中获得了无数的影迷追捧,历来被奉为爱情电一影中的经典之作。
是什么,使得人们对这部电一影难以忘怀;是什么,使《罗马假日》变成经典?1 赫本——对于这部电一影曾经有一个影评这样写道:Maybe it doesn’t quite live up to its sterling reputation, and maybe the leading man and director were slightly miscast. But who cares? Roman Holiday is the film that brought Audrey Hepburn to prominence, and the world movie audience went weak at the knees.有时候很难说清楚是一部电一影成全了一个演员,还是一个演员成就了一部电一影。
但总之,提及赫本,人们就会想到那个罗马城中天真清纯的公主。
生于藩篱之中,繁文缛节去锁不住一颗天真纯洁向往自一由的心。
曾经我一直认为女性*的外表并不能在电一影中占据怎样的地位,然而赫本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这个观点。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除了赫本那张面庞,真的想像不到,还有谁更适合公主的形象。
演员与形象的界限模糊之斯,真的是再也找不出别的更好的选择了。
2 浪漫之都——我没去过欧洲,也不太懂建筑,只是觉得罗马的大街小巷到处都透漏着历史的气息。
而同时千百年历史的积淀与现代生活的气息融为一一团一,古朴而又自然。
有时候,不看情节,只是随着主人公的脚步慢慢地观看,仿佛如同自己也自在的徜徉于那样的城市之中。
罗马假日,谁说又只是属于赫本和派克的的呢?的确随着影片的进行会如赫本一样感慨——It must be fun to live in a place like this!3 黑白——这些年所谓的大片我们看得实在是太多了,有时候真的会分不清、认不出那些使我们一直欣赏的。
光怪陆离的影象和多轨道的声音反而使我们忘记了最初看电一影的那份单纯。
而在这部电一影中,就是在简简单单的黑白影像中,我们把注意力更加放在电一影和故事中,体会到那份最简单的快乐和最纯真的感动。
而生活中,又有多少浮华,让我们忘记了最初的那份简单的快乐呢?4 精巧——有时候一个精巧的细节足以令我们铭记住一部电一影。
这部电一影也是。
赫本扮演的公主在接待各位公使的时候,不断地将脚从鞋子中拿出来的时候,小公主活泼天真渴望自一由的性*格就一下子变得清晰异常。
其他的还有好多,许多片断在我没完整看过此片的时候,就已经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派克带着近乎昏睡的赫本回家,一人上楼,一人绕圈;派克将昏睡中的赫本从床上一下子衔到沙发上;在“真心石”(那个大狮子头)前面派克假装被吞掉了手臂,赫本惊慌失措的表情;还有两人从河水中爬出来,情不自禁的一吻;结尾的记者招待会上,两人语带双关的巧妙对答……正是那些精巧的细节,让我们记住了这部电一影,而生活中的记忆,又何尝不是那些精巧的细节的叠加呢?5 梦——影人的梦和观众的梦。
一直很喜欢陈凯歌的一种说法,电一影就是给人家圆梦的,电一影就是再给我们制造梦。
生活中,现实总是太残忍,它剥夺我们的青春和梦想,幸好还有电一影。
有些想法我们注定无法完成,于是电一影出现了,它帮助我们实现了一些梦——拯救世界的梦、上天入地之梦、完美爱情之梦……当我们的梦想被电一影很好的反映出来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会使我们异乎寻常的激动,于是,我们会爱上某部电一影,爱上某段生活。
而《罗马假日》实现了我们太多的梦了!喜欢旅行的,会在其中找到再完美之都的自一由徜徉的快乐;渴望自一由的,能在其中找到不顾一切恣意妄为的轻松和惬意;偏好中规中矩的人,能在其中找到一个各归各位、规规矩矩的结局;喜欢浪漫的,能够随主人公的脚步体会一段浪漫的自一由之旅;最为重要的是,相信爱情的,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纯真的完美爱情,真爱无敌、纯情至上……正是因为这部电一影实现了太多人的梦,所以几十年来的观众们在认真完整地观看过后,大都没有失望,因为,在其中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梦!对于平凡的生活,能够看到这样一部电一影,已经是足够快乐的了。
如果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浪漫假期,有所爱的人相陪,一同看这部电一影,在“罗马假日”中体味自己的假日,那则真的是人生一大快事了……电影《罗马假日》有感800字<三>《罗马假日》堪称黑白时代的佳作,片中毫无大制作大场面,情节也很简单,但安妮公主和年轻记者之间的爱动了每一个人,一个普通的贵族女邂逅平民男的爱情故事却因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的成功出演以及罗马的街头风景成为了世界经典。
《罗马假日》是不可复制的,它是一部糅合了悲剧与喜剧的全部要素,却又把感情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影片。
他们的相逢喜而不俗,他们的离别哀而不伤,爱情的模式有很多,而罗马假日里的爱情结局停留在最美的一个点上。
荧幕上,记者招待会上,有提问:公主出访过程中最喜欢的城市是哪?在乔的注视下,公主摈弃了外交辞令:“罗马,无疑是罗马。
”我想,话外音,乔肯定是听懂了。
乔抛弃功成名就之良机,将照片送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对望中,公主轻轻地对乔说了声再见…… 当乔慢慢的步出会议大厅,我的泪终于流了下来,我知道,这只是电影的结局,如果故事发生在现实里,这不同阶层的两个人,即使永不相见,但彼此的内心也在关注与守望着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