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墙工程施工方案

围墙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3)2.工程概况 (3)3.施工准备 (3)4.施工条件 (4)5.施工工艺 (4)6.安全注意事项 (8)7.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9)8.质量目标、质量保障要点和技术组织措施 (18)9.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和环境保护 (19)围墙工程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泰宁110kV朱口变一期工程围墙部分的施工,依据泰宁110kV朱口变一期工程土建部分、围墙施工图、《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实施细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及场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2.工程概况大门围墙采用2.3米高砖砌实体围墙;围墙每间隔9米设置双构造柱变形缝。

设缝处基础及圈梁均断开,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3.施工准备3.1、材料:3.1.1、水泥:采用“炼石”牌普通硅酸盐水泥。

3.1.2、砖:采用MU10混凝土实心砖。

3.1.3、砂浆:M5混合砂浆。

3.2、机具设备:砂浆机、斗车、磅称、铁锹、镐、绳子铁链等。

3.3、作业条件3.3.1、施工员对班组长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

3.3.2、水泥、砂、砖经检查符合要求,配合用量根据实验室设计配合比报告单再确定施工配合比用量。

3.3.3、在砌筑部位放出砌体的中心线。

3.3.4、复核各砌筑部位的原有标高,如有高低不平,应用细石、水泥砂浆填平。

3.3.5、施工中若基槽有水时,务必进行排水或利用水泵进行抽水,使基坑保持干燥才能进行曲下道工序施工。

4.施工条件4.1、施工员对班组长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

4.2、水泥、砂、石料经检查符合要求,配合用量根据实验室设计配合比报告单再确定施工配合比用量。

4.3、在砌筑部位放出砌体的中心线。

4.4、复核各砌筑部位的原有标高,如有高低不平,应用细石、水泥砂浆填平。

4.5、施工中若基槽有水时,务必进行排水或利用水泵进行抽水,使基坑保持干燥才能进行曲下道工序施工。

5.施工工艺5.1、施工测量放样:根据业主提供测区范围内导线点及水准点的基本数据,以相应等级的精度要求进行复核和验算,并以书面形成报告核实成果,以确保提供数据准确有效。

5.2、土方开挖基坑开挖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明挖施工,开挖至离基底标高时,基底进行人工整平;然后砌筑围墙基础。

基础必须座落于地质良好的地基上,因此在每一基坑开挖结束,都必须进行隐蔽验收工作,确保地质与设计相符。

5.3、模板安装5.3.1、安装模板时在基础放出圈梁的中心线。

5.3.2、基础圈梁模板采用50*450方木,方木要保证表面平直光滑;模板加固一定要牢固,加固的模板斜撑及平撑撑脚处应垫一层模板以防止撑脚松动造成模板的移位;5.3.3、所使用的钢筋必须要有合格证书并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箍筋下料长度为: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绑扎时,钢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尺寸进行,数量准确,钢筋规格与设计相符。

5.3.4、严格掌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施工时应按实验要求的配合比换算为现场施工配合比并作好投料前配合比的调整;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所要求的材料品种、规格进行配料,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砂、石料的含水率大小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并换算成投料前的材料用量;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未经实验人员同意不得随意加减用水量;混凝土的运输应以最快的速度将混凝土拌合物采用斗车输送至基础模板成型地点,其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浇筑时,用洋锹将拌料铲入基础模板内,入料时应采用两边均匀入料的方式,以免由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侧压力集中而导致基础模板的整体偏移。

5.4、砖砌体5.4.1、实砌围墙240宽,材料用MU10机制砖、M5混合砂浆砌筑。

5.4.2、围墙每隔9m设置一道双柱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为25mm,逢内沿墙内、外、顶三边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塞入深度不小于200mm。

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

5.4.3、砌筑前,砖应提前1~2小时浇水湿润,烧结普通砖的含水率宜为10~15%。

5.4.4、砌筑方法: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砌筑方法。

当采用铺浆法时,铺浆长度不能超过750mm,施工期间的气温超过30度时,铺浆长度不能超过500 mm。

5.4.5、设置皮杆数杆:在砖砌体转角处、交接处设置皮杆数杆,皮数杆上标明砖皮数、灰缝厚度以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皮杆数间距不应大于15m。

在相对两皮数杆上砖上边线处拉准线。

5.4.6、清理、清除砌筑部位处所残存的砂浆、杂物等。

5.4.7、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垂直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5.4.8、砖的水平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为10mm,但不得小于8 mm,也不得大于12 mm。

5.4.9、砖柱砌筑应保证砖柱外表面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1/4砖长,砖柱内部少通缝,为错缝需要就加砌配砖,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5.4.10、砖墙砌筑流程:5.4.1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砌筑时立皮数杆,单面挂线进行,灰缝应饱满,大小均匀,不得超截止挂线。

5.4.11.1、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范围如下表: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5.4.11.2、砖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范围如下表:砖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5.5、抹灰5.5.1、围墙墙面抹灰做法:8厚1:2.5水泥砂浆罩面拉毛;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素刷水泥浆一道。

5.5.2、围墙粉刷前应先清除墙面的灰尘、污垢、碱膜、砂浆块等附着物,要洒水润湿。

5.5.3、抹底层灰前必须先找好规矩,即四角规方,横线找平,立线吊直,弹出基准线。

5.5.4、进行杆线“打墩”,“打墩”时应先在左右墙角上各做一个标准墩,然后用线锤吊垂直线做墙下角两个标准墩。

5.5.5、抹灰墙面不得有起皮、起砂、松散等缺陷,正常温度气候条件下,一般抹灰面龄期不得少于是4d。

抹灰时要压实抹平。

待灰浆稍干“收身时”要及时压实压光,并可视灰浆干湿和度用灰匙蘸水抹压、溜光使面层更为细腻光滑。

6.安全注意事项:6.1、进入施工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帽戴,严禁赤膊,穿拖鞋、短裤,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

6.2、上下脚手架应走斜道。

严禁站在墙身上进行砌墙、勾缝、检查大角垂直度及清扫墙面等工作或在墙身上行走。

不得用砖垛或灰斗搭设临时脚手架。

6.3、砌砖使用的工具应放在稳妥地方。

斩砖应面向墙面,工作完毕应将脚手板和墙上的碎砖、灰浆清扫干净。

6.4、脚手板上堆放的砖距墙身不得小于50cm,荷重不得超过270kg/m2。

砖侧放时不得超过三层。

6.5、使用滑轮起吊灰、砖时,应检查其稳固性,吊升时不得碰撞脚手架。

灰、砖吊上后应用铁钩向里拉至操作平台上,不得直接用手牵引吊绳。

6.6、在高处砍砖时,应注意下方是否有人,不得向墙外砍砖。

采用井字架、门式架起吊灰、砖时,应明确升降联络信号。

6.7、搬运砖的绳索、工具应牢固。

应相互配合,动作一致。

7.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7.1、施工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孔洞设置盖板或围栏。

施工现场设置的各种安全设施严禁挪动或移作它用。

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净距,运行设备与施工区的隔离带标志明显,并按要求设置警告标志、围栏符合。

与施工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穿着符合防护要求的工作服;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着装合格。

施工人员穿工作服并扎紧袖口,长发、发辫盘入帽内;严禁穿短衫、短裤、裙子、凉鞋或拖鞋。

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严禁有职业禁忌症者上岗作业。

严禁从高处向下抛掷垃圾和废料。

现场的机动车辆限速行驶。

夜间施工保证足够的照明。

遵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对施工现场的相关安全要求。

7.2、高处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高处作业场所安全设施符合要求。

遇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或恶劣气候时,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参加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体格检查,有禁忌症者不得参加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系好安全带,安全带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

高处作业人员着装合格。

高处作业地点、各层平台、走道及脚手架上不得堆放超过允许负荷的构件。

上下脚手架时不得沿绳、脚手立杆或栏杆等攀爬。

高处作业人员配带工具袋,较大的工具系保险绳;严禁采用抛掷方式传递物品。

高处作业严禁坐在平台、孔洞边缘。

切割的工件、边角余料等放置在牢靠的地方。

特殊高处作业的危险区设围栏及“严禁靠近”的警告牌,危险区严禁有人员逗留或通行。

严禁非有关施工人员攀登高处。

7.3、雨、汛期施工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雨季前做好防风、防雨、防暑降温等准备工作。

暴雨、台风、汛期后,对临建设施、脚手架、机电设备、电源线路等进行检查并及时修理加固。

有严重危险的立即排除险情。

特殊高温作业地点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执行《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的其它相关要求。

7.4、施工用电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

施工电源点应经业主同意后方可接入,采用独立专用的电源点。

电工持证上岗,严禁非电工乱接电源。

现场配电箱应装漏电保护器,潮湿或进水后禁止使用。

禁止使用漏电的电动工具。

禁止直接将电源线插入插座。

保持带电设施完好无破损。

容器内照明用电电压不超过12伏。

不得带电检修设备。

从事电工作业至少需两人。

禁止使用金属梯子施工。

执行《施工用电安全管理规定》的其它相关要求。

7.5、小型施工机械及工具施用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机具性能、熟悉操作知识。

机具的安全装置做到齐全、完好。

机具使用前进行检查,严禁带病运行。

机具按其出厂说明书和铭牌的规定使用。

电动的工具、机具接地良好。

执行《机械、工器具安全管理规定》的其它相关要求。

7.6、基础开挖:7.6.1、根据现场土质条件坑口开挖坡度,防止基坑坍塌;坑口严禁堆放物品,坑口堆土要及时清理;两人同时开挖不得面对面或相靠太近;向坑外抛土时防止土石块回落伤人;作业人员不得在基坑内休息;更换挡板时先装后拆;坑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挖掘泥水坑、掏挖基坑、应有安全监护人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7.6.2、规定范围内设置位移、沉降观测,并负责实施和监测,以及时收集基坑开挖前后的变化情况,及时分析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施工防护措施,确保基坑以及构造物的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