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餐厅取个好名字> > ??给餐厅取个好名字> > 一个餐厅的名称系列,是经营决策的大事,决不能等闲视之,或草率行事。
一个人的名字要伴随他的一生;一个餐厅的名字也将伴随它整个的经营过程。
取个好名字,从符号学上将就占了先机,它是生意兴隆的第一步。
> > 那麽怎样给餐厅取名?怎样形成企业的名称体系?不同规模、不同风格、不同档次的餐厅对名称是否有不同的要求?笔者曾给一些企业取过名,作过这方面的尝试。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意见:> > 一、名称应与餐厅的档次和客层相呼应> > 如果餐厅所取悦的对象,就是当今高消费者,并且餐厅的装修、环境、菜品和服务,都是按第一流的标准设计和实施的,那麽餐厅不妨取个高贵的名字。
给顾客传达的信息很明确,从名称上就显示出一种气派和华贵,这样有利于调动和刺激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心理。
例如北京的“金堂食府”、“四海凯悦”、“贵宾楼”、上海的“金翅捞饭”、成都的“银杏"等较为成功的高档酒楼。
名称就很亮色,从心理上给人罩上了一点富贵的的色彩。
于是中外贵客与大款纷至沓来,胸有成竹的潇洒一番,怕什麽贵?本来就是贵宾楼,或挂金或添银,能不贵麽?于是效益就从名正言顺的档次中来了。
> > 但是二三流的餐厅不宜取高贵的名称。
有些中等偏上档次的餐厅,就想跻身于皇族、富豪、霸王的行列,结果名不副实。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高档消费者不愿进来,大量的普通食客,又因望名生畏而却步。
穷嫌富不爱,大家不进来生意就崩溃了。
> > 二、名称应与餐厅的规模相呼应> > 名称的气势和餐厅的规模相互呼应,可以促进经营效果。
象成都的“天天渔港”、天津的“渔夫码头”,杭州的“万家灯火”、保定的“唐人美食山“这样的餐厅规模很大、生意很好,名称也配合得好。
保定“花园美食乡”原来是个规模不大的餐厅,生意发展起来以后,租下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楼房,装了80个包间,准备大干一场。
如果再用花园美食乡这个名字,气势显然就不够,并且缺乏个性。
我了解到经营者的名字叫王福林,于是给它取了个“福林酒楼”的名字。
并且给它写了一副门联:“眼福口福心福保定是福;树林食林艺林朋友如林。
”诠释、支撑一下福林这个名字。
开业以后效果特别好。
> > 有的中小型餐厅往往爱给自己戴一个很大的帽子,比如“海洋世界”、“美食广场”、“火锅城”“XX大酒楼”等等。
显得不伦不类,这样的餐厅无论怎麽努力都很难讨到一个好字,还可能经常受到顾客的数落。
> > 笔者认为餐厅名字取“小”比取“大”好。
中国餐饮100强企业“小肥羊”、“小土豆”、“小蓝鲸”、“小绍兴”“小天?”都是以小取胜。
小容易招惹人的喜爱和同情。
笔者注意到中国许多著名的餐厅,都没有给自己附加一个大字。
比如全聚德、顺峰、眉州东坡酒楼、伴溪酒家、陶然居、玉兰香、江南酒家等等。
> > 三、中低档酒楼以人名命名更显亲切> > 中低档餐厅本为大众所开,如果以开店的普通人人名命名,顾客会感到非常亲热。
比如麦当劳、肯德基、陈麻婆、蒋排骨、舒炖肉、狗不理、傻儿等等。
有很多时候我们会看见名字取得贱的餐厅,反而生命力强。
像狗不理、陈麻婆的名字用了多少年,都还是被人们所喜欢。
从经营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名字,端正了主仆关系。
它使顾客进店以后就有一种上帝的感觉,在这里放的开,可以呼奴使婢地潇洒一回,那怕他在家里是爬耳朵。
> > 以地名命名会使人感受到乡情美美、风味美美> > 例如美国西部牛仔烧烤城,韩国烧烤似乎让人一下就感受到一种殊风别韵。
又如老北京、老四川、傣家村、保定会馆、晋阳楼等等,都以名称展示了乡情和风味倾向性。
给人以明白无误的导向。
> > 五、取“老”比取“豪”好> >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许多以老字贯名的餐厅效果较好。
比如“皇城老妈”、飘香老牌川菜馆、老东北、王老五等等,而那些以豪字贯名的餐厅,成功的没有几家。
老才正宗,老才令人尊敬,大概这也是对消费心理的一种把握吧。
> > 以雅取胜添风韵(中)> > 办餐厅需要借助文化,而雅正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雅的店名使人如沐春风、如添美味,让人增添几分食的情趣。
那麽怎样取名才能,才能做到雅喃?> > 1、借助古诗古词或历史名篇> > 例如杭州的“楼外楼”、“山外山”酒楼,就是借助宋代诗人林升的著名诗歌《西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中的句子。
“红泥”出自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句。
“知味观”出自古人“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对联。
深圳的“满庭芳”酒楼是采用古词牌名。
“菜根香”这个酒楼名字是从古典名著《菜根谭》中衍化而来的。
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沉,乃得其旨。
”被全国多家餐饮企业采用了,官司不断。
许多家生意都好,大家都不想放弃这个名字,后来官方还是让大家都注了册,只不过在“菜根香”这个名字前分别加上不同的定语。
有一个省的省委招待所新建了一个餐厅,请我帮助取个名字。
我就采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要表达的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给他们取了“同乐苑”这个名字。
开业以后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非常好。
这些名字用作酒楼名不但非常贴切、风雅,文化含量很高,而且通俗,识别性好,很容易提高酒楼的知名度。
> > 2、借用古代名人的字号和知名事件> > 太白居、子云亭、大千食府、文君酒家、张生记、、这些酒楼、餐厅的名字都取得较好,好作文化。
北京眉州东坡酒楼就是采用苏轼的号??东坡,作成了“一篇好文章”。
现在已经在全国办了12各连锁店,在北京的8个分店,经常都要排队等候进餐。
它的包间名、菜品开发都紧扣东坡文化主题,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冲击波。
> > 此外利用古代名人的著名事件给餐厅取名字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个著名的小吃店名为“三义园”,自然使人联想到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三顾园”也会使人联想到刘备三顾茅庐三请诸葛亮的故事。
“带江草堂”作为一家主营鲜鱼的餐厅,名字非常风雅。
在这里吃河鲜饮大曲,酒酣意畅之时,凭窗远眺但见小桥流水、绿苇、垂柳;侧耳静听,唯有水声、蝉声、竹筒车水声。
这时,遂忍不住要低吟因“带江草堂”这个店名而想到的老杜名句“每日江头带?归”,自然就会被一种难以言状的惬意充满了。
> > 3、采用形象思维创新> > 一家火锅店取名为“热盆景”名字,真是既形象又美妙。
一家卖醪糟的小吃店,号称“金玉轩”。
乍一看起来似乎不伦不类,但当一碗黄白分明的醪糟蛋花放在你的面前时,你的脸上不能不出泛会心的微笑。
> > 著名酒楼“巴国布衣”,的“布衣”二字,就形象的告诉了顾客,这是一家面向大众的餐厅。
> > 前几年当北京各大酒楼都打出“家常菜”的旗号,招揽生意的时候。
我给北京一家新建的川菜酒楼取名为“蜀南人家”,并且把它设计成一个竹林的氛围,一下受到广大食客的欢迎。
实际上“人家”就形象的反应出了这是一家“家常菜”,避免了广告似的直露。
后来北京相继出现了很多这样人家,那样人家,于是“人家”就变成了一阵风。
但是这个名字能引领潮流,说明效果是好的,形象思维是成功的。
> > 4、以经营题材或菜品,作为餐厅名> > 潮州菜馆、石磨豆花庄、粗粮王、重庆老灶火?、东北家常菜、湘鄂情、沈记靓汤、阿婆粥馆、广东早茶、唐人快餐、韩国烧烤、眉州东坡酒楼、傣家村大酒店等等都是以餐厅的题材为店名。
那麽北京烤鸭、麻婆豆腐、狗不理包子、香辣蟹、水煮鱼、紫怡鲍鱼馆、金翅捞饭等等都是以招牌菜为店名的。
> > 这类名称的餐厅,由于题材单纯容易切入市场,但没有风味和质量作为支撑仍然是不行的,并且风味和质量必须要成为永远的追求,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不然就会轰轰烈烈开业,又冷冷清清地退出市场。
> >> >> > 名称体系的相互呼应(下)> > 包间、雅间名,以及菜品名,与店名的相互呼应很重要,不然店名就会孤立无援。
> > 1、在地域上相呼应> > 深圳一家新办的川菜酒楼,取名为“川西坝子”,但是餐厅内的包间和雅间却取名为青羊宫、九眼桥、送仙桥等等仅限于成都市内的名字。
经营者自己也感觉不合适,请我帮忙调整一下。
于是我将其包间名扩大到川西范围,用金温江、银郫县、崇庆州、天回镇、都江堰、三星堆、万福桥、青城山命名。
这样就与川西坝子呼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它们都是川西著名的地方,从感觉上也不重复,既有开阔的川西视野,又错落有致。
于是经营者感到特别满意。
> > 石家庄“保定会馆”我在为其策划文化的时候,首先就考虑到了必须形成一个浓郁的地域名称体系的问题。
用东南西北大街和门牌号分出区域及包间代号,再采用历史上的“上谷八景”、元代保定“五大水景”、以及总督署、五母堂、文昌阁、复兴和等历史旧址作为包间名。
这样保定会馆就有了支撑,形成了它浓厚的地域文化了。
> > 2、在文化内涵和文化倾向上相呼应> > “眉州东坡酒楼”的包间名,全部采用苏东坡的词牌名。
例如:江城子、临江仙、浣沙溪、望江南等等.“吃”与“词”谐音,这样眉州东坡酒楼就有了一定的文化支撑。
另外酒楼除了研究制作了一系列以东坡命名的风味菜以外,在全国第十二届厨师节宴席大赛上,由笔者与何正宏厨师长等人设计制作的《眉州东坡宴.赤壁怀古》展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获得评委和参观者的交口称赞,并获得了“中国名宴”的称号。
> > 菜谱全部用菜名加词牌名推出:四凉菜,《一剪梅.胭脂百叶》、《浣沙溪.三寸金莲》、《蝶恋花.珊瑚菜卷》、《点绛唇.卤水鸭舌》、七热菜,《满庭芳.东坡府邸参》、《定风波.江团狮子头》、《卜算子.东坡肘子》、《夜半乐.红花芙蓉鸡》、《千秋岁.黑笋烧牛肉》、《南乡子.竹还山珍》、《浪淘沙.秋风流霞羹》汤菜,《水调歌头.玉笋老鸭汤》。
这样不但很好的呼应了东坡酒楼这个店名,而且还增加了它的文化含量。
> > 又如,“同乐苑”我用了同心、同德、同窗、同步、同庆、同圆、同晖、同行、同春、同乐等十个同字,作包间名。
“福林酒楼”的八十个包间,我用了四十个福字,四十个林字组词,使福林表现出一种“福如东海”的气势,因而保持了名称文化体系上的一致性。
> > 4、采用传统文化去取包间名,呼应店名> > 例如:我给九寨沟一家以藏族文化为主题的酒楼取名为“藏福宫”,包间就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福?寿喜缘仁礼义道德敦睦孝敬吉祥诚信达和善”等字组词,作为包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