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班级精细化管理案例【案例名称】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选题意图】《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曾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因此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是非常重要的。
而小班是为整个幼儿园教育奠定基础的阶段,所以小班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阶段。
而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学一个月哭闹情况比较厉害,导致有些教师觉得无从下手,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稳定幼儿情绪上,而忽略了常规教育,致使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秩序混乱,教师觉得很吃力。
其实我们在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可以利用一些方法,使幼儿快速掌握生活常规,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保证幼儿安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施过程】一、入园一位教师接待,另外两位教师组织幼儿喜欢的活动,如选幼儿熟悉的歌曲进行表演,如《两只老虎》《小星星》等幼儿在家就会的这些曲目,使他们一进幼儿园就有一种成就感。
另外还可以为幼儿多准备一些玩具让幼儿活动起来,让他们有事可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利用这些方法来减少幼儿哭闹的现象。
二、排队上楼梯利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排队,然后让幼儿学火车的声音排队进教室,幼儿很喜欢这种方式,就算有哭闹的幼儿也会在其他幼儿的带动下一起向前走,而不需要教师一个一个来抱,教师可以腾出精力来组织全体幼儿。
上楼梯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环节我们利用贴标志的方法,在每个台阶两边都贴上小脚丫的标志,让幼儿踩着脚丫上楼梯,这样既避免了拥挤,也能使幼儿自动分成左右两队。
三、吃饭1.教给幼儿吃饭的方法,可采用教师示范和儿歌结合的方法。
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吃饭时,坐端正。
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
细细嚼,慢慢咽,不剩饭,不挑菜,自己吃饭真能干”。
也可以在幼儿吃饭时,教师用儿歌强调吃饭的方法。
2.教师要多表扬。
可以口头表扬,如:“×××吃得真好”、“×××的嘴巴真大,象小老虎一样”、“×××又吃了一大口饭,真能干”等。
也可利用小朋友最喜欢的点红点的方法,给吃完的小朋友点红点,以此激励幼儿快速吃饭。
3.还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教给幼儿吃饭的一些常规。
4.和家长联系,让家长在家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并对孩子进行方法的指导四、午睡1.一开始,就重视午睡习惯的养成。
我个人认为应该一开始就让每一个孩子躺下来,如果哭闹比较厉害,教师可在他旁边安慰他,照顾他。
如果不愿意睡,就让他躺着,等他躺一会儿觉得困了,就会自己睡着的。
久而久之,到了一定时间,幼儿自己就想睡觉了,如果让他在教室里活动就很难让幼儿形成午睡的习惯。
2.让家长在休息天也要带幼儿按时午睡。
3.重视午睡细节的管理。
五、喝水这个环节主要防止幼儿拥挤和烫伤。
1.教给幼儿正确的拿水杯的方法教师不要怕麻烦,每次在幼儿喝水前,给幼儿示范,等幼儿接水时,再在旁边指导,喝完水后,让幼儿用空杯子练习水杯的正确拿法。
这个过程也可以结合儿歌来进行:“小小水杯手中拿,食指、中指往前穿,无名指靠一靠,大拇指压压牢。
”水杯拿正确了就不会烫到幼儿的手指。
2.教幼儿有秩序接水可采用贴脚印的方法,既让幼儿有序排队,又节省了老师的工作量。
通过这两项活动可以有效避免幼儿拥挤和烫伤。
六、离园1.整理衣物(1)教给幼儿穿衣的方法。
教师可以把穿衣要领编成儿歌,如:“抓住领口翻衣往背披,抓住衣袖伸手臂,整好衣领扣好扣,穿着整齐多神气。
”边说儿歌边示范,或让幼儿边说儿歌边穿衣。
(2)同伴互相帮助整理衣物。
2.离园由于幼儿入园之前一直和家人在一起,所以在离园时,幼儿和家长都很迫切希望早一点见到对方,所以家长和幼儿的秩序都会很混乱。
这就需要有一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有禁止动作的活动,另外一位教师组织家长,还需要对家长进行耐心的劝导,让他们认识到有序接送幼儿的必要性,争取家长的配合。
【工作成效】我们从细节入手,通过全班教师的协作努力,幼儿的哭闹情况在两个星期基本上就没有了,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带领幼儿顺利地开展教学和其他活动了。
家长的反响也很好。
【效果反思】要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常规,就要从幼儿入园第一天抓起。
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和需要,从细节入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不怕麻烦,不放过每一个教育时机,耐心、细致地帮助和指导幼儿。
安排好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不打无准备之仗。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家园联系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建立良好常规。
2、幼儿园中班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基本情况:班级:中班幼儿园:省交通厅记录1早上刚来幼儿园,帅帅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在玩皮球,于是跑到放球的箱子那边,结果箱子里没有球了,就跑到东东边上看她玩,过了一会儿,他对东东说:“借我玩玩好吗?”东东看看他说,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借给你玩。
”帅帅看看东东,走开了,自言自语地说:“我为什么不是你的好朋友呢?”记录2上音乐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往前坐,看着老师,唯独帅帅有时看着窗外,有时还看看后面,朝后面的小朋友笑笑。
老师批评他以后才不在往别的地方看了。
记录3区域活动里,帅帅选了折小花猫,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围成圆圈和老师学本领。
过了五六分钟,别的小朋友都已经把小花猫的头折的差不多了,帅帅还看看别人,自己慢慢地折,老师看看他,告诉他快一点,要不然没时间折小花猫的身子了。
直到最后结束的时候,帅帅还没有折好。
记录4课间休息的时候,帅帅要跟小朋友玩,别的小朋友说:“我不想和你玩。
”帅帅看看了他,指着我们四个实习老师说:“我喜欢这个老师,和这个老师,但是我不喜欢这个老师,和这个老师。
”帅帅性格外向,好动,对新事物或活动总有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的情绪理解能力较差,不善于用适合的语言表达和交往,与同伴的交往不是很顺利,帅帅的朋友很少,很多小朋友不愿意和他成为朋友;气质方面主要表现出活动缺乏主动性和注意力,反应速度较慢。
幼儿个性成因分析帅帅较少地感受来自外界的挫折和别人对他的感受的影响。
缺少处理这方面的情绪经验,从而导致他不善于沟通和交流。
在记录2中,帅帅因为在班里朋友很少,但是在课上的不认真的表现实际上是表现了他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在实习老师来班里时候,他经常和实习老师玩,而不是和小朋友玩,这也是他想找到好友的寄托的表现。
此类情况在幼儿园很常见,属于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管理中的个别教育的范畴。
虽是个别,但是在班级管理中也不算易事,个别教育应该要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对帅帅的行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1)增加交流,培养其交际能力针对他不善于沟通和交流的状况,多制造和别的小朋友交流的机会,期间引导他用更好的方法和别的小朋友沟通交流。
(2)多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给帅帅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别的幼儿也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3)家园配合,共施良策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帅帅的特点的教育的方案,如在家的时候,多跟邻居家的小朋友玩,多给他讲讲故事,注意注意力的培养;关注和支持他的兴趣爱好,并给他在兴趣爱好上提供方便。
(4)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感情上的发展3、幼儿园班级管理之案例分析一、案例呈现:地点:杭州西湖区某公办幼儿园中班时间:2010年5月28日下午14:00左右事件:今天,正好是周五。
幼儿园在每周五的中午都要安排大约2小时的工作会议,每个班级的主班与配班教师都必须参加会议。
两位教师离开自己班级去开会的时间段,正好是幼儿在午休室(寝室)的睡觉时刻。
管理幼儿午睡的工作也自然交给班里唯一的成人——保育员阿姨——负责。
午睡的时间对于某些幼儿来说总是那么漫长与“痛苦”,所以,他们不自主地开始悄悄做起了小动作,包括偷偷玩藏匿着的小玩具,和其他伙伴聊聊天、吹吹牛,再来个手指游戏,直至高兴地开始角色大冒险……可是,很不幸,保育员在关键时刻出现了,她当然不是来一起和幼儿玩耍这么幼稚的游戏的。
她很生气,于是,最普通而熟悉的惩罚教育手段一个接一个的尝试效果。
可是,今天,对于小辉来说,这些手段都失去了应该有的效果。
怎么办呢?我很难想象接下来叙述的事情真的是我亲眼看见的,但愿我的眼睛是在善良的欺骗我,可是,你我的理性知道,这是真的在发生……保育员首先出现在我的“舞台”中央,她手里拽着一条从午休室拿出来的属于某人的被子,然后把它平铺在活动室内一张矩形的桌子上。
这是想要干什么呢?我的经验思维让我联想到了一件事情的可能发生,那就是有个孩子尿床了。
但是,对于中班下的孩子,这一点还是可疑的推测——也许是个能力略微薄弱的孩子吧。
接下来,小辉出现了,他很小心翼翼的走到保育员身边。
是的,这样的情景下,害怕是正常的表现。
什么?保育员竟然让那个可怜的孩子睡在垫了一半被子的桌子上!但是,小辉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与反抗,而是很是自然地照做了。
保育员随之走进了午休室,中间来活动室看过两次。
我从未想过让自己近似疯狂的做同样的事情。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那天的天气有点冷,活动室的窗户是开着的,我穿了一件短袖能够感到一丝凉意;桌子的长度正好与小辉的身长差不多一致,桌子的宽度仅够小辉向左或者向右转一下,而且需要在有意识下转身,如果真的睡着了,谁会精确的知道自己的身体会不会转到桌子边缘,然后,再一动,“砰”……值得庆幸,小辉并不可能睡着的,是我“多想了”?二、案例分析:这是个极度极端的案例,在我看来,等于隐性的“体罚”。
你觉得呢?原因很简单,人为的让一个健康活泼的幼儿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说的更明白一点,是在给幼儿制造危险,这和残害幼儿有多少结果上的区别?有,本质上不一样,保育员的行为的出发点是让小辉在午睡时不要讲话,好好睡觉,从而不影响他人的睡觉。
好吧,这样的出发点确实很正确。
但是,保育员的行为真的是在达成这样的目的吗?保育员行为的结果是什么?没有给小辉造成任何身心伤害呀!是吗?什么是“好好睡觉”?睡在如此一张并不舒服的桌子上,难道就是“好好睡觉”吗?是的,不要否认,你会说“不”。
确实,这样的危险对于小辉这样正常的幼儿,一般不可能转化成恶性结果。
但是,谁会对“一般”放心呢?原本可以不存在的危险可能,保育员却偏偏因为“一般”,而去赌博一个可爱幼儿的命,这不是渎职,就是犯罪。
也正因为小辉知道乱动或者睡着了就会掉下桌子,他和我们一样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要硬撑着保持清醒,强迫自己不睡着,那样,根本起不了什么教育幼儿要好好睡觉的目的,反而让他害怕,身体可能不会造成伤害,但心理一定遭到了看不见的重创。
一切都是成人的借口。
另一方面,小辉一开始为什么一定要睡着?他如果不想睡觉,或者没有睡觉的需求呢?他既然不需要睡觉,那又凭什么“强迫”让他枯燥地呆在床上一动不动呢?对于一个正常幼儿,过分的安静是难受之极的“酷刑”,幼儿的天性是运动,在保证幼儿保持充足的精力基础上,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这种天性。
既然自己不想睡觉,可以到活动室安静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做累了又要睡觉了,可以再回午休室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