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国际镜头制造商巴黎会议商定镜头光圈级数统一。
1901年,伊斯曼柯达公司成立。
1902年,美国耶鲁大学开始有了新闻摄影课。
1902年,美国摄影家斯蒂格利茨组织“摄影分离派”,使美国摄影界摒弃了19世纪以来模仿欧洲学院式艺术的传统。
20世纪初,艺术摄影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
1904年,英国《每日镜报》成为世界上第一家用照片报道新闻的报纸。
1904年9月30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照片,为日本报刊刊登照片之始。
1906年,德国化学家制出第一批对所有颜色都能感光的黑白“全色”片{胶片与干版)。
1909年,海因发表两套童工照片直接影响厂美国关于童工的立法。
以推动社会变革为己任的写实派摄影家把镜头对准人和社会,海因是其代表人物。
1912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发售袖珍柯达相机。
1914年,美国开始在护照上贴用像片。
1916年,伊斯曼柯达公司生产出第—台具有测距器的相机。
1917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开发出航空照相机及航空摄影所用软片,广泛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美国摄影家科伯恩拍出第一批抽象照片,名为“旋涡照片”。
1919年世界摄影出现新的流派——抽象主义摄影。
1919年8月27日,列宁签署命令,把俄国摄影、电影工商业收归国有。
之后,苏联把这—天当作苏联摄影的诞生日。
20世纪20年代,德国摄影家哈特菲尔德运用剪辑照片作政治宣传。
1921年,匈牙利摄影家莫霍伊——纳吉.尝试不用照相机的抽象摄影。
后发表《绘画•摄影•电影》、《新的视觉》等文。
他的理论与实验对20世纪中叶西方摄影、美术及应用美术有很大的影响。
1921年,美国超现实主义摄影家曼•雷把多种平面的、立体的不透明物,放在感光纸上曝光和显影,制作出“光影图像”。
1929年他发明“中途曝光”技术。
1921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制出第一批放大机。
1922年,小机身、大口径(f2-f1.8)镜头的Er-manox相机在德国出世。
在徕卡相机出世前许多摄影记者使用它。
1924年,德国巴纳克设计的徕卡A型相机,由德国徕兹公司生产,次年上市。
这是摄影上的一次革命。
1926年,德国徕兹公司专为放映35mm幻灯片而设计的放映机问世。
1926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全色感光片问世。
1927年,现实主义摄影先驱匈牙利摄影家M•慕卡西拍摄的《非洲男孩》影响重大。
他拍摄的模特儿照片,被奉为现代时装摄影的“前导、先驱”。
1928年,德国摄影家、被称为“新闻摄影之父”的萨乐蒙用小型相机偷拍一个轰动—时的谋杀案宣判场面而成名。
1929年,德国弗兰克与海德克公司制出禄徕福徕相机。
1929年,美国摄影家韦斯顿“强烈的现实主义”摄影作品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的“胶片与摄影”国际影展中引起轰动。
1930年,苏联生产第—批相机“第一号摄影通讯员”。
1934年,又生产135“费特”型照相机。
1935年初,苏联拥有50万台相机。
1930-1937年,底片感光度从13定提高到2l定。
1931年,第八届国际摄影会议,决定以DIN(德国工业标准规格)为感光材料感光度术语。
1931年,美国埃杰顿发明电子闪光灯、他把闪光灯与照相机连动,将许多肉眼无法觉察的动作拍摄下来。
1931年,法国摄影家卡蒂埃—布勒松,开始了在世界各地的抓拍摄影。
世界摄影中采用“抓拍”的方法,真实、自然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堪的派”应运而生。
1932年,德国蔡司•伊康公司制成康泰斯相机,装有叠影取景器,把取景与对焦结合起来;镜头口径扩大,并附可换的长、短镜头。
1932年,爱克发彩色胶片问世。
1932年,美国摄影家组织“f64摄影小组”成立。
它后来使美国成为世界现实主义摄影的中心。
1932年,美国著名风光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参加“f64小组”的发起。
1940年,他在旧金山加利福尼亚美术学院建立了美国第一个摄影系,把摄影作为一门专业教授。
同年,他在纽约市现代艺术馆筹建了世界上第—个摄影作品收藏馆。
他发明了“分区曝光法”。
1933年,日本人御手洗毅筹建厂佳能公司的前身——“相机光学研究所”。
1935年,日本佳能公司开始生产佳能牌35毫米焦点平面快门相机。
1934年,伊斯曼公司制造出彩色软片。
1935年,美国女摄影家兰格受雇于美国政府“农业业安全管理局”。
她拍摄的数以千计发表于报刊的大萧条时期受害者的照片,对后来的纪实摄影及新闻摄影发生重要影响。
1935年,人像摄影家优素福•卡什被任命为加拿大政府官方人像摄影师。
1935年,可用于任何相机的一次曝光彩色胶片出现。
最先上市的是柯达幻灯片。
1935年1月1日,美联社开始照片传真,美国从此进入照片传真时代。
1935年,哥杜斯基与曼纳斯成功试制出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
两年后,爱克发彩卷开始生产。
1936年,美国“摄影同盟会”建立。
提倡纪实摄影。
1937年,第—张用柯达彩色正片拍摄的现场新闻照片《德国飞船兴登堡号坠毁》,刊登于5月23日纽约《星期日镜报》上。
1941年,柯达彩色负片问世。
1941年,彩色胶卷开始上市,但感光度.仅达IS032。
到60年代,彩色胶卷的高感光度有了突破。
1942年,代表美国新闻工作最高成就的美国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始创)增加最佳新闻摄影奖。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一次成像摄影术及一种能在60秒钟拍出—张完成冲印的照片的照相机——“波拉罗伊德”。
这—发明被认为是摄影术的“一次空前革命”。
1963年,他又制出—次成像彩色片。
1948年,日本富士彩色负片问世。
尼康相机研制成功。
1953年英国依尔福公司开始发售依尔福HP-3(1SO27 ASA400)胶卷。
1956年,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组织的一年一度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在阿姆斯特丹举行。
1957年,威廉•C•米勒拍摄的天鹅座星云,开辟了通向太空的彩色摄影之路。
1959年,美国福朗•拜克制造的第一个供135相机使用的36-82mm变焦镜头问世。
1960年,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发明通过镜头的内测光技术,使35毫米相机开始了自动化发展阶段。
1963年,美国波拉罗伊德公司研究组制造出第—批即显彩色材料,曝光一分钟后,即可以从相机中拉出一张彩色照片。
1965年,瑞典摄影家伦纳特•尼尔森开始用摄影纪录人类生命最早期的各个阶段。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成功。
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用特制的哈苏500EL 型相机拍摄了其同伴在月球上活动的照片。
1972年,柯达公司推出小得像—包香烟似的新型照相机。
袖珍摄影的时代来到了。
1976年,佳能AE-1型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内置中央处理器(CPU)的相机。
1977年,美能达XD7型35毫米自动曝光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这是世界上第—架具有三种曝光方式的单反相机(可实现光圈优先和快门速度优先两种方式自动曝光,也可手控曝光)。
1978年,《日本经济新闻》、巴黎《国际先驱论坛报》、美国《纽约时报》等,相继使用电子计算机编稿、排字及激光照相和整版报纸传真,提高报纸出版质量和速度。
1986年10月,我国新华社安装两套EPD型电脑图片处理系统。
1978年,美国建成全球性国际卫星通讯网,包括中国在内的88个国家的170个地面站利用它。
1978年,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人员用500千伏电子显微镜,第一次拍摄成功氯化铜—酞花青染料的分子结构。
1978年,世界上第—架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照相机——日本柯尼卡C35AF自动对焦相机上市。
彩色片的还原性、宽容度、颗粒度、保存性、闪光质量都有较大改造。
感光度提高到IS01600、3200。
70年代以来,科学家不断探索摄影对于科研的作用,把照相机与望远镜、显微镜、电子技术、遥感技术等巧妙结合起来,摄影成了科学的特别敏锐的第三只眼睛。
“高速摄影”、“电脑摄影”相继出现。
1986年,日本佳能、尼康、美能达、柯尼卡等电子磁盘相机出现。
1987年,拍完24张彩照即可随意丢弃的相机在日本问世。
1989年,为纪念摄影术发明150周年,联合国总部特发行邮票及首日封。
1996年,世界五大公司(柯达、尼康、佳能、富士、美能达)APS小型相机研制成功。
1997年,日本富士120相机首次实现自动调焦。
1998年,日本东京旭光学公司推出世界第一部AFl20单反相机—宾得645N。
1998年,日本富士公司首次在彩色负片上使用四感光层技术,这是感光材上的又一次突破。
1998年,佳能EOS3首创45点眼控对焦系统。
为自动对焦技术树立了新的标准。
世界摄影大师论人像摄影人像摄影是整个摄影艺术的基石。
纵览摄影史,不少摄影名家都把毕生的精力投注于这一工作中,他们丰富和发展着人像摄影的理论。
——加德帕斯.费利克斯图尔纳松他被认为19世纪所有摄影家中经历最丰富而最具有才华的法国摄影家。
曾指出:“一个摄影艺术家,不论其照相机的机械性能如何,都应该把焦点对准人物的脸部,抓住人物的神情,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使其神韵跃然于画面之上。
”图尔纳松一生中拍摄过许多著名的学者、艺术家、演奏家、科学家、政治家和其他人物。
拍摄时,他从不允许有道具或背景干扰,不论那种情况,他都要认真地引导被摄者,抓住被摄者的面部表情,从而拍了许多传神之作。
读者通过照片上的人物神情可以看出被摄者之间无声的交流。
克里斯.利斯英国摄影家。
他认为,个性是在拍摄人像过程中最难掌握的部分。
如果你能发现一种拍摄人物个性的奇妙方法,那么你将成为像卡什、布兰特和斯诺登那样的人像摄影大师了。
利斯认为,如果你拍摄的是供大量翻印的人像照片,那就不大可能拍摄出人物的性格。
但如果你给朋友拍摄人像,那成功的希望就大得多,大多数成功的人像照片是因为你熟悉你的被摄者,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被摄者看后一定会说:“对,这完全像我。
”雷弗.莱顿英国著名的人像摄影家。
雷弗.莱顿说:“在英国,人们似乎对人像摄影不是很重视,拍摄人像远不如拍摄时装能赚钱,如果我去拍浴衣的广告照片,收入要多得多。
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出色的摄影师,他首先应该具有拍好人像照片的能力,这是成为一人出色摄影师的必备条件。
”莱顿认为,拍摄人像时,除了需要同被摄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外,还需要在拍摄技巧和用光技术上下功夫。
他在拍摄前同被摄者进行交谈,使他显得很自然。
莱顿说,在拍摄人像前,你对用光应事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你就可以集中精力于拍摄被摄者的性格和表情上。
这也就是莱顿拍摄的人像逼真、表情丰富的原因所在。
欧文.佩恩他是一个从事于“创作新式时装照片”的人像摄影家。
他创造了摄影现实主义那种朴素的、崭新的风格。
他照片的特点是,表现手法很雅致。
曾有一本杂志的艺术指导说过:“佩恩摆布被摄对象的方法,是使他们进入自我表现的境界之中。
”佩恩的妻子原是与他一起工作的时装模特儿。
关于佩恩的摄影创作活动,她是这样描述的:“当佩恩设法达到他所要求的效果时,他和他的被摄对象之间是非常紧张的,他的拍摄时间长达数小时,直到他们全部精疲力尽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