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海县柑橘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宁海县柑橘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项目招商,尤其要抓好一批柑橘大项目,下
云南富民、石屏等地杨梅产业考察报告*
高洪勤
(浙江省台州市农业局经作总站 椒江 318000)
近年来,云南、福建、广西、四川、江西、 湖南等南方诸省杨梅引种试种成功并大面 积发展,他们拥有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 以及独特的气候等条件,凸现出果实成熟期 早、采收期长、贮运性能佳等优势,逐步抢占 了全国杨梅销售先机,使台州市作为全国杨 梅主产区的优势有削弱之势。为了了解云 南杨梅产业发展情况,学习该地先进经验, 进一步稳步、健康发展杨梅产业,2009 年 5 月 20~25 日,台州市农业局组织赴云南省杨梅 主产区富民县、石屏县、开远市振东水果场 等地考察杨梅产业发展情况。考察团一行 先后实地考察了多个杨梅种植基地和示范 基地,和当地主管部门领导、水果干部及农 场技术员就产业发展和管理技术等多方面 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对云南的杨梅产业发展 有了一定的了解,学到了不少的经验,现报 告如下。
一方面,柑橘品牌总体上知名度不高,品牌 发展“订单柑橘”、“合同柑橘”,建立“公司
的带动作用不明显,鲜销比例低,是柑橘抗 (协会)+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机制,增
市场风险能力弱的又一主要原因。
强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新建果品
3 柑橘产业发展对策
气调库,以延长柑橘贮藏期及销售季节,满
3.1 实施优质名牌工程
宫川蜜橘获宁波市十大名果称号。 2 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差,产业基础脆弱 农田基本 建设年久失修,沟浅渠涨、排灌条件较差,抗 灾能力减低。道路交通也相对落后,基础设 施脆弱。 2.2 科技应用少,管理技术粗放 商品化采 后处理技术落后。橘农普遍采用统采统销 的方式,没有做到根据成熟时间不同分批采 摘和采后分级处理,商品果处理程度不高, 没有体现优质优价。二是有机肥应用少。 为追求产量,橘农大量使用化肥等,导致土 壤板结、柑橘品质下降。此外,喷滴灌,疏花 疏果等技术应用落后。 2.3 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大户少 宁海县柑 橘产业规模总量虽然不少,但单一农户经营 面积小,户均面积仅 1700m2,6.7hm2以上规模 经营的大户不足 30 户。柑橘专业合作社 7 家,处于成长初期,整体规模和带动力还未 形成,抗风险能力缺乏,难以应对市场竞争 所造成的冲击。 2.4 品种结构单一,鲜食果比例低 目前以 适宜加工的中晚熟温州蜜柑为主,约占总面 积的 70%。1998 年到 2000 年,宁海县选择脐 橙进行改良,但在连续几年的冻害后,脐橙 品种未能形成气候,而一些品质较好的 品 种这几年也没有形成规模。 2.5 品牌建设滞后,市场营销薄弱 目前我
县柑橘的生产与销售,形成产、运、销一条龙
3.2.1 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大土壤改 的格局,把果农和企业的利益有机结合,形
良力度,提高有机质含量;采取四季修剪技 成互惠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能否解决好果
术,适当控制果树负载;科学使用农药,实行 品销售问题,直接关系到宁海县柑橘产业的
病虫害综合防治;实行单果培养;同时,果园 发展与存亡。采取多种样式,举办柑橘果品
收稿日期:2009-10-27
2010 年 第 27 卷 第 1 期
浙江柑橘
·7·
县橘农销售以加工厂收购、购销大户收销、 术的落实,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鲜销三个渠道为主。橘农的销售基本上处 3.2.3 建立柑橘生产保障措施。加快完善
于“坐等销售”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农户与 柑橘标准、建立推广实施机构、搞好综合监
绿色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积极搞好无 化,才能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在柑橘产业
公害柑橘产地的认定以及果品的检测,积极 化进程中,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
参加国家、省市果品评优,申报绿色食品,扩 或创建产销合作组织。今后应出台切实可
大柑橘的知名度。
行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公司、大企业参与全
3.2 注重标准化生产管理
·8·
浙江柑橘
2010 年 第 27 卷 第 1 期
宁海县柑橘节、旅游节、品果会、推介会等多 功夫搞好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的开发。三
种活动,提高柑橘的知名度。
是结合市场主体的培育,要注重民间资本、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对柑橘龙头企业、 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的开发利用,这是今后
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应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 柑橘发展的主要投入渠道,通过“三资”引
度,促进其发展以带动全县柑橘产业化不断 入,引导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柑橘产业,实
上档次、上水平。一是尽可能地制定一些优 行贸工农结合,优势互补。不仅可以解决投
惠政策,调动农民发展柑橘生产。二是通过 入问题,而且能够创新机制,促进和壮大竞
积极申报项目,利用项目资金发展生产,以 争主体,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工厂、购销大户没有形成一种紧密型良好 测、搞好柑橘质量认证、强化品牌的监督和
的联结机制和真正利益上利益共同体,农户 解决标准化生产的资金投入。
与加工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导致 3.3 培育柑橘市场主体 在健全宁海县橘业
以加工品种种植为主的农户遭受损失。另 协会的基础上,一抓龙头企业的培育。大力
不高、无发展前途的老品种。同时,以周年 很多一家一户不能解决的问题。三抓产销
供应、品种多样化为目标,做到早中晚熟品 大户的培育。在政策、信息、资金、服务等方
种搭配齐全,以拉长供应期。
面的支持,扶持壮大他们的经营。建立橘果
3.1.2 柑橘技术更新。以浙江省柑橘研究 分级加工包装工厂和贮配中心,逐步形成怡
足市场需要,大幅度提高橘农的收入;二抓
3.1.1 柑橘品种更新。选择由良、大分早 柑橘经济合作组织的培育。通过经济组织
生温州蜜柑、南香等,以及特早熟的崎久保、 进行统一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农资供应、引
市文等优良品种,采取高接、改植等方法扩 进外资、金融信贷、吸引项目、签约订单、产
大栽培面积,淘汰一些市场不受欢迎、效益 品销售、注册品牌和印制包装物等,以解决
·6·
浙江柑橘
2010 年 第 27 卷 第 1 期
宁海县柑橘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胡余楚(浙江省宁海县林特技术推广总站 宁海 315600)
柑橘是宁海县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县现 有柑橘 3927hm2,通过实施品种优化改良调 整,柑橘品种结构已渐趋合理,温州蜜柑从 原有的 98%降到 70%以下,脐橙、天草、早熟宫 川、崎久保、市文、宫内伊予柑、椪柑等名优 柑橘比例达 30%以上。 1 柑橘产业基础及优势分析 1.1 自然条件的优越 宁海县背山面海、东 部滨海多港,沿海多沃土平原,海岸线长达 176km,受三门湾、象山港海洋水体调节,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湿调和,冬无严寒,夏无 酷暑,适宜柑橘的生长。 1.2 基地集中连片 宁海县 18 个镇乡(街 道)都有柑橘生产,但 70%的橘园分布在胡陈 港沿岩的长街、力洋两个镇乡,橘园集中连 片,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加工业发达 全县目前有柑橘加工企业 5 家,年加工能力 9 万 t,2006 年收购鲜橘 5.3 万 t,产值 1.72 亿元,发达的加工业是柑橘销 售的主要渠道。 1.4 购销大户具有一定规模 目前宁海县上 规模专业购销大户 3 家,年销售鲜橘 1.8 万 t,购销大户成为全县第二大销售柑橘的主 渠道。 1.5 有一定的品牌基础 1990 年代末,开始 柑橘品牌的创建工作。“怡绿”牌宁海脐橙, 获宁波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称号,宁海脐 橙获“中华名果”称号,2006 年,宁海脐橙和
收稿日期:2009-08-05
*考察团成员:程豪勇 何桂娥 卢德寿 龚洁强 林日运 陈贤华 李学斌 吴才华 朱敏华 王 涛 陈青英 张金爱 李维国 高洪勤
1 考察地杨梅产业现状和特点 1.1 现状 1.1.1 富 明 县 。 富 明 县 地 处 滇 中 ,全 县 2008 年林果总面积 7147hm2,产量 1.95 万 t, 产 值 7368 万 元 ,其 中 杨 梅 1867hm2,产 量 667t,产值 1067 万元,预计 2009 年杨梅产量 2700t,产值 2700 万元,杨梅产业已成为该县 大宗特色水果之一。富明县从 1992 年开始 进行杨梅引种观察,先后从浙江省的黄岩、 慈溪、余姚等地引进东魁、荸荠种等杨梅品 种,分别在海拔 1670~2200m 区域进行试种, 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8 年后,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查分析和论证 的基础上,把发展杨梅作为该县产业结构调 整和农村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来实施,先 后出台了《富民县杨梅产业发展规划》、《关 于批转富民县发展壮大大树杨梅产业实施 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
所等单位为技术依托,加大柑橘新成果、新 绿牌柑橘营销网络,实现柑橘有序化发展。
技术的推广,特别是无公害技术的运用。
3.4 创新柑橘营销模式 在实现区域化、规
3.1.3 实施柑橘“品牌”效应。为参与国内 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必须逐步做到销
外市场竞争,争取进入国际市场,按照申报 售形式的组织化,只有实施销售形式的组织
要经常性地进行生态环境监测。
推介说明会、展示会或展销会,强化宁海县
3.2.2 设立载体,建立示范园。在搞好无 无公害柑橘总体形象的宣传。还要在中央
公害柑橘示范园的基础上,今后每个镇须建 级电视台、国际互联网上做广告,大力宣传
立 6.7hm2以上的示范园,确保标准化生产技 柑橘大市场的形象。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