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父母访谈录(感恩)

父母访谈录(感恩)

父母访谈一、访谈问题(要求每个问题都要进行访谈)1、向父母汇报在校学习情况,征求父母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意见与建议2、向父母汇报在校期间的财务支出,各项支出(吃饭,娱乐等等)的大概比例并征求父母的看法3、和父母交流自己对未来就业的想法4、了解一下父亲或母亲的职业,工作环境,工作内容5、了解家庭收支情况,每月的花销,支出比例6、向父母了解他们对自己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期望,要求三、访谈记录:问题一:向父母汇报在校学习情况,征求父母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意见与建议记录一:刚摆脱高中那枯燥的学习生活很想轻松一下,这半年差不多是去熟悉了解这新环境,去接触新人新物,想玩儿,而且想尽可能多的在大学多收获学习以外的知识,于是没有了高中紧张努力的学习,学习成绩也就一般而已,当然没挂科是必须的。

父母希望我能学习再认真些,不能以不挂科为目的要追求更高层次,在英语方面要付出更多努力,争取一定要把英语学好,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打基础。

问题二:向父母汇报在校期间的财务支出,各项支出(吃饭,娱乐等等)的大概比例并征求父母的看法记录二:我一个月消费差不多600元,我比较爱吃零食,大部分花在吃上,买衣服、娱乐、生活用品总共平均每月差不多160元,手机费每月40吧,也就是说吃的方面每月有400多。

我父母说我花钱不算浪费,就是让我以后吃饭多吃主食,零食少吃,而且叮嘱我吃饭时不能以零食为餐。

问题三:和父母交流自己对未来就业的想法记录三: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

我认为就业难是因为能力差不多的人太多了,要想让就业机会乐观些就是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具体将来找什么工作我还没有一个规划,只能到时候看情况而定了,我要能有一个像样的工作只有现在努力去学习知识,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观等方面的知识,争取将来可以多些就业机会、多些可观的优势。

问题四:了解一下父亲或母亲的职业,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记录四:父亲是一名小学校长,主管后勤,每天的工作很多而且十分繁杂,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教学舍别的维护与修缮都要由他来管理,假期也不能好好休息,修缮校舍,补种校院里的树木等事情都是要在学生离校时才能完成的。

越是放假开学时越是繁忙。

问题五:了解家庭收支情况,每月的花销,支出比例记录五:我们家属于标准的工薪阶层,父母每月领取固定的工资,父亲的3000左右,母亲的只有六百,每月的支出主要用于生活的普通消费,基本没有娱乐项目的支出。

母亲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家里的零零碎碎差不多的都是她自己做的。

家中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打得开支项目了,我了解到每月除了给我的生活费外家里尽量的节省开支用于村做我的学费。

问题六:向父母了解他们对自己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期望,要求记录六: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

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

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

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

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

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

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

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

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

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一定要不悔的度过四、访谈心得1、访谈的结果与我所了解的情况大有不同。

家里的经济来源与支出我以前从不过问,只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什么。

通过这次和父母交流我才知道家里的条件没有我想象中的好,而家中的大部分开支一直是用于我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2、访谈结果对个人在校生活的感悟与启发:通过同父母的交流以及我这一年大学生活的切身体会总结出的如下:大学生活中的第一主题——学习。

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

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在我经历了三年的高中生活,一次失败的高考以及一年复课的辛酸终于考入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

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

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

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

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

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

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

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

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尽快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迅速进入一门新的学科并较好的掌握这门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的进一步修习或者从事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3、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是众所周知的。

竞争自古以来就存在,自然界的法则就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物种在漫漫时光中,在进化过程中,如果无法适应竞争,就会被无情地淘汰,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而人,就是在无数竞争中站立起来的。

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优秀的人才才能脱颖而出。

没有竞争,不知多少优秀的人才会被埋没!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很激烈,许多优秀的人才就是在竞争中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其实,竞争无时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竞争可以激励我们,让我们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奋斗。

同时有竞争才有进步,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潜能。

有了你追我赶的气氛,我们的“弦”就像被上紧了一样,我们便会勇敢地往前冲。

而如果没有竞争,我们就会松懈下来,进步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学习之路上,正常的、适当的压力和竞争可以促进我的学习和成长。

竞争对我而言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更是一种超越自己的能力体现,它会促使我一步步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竞争环境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它是我们将来进入社会的基本前提。

试想,我们如果连这点学习中的竞争压力都承受不了,以后我们怎么立足于这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呢?怎么能让自己有所作为呢?因此,我会以平常心面对学习中的竞争,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永远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4、在父亲眼中我一直是个乖孩子,在这次的交谈中他也从没说过我任何一点不是,但是我自己心里明白我并不是一个好儿子,我任性、自私、不会体谅父母。

曾经父亲一直把我当做他的骄傲,他希望我能好好学习将来长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经常对我说,不是爸爸心狠逼你学习,而是父母的能力有限,这辈子将将就就也就这么过来了,只是不想再看你和我们一样受生活所迫。

其实我知道父母为了给我好的学习环境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金钱,他们努力满足我的一切要求,宁可自己吃些苦也从不让我受一点委屈。

而我是多么残忍,一次次将它们的希望打破,而他们即使心在滴着血,脸上也带着笑容来安慰我。

还记得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夜,父母一夜没睡,我心里也忐忑不安,这已经是我的第二次高考成绩仍然不理想,而为了我复读本不富裕家里已经花了近两万,父母投入了这么多我知道这一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第二天一早父亲和我说,儿子,考得不错比去年有进步,今年可以上个不错的三本。

我当时就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知道家里条件供我读三本是很吃力的,这意味着年逾半百的父母仍要为我的学费节衣缩食,想到这些我心里就一阵心酸。

作为父母他们已经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而我却没有女儿的责任,学习上没能拿出好的成绩来回报他们,连生活上我做的也是少得可怜。

我不知道妈妈为了一件心仪的衣服犹豫了好久,只是因为太贵舍不得,最后还是没有买而是换成了我的一双鞋。

我不知道父亲为了筹集我的学费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为我交完费家中已所剩无几。

今后我要为了自己,为了父母努力学习,奋斗,假期多为父母做些事。

6、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

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

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在校大学生自己创业或参与各种勤工助学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

毋庸置疑,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尤其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也就是说,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

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8年提出,未来的人都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的,一张是职业的,第三张通行证能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

因此,勤工助学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然而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漠甚至缺失。

例如勤工助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庸懒、推脱、违约、注重金钱、不关心他人和集体、自我中心等现象。

尤其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相应地对人的道德品质要求的也越来越高,要求每个公民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人类的未来着想,并懂得如何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自己服务。

以往的责任感教育常常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躬行实践的能力,却希冀通过灌输道德规范的做法来促进学生包括社会责任感在内的道德品质的养成,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现代社会生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不仅要求学生的人性的健康发展,而且还需要他们具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共同的生活观念和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核问题等,都要求人们具有群体意识甚至全球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