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车站工程总体施工方案_secret

地铁车站工程总体施工方案_secret

车站施工总体方案一、工程概况xx站为标准地下两层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CK4+652.455,左线起讫里程为CK4+513.630~CK4+744.155,长为260.525m;右线CK4+511.764~CK4+744.155,长为262.391m,标准段宽20.3m,站台为12米双柱岛式站台,主体建筑面积为18030㎡,出入口通道、风道(风亭)建筑面积为540㎡,此外利用既有人防工程2650㎡,车站总建筑面积21220㎡。

二、临时工程布置1、围挡工程沿施工区域四周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

围挡采用统一规格的彩钢板围护墙,由砖砌挡泥基础(高0.3m)、钢质立柱1.5mm厚彩钢板(高2.0m)、型钢压梁、方钢及角钢支撑等组成。

彩门设置于xx大道侧,另在原公交车进出道路设一侧门,所有进场材料、设备及土方、泥浆沉碴从该门进出。

因由拆迁和交通疏解方案未最终确定,可能按施工顺序分步分片围挡,具体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2、场地硬化与施工便道生活办公区场地位于绿化带中,清理平整碾压后,采用厚度10cm 的C15砼进行硬化处理。

施工区域外便道利用既有城市道路。

施工临时场地内留4m宽的道路作为施工车辆和人员通道,便道设置于基坑开挖线外2米,沿开挖线环向设置。

施工便道大部分可以利用既有混凝土路面,个别地段进行混凝土补厚,位于绿化带中和人行道的施工便道采用22cm厚C30混凝土路面,下设3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临时用电配备1台800KVA的变压器,为减少对施工便道干扰,设置在施工区域西北角。

用电计算分析见下表:xx地铁项目用电分析4、施工用水与排水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直接接用城市自来水(自接长水管)。

施工现场西南角设置1个5×4×3m沉淀池、1个5×4m冲洗槽及1个20m3蓄水池,工作区域内所有的施工污水、生活污水等经沉淀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井点降水经集水槽汇集后排入市政管网。

5、办公和生活住房现场办公和生活住房分别设置在大门左右侧,采用标准的双层组合板房。

现场设项目值班、会议室,监理值班室,外施队驻地由项目统一规划建设。

6、大门、宣传标语牌在xx大道侧开大门,要充分展现企业气派;在大门、围栏外侧布置宣传标语牌,在工程沿线布置警告类、道路指示类、道路和路口控制类等标志。

7、钢筋加工棚和材料库本工程东侧既有一排商铺,位于红线内,但在开挖线以外,拆迁工作完成后,改作工程用房,北端做钢筋加工棚,南端做为材料库(存放钢材等);西侧既有人防结构外,另布置一钢支撑存放地。

应注意堆重对人防结构的影响,尽量将物资堆重于既有人防结构外。

8、弃土场首先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回填土方和后续施工区域能对前期施工区提供的可利用土方,确定预留存放土方,在东侧南边设预留存放地。

弃土外运方案一:由市内专业公司进行;方案二:在武汉郊区选择合适位置征用弃土场, 弃土场外围做好排水设施。

顶面整平后用素土覆盖进行还耕或绿化。

9、垂直运输考虑分区施工,主吊装作业在I区先行,采用长臂履带吊车(水平15米)和长臂挖掘机(19米),后期扩大开挖后的站厅结构施工,采用长臂履带吊车和人工配合水平运输。

临时工程占地面积及布置分别详见“临时工程安排一览表”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临时工程安排一览表、通讯线路三、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1、人员的计划安排根据本工程工期紧的特点,在人员配备上考虑较充足。

各施工队共350人(含管理服务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2、任务划分各队任务划分见“管区任务划分表”。

施工任务划分表一队结构工程施工150四、主要施工方案与方法本工程施工重、难点为围护工程,根据施工区域及周围环境,设置地下连续墙、SMW桩、土钉墙等围护结构。

地下连续墙:设于站台开挖围护,既有人防工程处深度达18m,宽0.6m;剩余位置深度为25m,宽0.8m,C30砼15635m3,共分为118段槽段施工。

站厅四周围护:xx站出站口方向因紧邻高层建筑物及xx站出站旅客通道,故设置SMW桩围护,其它位置设土钉墙。

SMW桩桩长18m,约230根,土钉墙锚钉长度为4~11m。

主体工程:基底设φ120cm抗拔桩,长度14m,共321根(站台区114根)。

盾构井基底及出入口通道基底加固采用高压旋喷桩。

顶底板、顶底梁、内衬墙:C30钢筋砼,抗渗标号S8;中板、中梁:C30钢筋砼;中柱:C40钢筋砼;换乘柱:C50钢筋砼;端柱、暗柱:C30钢筋砼,抗渗标号S8;站台板:C30钢筋砼;出入口、风道结构:顶底板、侧墙:C30钢筋砼,抗渗标号S8。

队伍进场后应尽快与地下管线及人防结构等所有权部门联系,在征询有关部门意见的前提下制订地下管线改移、保护、公交停车场改迁方案,沿地下管线正交方向开挖探坑,探明每根管线的具体位置,尽快实施管线改移,为工程开工创造条件。

围挡车站主体结构和风道及出入口施工场地,围挡采用砖砌基础,彩钢板围护。

施工前应对人防工程进行加固处理。

总体施工方案概述:按图纸施工顺序,顺序施工I、II、III区。

对I区施工,按场地内地下有否人防工程不同处理:施工图中对站台抗拔桩、地下连续墙、临时竖向支撑均按设备在原地面施工安排,考虑在人防工程范围须对原砼结构大量破槽、孔后施工,而对原人防结构的临时支撑防护仅为提供下步施工的机械作业面,施工抗拔桩、地下连续墙围护后立即拆除,费工费时不安全且增加机械工作深度,该部分可采取直接拆除人防结构至站厅层底标高,施工机械直接由没有人防结构地段放坡进入,砼车停原地面。

则地下连续墙导墙上口至站厅底即可。

对未拆除的人防结构按设计防护。

人防工程范围内泥浆池布置于人防结构内,位置居于抗拔桩间,两侧留5米机械车道,每个泥浆池体积为宽4m×10m×2.5m=100m3,施工过程中共用泥浆池,以保证抗拔桩同时施工。

从原地面施工的抗拔桩、地下连续墙,泥浆池设于I区外侧,四周采用高于地面20cm砖砌防护,防止泥浆污染地面(泥浆池布置见后附图)。

为保证地下连续墙施工的连续性及后续工程的衔接,地下连续墙隔段进行施工,每50m往返一次。

抗拔桩及地下连续墙施工向前推进后在连续墙内开始降水井施工及抽水实验(降水设计见后附表一)。

地下连续墙砼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凿除顶面浮浆,施工冠梁(冠梁施工缝与连续墙施工缝错开)。

每完成50m地连墙的施工,即立即展开冠梁施工(人防工程处先行破除)。

Ⅰ区土方开挖北端往南端推进至人防工程边缘,每50m为一施工段落,第一层开挖深度约为50cm,随土方开挖向前推进开始架设第一道横向钢支撑,为保证钢支撑横向受力稳定,钢支撑一端锚定后,另一端采用千斤顶施压部份预应力,然后用钢楔板楔紧。

分层下挖至第二道、第三道钢支撑底部约20cm,加设第二道、第三道横撑,直至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

铺设垫层,施作底板防水层,浇筑底板,底纵梁、结构柱。

待底板、底纵梁和侧墙达到设计强度后,将第三道钢横撑上移至第二道撑下,拆除第二道横撑,施作侧墙防水,浇筑侧墙、中板及中纵梁结构。

待中板和中纵梁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支撑,施作剩余侧墙防水及结构,浇筑顶板、顶纵梁结构。

在Ⅰ区施工完成后,施工Ⅱ、Ⅲ区土方开挖和人防工程的破除。

土方开挖分层、分段进行施工,分层厚度以便于施工土钉墙围护为原则(约2米),从北端往出口通道(侧门)推进,每施工一层一段落,土钉墙即紧跟施工。

为避免土方边坡暴露时间过长,拟投入4台螺旋钻机、1台干喷机及1套压浆机进行土钉墙施工。

土方开挖、人防工程破除后即进行站厅主体结构的施工。

方案二:拆迁及改移工作完成后,立即进行井点降水施工及降水。

先行开挖站厅层土方及破除人防工程,土方每2m分为一层,土钉墙防护紧随土方开挖进行,避免边坡暴露时间过长引起坍塌等安全事故。

开挖至站厅底板底标高后,沿基坑四周开挖截、排水沟及集水井,均采用砖砌结构。

再行施工站台地下连续墙围护。

泥浆池布置于地下连续墙内,施工过程中共用泥浆池,每个泥浆池体积为10m×10m×2.5m=250m3,施工前在车站北端、南端各开挖第1个泥浆池。

泥浆池每隔50m设置一个,随抗拔桩往前施工相继开挖。

抗拔桩及地下连续墙采取平行作业,均从北端、南端往中间进行施工,一端各配备1台旋挖钻机及2台挖槽机,其它施工步骤同方案一。

1、井点降水井点降水施工前,在武汉市xx大楼南、北拐弯处各布设1个沉降、倾斜监测点,监测建筑物的变形值。

抽水前在施工区域西侧围挡墙内侧打设回灌井及跟踪注浆孔,当监测数据异常时,及时采取地下水回灌或补偿注浆措施,确保施工生产的扰动对建筑物产生危害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保证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⑴Ⅰ区井点降水设计Ⅰ区施工降水将井管设置于连续墙内,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其地质条件为(从上至下):杂填土、素填土、粘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层、粉砂、粉砂粘土等,与本工程降水有关的含水层主要位于粉土、粉砂层及粉砂层内,根据钻勘资料显示,含水层厚度约为16m,粉砂层渗透系数取0.75 m/d,井管总长为30m,计算总涌水量:①Q=1.366*K*(2H-S)*S/(lgR-lgX0)其中:K-渗透系数取0.75 m/dH-含水层厚度取16m抽水井影响半径R=1.95*S*(H*K)0.5=97.3水位降低值S=15.5-1.1=14.4m基坑假想半径X0=(261*20.3/3.14)0.5=41.1故Q=1.366*0.75*(2*97.3-14.4)*14.4/(1.99-1.61)=1874.5m3②单井出水量q=65*3.14*d*l*(K)1/3其中:l-虑管长度取1.2 md-井管直径取0.3m故q=65*3.14*0.3*1.2*(0.75)1/3=55.63m3/d③需井点管数量n=1.1*Q/q=37(根),为基坑两侧对称设置井点管,故取n=36(根)④井点管间距D=2*(L+B)/( n-1)=2*(261+20.3)/37=15.2 m(符合总管接头的间距),横向井管距基坑边缘2.5m。

⑵Ⅱ、Ⅲ区井点降水设计Ⅱ、Ⅲ区井点降水设计方法参照Ⅰ区井点降水设计方法,Ⅱ、Ⅲ区降水井点分别为个和个(计算过程略),具体布置详见“井点降水布置示意图”。

2、交通疏解方案:xx站主要的疏解方案是将公交车站改移至西侧的似建长途客运站,可保证公交车的正常运行。

对于武汉xx大厦等公共设施,施工围挡时预留足够的通行车道,保证车辆、人员的通行。

⑴临时封闭、占用道路和绿地,在交通疏解方案实施前事先办理必要的报批手续。

⑵分别在彩门、侧门及工作区域东南西北四角各配置1个专门的施工协调员,负责施工过程的交通协调,确保交通畅通。

彩门和侧门处协调人员还负责阻挡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⑶本段施工场地集中布置于xx站前广场西侧的公交停车场和部分绿地内,施工围挡用地将按批准的范围占用道路,保持周边道路交通顺畅;施工车辆进出频繁的地方设置临时交通警示标志,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