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与信息化战争
从1945年底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在短短50多年的时间里,电子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到军事、科研、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一个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从1946-1958年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开始,计算机技术便开始运用于国防军事上。
当时主要用于与国防科研有关的计算和导弹、原子弹的研究。
与此同时,在军事上的运用也使得计算机技术得到不断发展。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需要尤为迫切。
在此期间,德国、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使得计算机技术取得了突破与跃升。
时至今日,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军事领域的各个角度和各种活动中。
无论是军队管理、部队训练,还是武器制导、指挥、控制、情报与通信;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都离不开计算机。
总的来说,计算机的军事用途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用于科学计算。
例如,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可掌握核武器试验时核反应的变化规律,可计算弹道导弹的运动轨迹。
二是用于信息处理。
在平时的国防科研、高技术武器生产、部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训练中、都要使用计算机处理大量信息。
三是用于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也称为实时控制或过程控制,是指
计算机对连续运作过程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制导武器的自动控制,飞机、舰艇的自动驾驶,以及军工部门的生产自动化管理上。
四是用于开发智能武器。
有人的部分思维能力的智能计算机装入武器系统后,就可生产出智能武器。
智能武器比精确制导武器更先进,能有"意识"地寻找、辨别和打击要摧毁的目标。
五是用于后勤自动化管理。
在现代条件下,后勤保障任务空前繁重,后勤部门必须具有及时采集、处理大量信息和进行快速决策的能力。
这就要求积极采用和不断改进由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组成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后勤管理自动化。
众所周知,在现代化战争当中,谁掌握了高新技术,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和必争的高地。
信息化战争简称信息战。
简单地说,它是敌我双方在信息领域中争夺信息控制权的战争。
其作战对象主要不是人,而是对方的各种信息系统以及与之有关的各项设施;其任务是获取、管理、使用和控制各种信息,同时防止对方获取和有效地使用各种信息。
无论是在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利用这三个基本环节,还是在侦察反侦察、干扰反干扰、破坏反破坏、摧毁反摧毁、控制反控制五种基本手段当中,计算机技术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战争形态必将不断出现,只有掌握了最前沿的技术,才能建设最牢固的国防军事,才能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