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知识要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名词解释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亲本:一般指动植物杂交时所选用的雌雄性个体。
参与杂交的雄性个体叫父本,用符号♂
表示;参与杂交的雌性个体叫母本,用符号♀表示。
4.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
交
5.异花授粉:两朵花的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
6.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纯种)
7.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杂种)
8.测交:就是让杂种第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某生物个是
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9.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过程
10.自交( ):基因组成相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的过程(如自花传粉)
11.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12.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1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14.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5.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二、孟德尔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易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
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在自然状态是纯种。
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二)豌豆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三、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四、孟德尔第一定律(基因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五、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一般来说,在生物体内(如豌豆),控制同一性状(如茎的高矮)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形成配子时,这两个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 .杂交育种。
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性状的遗传表现选择符合人们需要的杂种后代,再经过有目的的选育,最终培育出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品种。
2.遗传疾病发生概率的预测。
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进行科学的推断。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第二章知识要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都相同,在减数分裂时能相互配对的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2.联会与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
联会后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二、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1.对象:有性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
2.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3.结果: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
(1)场所:睾丸
(2)过程
2.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
(1)场所:卵巢
一个卵原细胞
一个初级
卵母细胞
染色体
复制
第一次
分裂
一个极体
一个次级
卵母细胞
第二次
分裂
第二次
分裂
两个极体
一个极体
一个卵
细胞
三、受精作用
(一)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二)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外面出现了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二者的染色体会合。
(三)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四)意义: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名词解释:
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就是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
二、萨顿的假说
(一)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二、类型: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伴X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Y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三、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依据和方法
1.首先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1)无中生有为隐性(2)有中生无为显性
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上遗传病;如果是性染色体上的,还要判断是X性染色体还是Y性染色体遗传病;
(1)伴Y遗传:“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即患者全为男性,且“父→子→孙”。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
(4)伴X隐性遗传: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5)伴X显性遗传: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3.不能确定判断类型的,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向推测。
Y染色体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