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中考政治:材料分析题(2)及答案

2012中考政治:材料分析题(2)及答案

2012中考政治:材料分析题(2)及答案1、王明是一名初一的学生。

有一天,几名高年级学生摸样的人要他交五十元的“保护费”,否则将受到惩罚,他只好把他手头的零用钱交给了他们。

几天后,他们又要他交出一百元,声称不给就划破她的脸,王明又偷偷的借了钱给他们。

但又过了一个星期,这些人又来威胁,要他交出五百元…….(1)请你推测一下,王明可能会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应对新的勒索,并可能导致的后果。

(至少写出三种情况)(6分)答28、(1)王明可能采取的措施和后果有以下情况:①忍气吞声,破财免灾。

这样做的后果是加害者会变本加厉,后患无穷。

②只身赴险,死拼蛮干。

后果可能是造成无谓流血,人财两空。

③纠集自己的亲朋好友找他们报复,以暴抗暴。

后果可能是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④打110报警求助,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这样做即可惩罚坏人,又可保护自己。

(6分)(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你推测的情况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4分)答(2)选第四种情况。

原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4分)三、材料分析题2、材料一2007年12月6日早晨,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上,203路公交车司机何国强突然将车停在路边,打开车门,转头对乘客说:“我感觉很难受,你们坐下趟车吧!”他在车辆行驶过程突发脑溢血。

昏迷前,这名司机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头晕等症状,将公交车稳稳的停在路边,保证了二十多名乘客的安全。

材料二以“3.14”事件为起点,中国成为政治歧视、文化偏见和个人野心的牺牲品。

而伴随着真相的公开、事态的发展,全球华人和亿万中国人的抗议浪潮,狂飙般兴起。

2008年4月2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爱国主义如何更有力》的署名文章。

文章指出,爱国不需要理由,但理智表达爱国情感是一种对民族负责的态度,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冷静理智的表达爱国热情,合法有序的表达爱国意愿,以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维护一个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环境。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国强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8分)答29、(1)何国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所作所为充分说明他是个有责任感、心中有他人、珍爱生命的人。

(2分)他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们应该负起我们的责任。

(2分)我们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2分)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预先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尽量避免因做错事而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2分)(2)阅读材料二回答:作为一个公民,当前我们应怎样负起我们的责任?(8分)答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着许多困难,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权利表达我们的爱国热情,也有义务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大的爱国。

(2分)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多种责任。

只有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2分)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会对他人、社会带来损害,并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就要控制自己,坚决不去做;(2分)如果是自己的错误行为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损失,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2分)10.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诱惑在干扰着我们。

(1)你曾经遇到过哪些不良诱惑?(至少写出三个方面)21世纪教育网(2)你认为这些不良诱惑有哪些危害?(3)说一说你抵制不良诱惑的办法。

(至少要说出三种)思路解析:此题属于简答题。

解答此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自己遇到的不良诱惑,从而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总结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不必展开论述,简单作答即可。

答案:(1)符合实际即可。

(2)不良诱惑会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修养,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正确识别真假美丑,不为假象所迷惑,防止上当受骗。

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一道抵制不良诱惑的坚固长城。

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

11.(2010浙江黄岩模拟)小迪是独生子,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自小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的疼爱。

上初中后,小迪经不住诱惑,沉迷于黄色网站和光盘。

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竟发展到伙同他人拦路抢劫、强奸,不到16岁就被判了刑。

出事后,他的妈妈经不住打击,精神失常;爸爸因心绪不宁而出车祸;姥姥因痛心犯脑溢血而亡。

奶奶说:“他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呀!这么好的一个家,哪个人不羡慕呀?可他……”(1)小迪走向犯罪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2)从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等几方面,分析小迪犯罪所造成的危害。

(3)从小迪的身上,你受到哪些启示?思路解析:此题属于分析说明题。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案例,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1)抵制不住不良诱惑的影响。

心目中没有道德的约束、法律的准绳。

(2)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答案只要是能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一道抵制不良诱惑的坚固城墙;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使自己健康成长。

12.漫画:吴某变化“三部曲”识读以上漫画并回答:吴某的变化过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启示类试题,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吴某走向犯罪的原因。

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吴某一开始与“朋友”玩牌娱乐,然后参与赌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由此可见,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吴某本人法律意识不强,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没有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没有防微杜渐,结交了一帮“损友”。

抓住这几点原因,我们从中吸取教训,找出正确的做法,就是从中受到的启示。

答案:(1)青少年要学会拒绝,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一个人如不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有错误不改,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13.在2010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某中学政治老师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项活动:每位同学办一张8开纸手抄报,参加学校的评比。

假若你是该校的学生,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以下内容:(1)设计手抄报报名。

(2)设计主要栏目并写出每个栏目的主要内容。

(3)为你的手抄报写一段编者留言。

(4)谈谈你办手抄报的感想。

思路解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以致用的能力。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如《警钟》《6.26专刊》《禁毒之窗》等。

(2)①专家访谈:禁毒的重要意义,我国禁毒工作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严峻形势等。

②法制苑:我国法律对吸毒、贩毒的有关具体规定。

③案例传真:吸毒、贩毒的典型案例及点评。

④禁毒天地:介绍禁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⑤小知识:毒品的种类、危害,或戒毒所的相关情况。

(3)编者留言:读者朋友,本期的主题是“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在过去,鸦片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一个多世纪的苦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再次泛滥,禁毒成了事关中华民族兴衰的重大问题。

这里我们特别收集了一些典型案例和相关文章,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中受到教育,有所启发,真正做到“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其他言之有理亦可)(4)感想:进一步加深了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在办报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使学习知识与活动紧密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10.方方和园园既是邻居,又是同班同学,而且爱好也一样——打网球。

平日里他们俩经常一起参加训练。

在一次市级网球比赛中,由于他俩配合默契,取得了混合双打第一名的好成绩。

回到学校,他俩也经常在一起学习、讨论问题,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他俩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1世纪教育网他们取得了良好成绩的原因有哪些?思路解析:通过此题告诉我们,男女同学如果正常交往,掌握了正确的方式、方法,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就会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

答案:(1)异性之间存在差异,各有优势和不足,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效率等。

(2)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有利于班集体建设,又有利于增进对异性同学的了解,扩大交往的范围,提高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顺利度过青春时光。

11.(2010江苏盐城模拟)刘涛气呼呼地走出办公室。

李老师的话,搅得他心里又烦又乱。

不就是因为经常和吴静一起去体校练武嘛!不就是上体育课吴静摔伤了腿,我背她去医务室嘛!不就是我总帮吴静家换煤气嘛!再有我们是同桌,关系不错嘛!这也不至于挨一顿训,还被说成是“早恋”!哎,今后不和吴静来往就是了。

你认为刘涛的埋怨有道理吗?说出你的理由。

思路解析:用行动来证实是最具说服力的。

刘涛应自然大方地与吴静继续交往,同时,也要学会与老师沟通。

答案:刘涛的埋怨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他采取的方式方法却不可取。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是正常的、有益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更是应该提倡的。

作为老师,不应对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横加指责,应该合理疏导,帮助学生处理好各种关系,而刘涛也要与老师及时沟通。

12.对于男女同学之间是否可以正常交往的问题,玲玲的妈妈一直持反对态度,她说:“你年纪这么小,根本分不清是非,把握不好分寸,交往过密,影响多不好,搞不好还会遭到同学们的非议。

”可玲玲却说:“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呢?”玲玲和妈妈的观点谁是谁非呢?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思路解析:异性相吸自古而然,是人的天性,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男女生到了十四五岁,会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倾慕,渴望和异性接触交往,这是他们心理和生理走向成熟的标志,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是适应社会、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对完善自身、促进男女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是有利的。

答案:男女同学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只要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可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妈妈的观点太绝对,但玲玲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13.小楠是个文静好学的女孩儿,可不管怎么努力,数学就是上不去,坐在她后桌的王鹏是班里的“小数学家”,多难的题到他那儿,很快就能做出来。

小楠经常向王鹏请教问题,王鹏也耐心细致地给她讲解,还向她介绍了自己学数学的方法,小楠对王鹏充满了感激和佩服,慢慢地她发现自己对王鹏有种特别的感觉……甲同学:异性同学交往久了,必然产生“早恋”,小楠和王鹏应断绝来往,多与同性同学交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