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二数学系统抽样教案 新课标 苏教版 必修3

2019-2020年高二数学系统抽样教案 新课标 苏教版 必修3

2019-2020年高二数学系统抽样教案新课标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2)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4、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

教学设想:【创设情境】: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探究新知】一、系统抽样的定义:一般地,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系统抽样。

【说明】由系统抽样的定义可知系统抽样有以下特证:(1)当总体容量N较大时,采用系统抽样。

(2)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指的是将总体分段,分段的间隔要求相等,因此,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这时间隔一般为k=[].(3)预先制定的规则指的是:在第1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一个起始编号,在此编号的基础上加上分段间隔的整倍数即为抽样编号。

思考?(1)你能举几个系统抽样的例子吗?(2)下列抽样中不是系统抽样的是()A、从标有1~15号的15号的15个小球中任选3个作为样本,按从小号到大号排序,随机确定起点i,以后为i+5, i+10(超过15则从1再数起)号入样B工厂生产的产品,用传关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前,检验人员从传送带上每隔五分钟抽一件产品检验C、搞某一市场调查,规定在商场门口随机抽一个人进行询问,直到调查到事先规定的调查人数为止D、电影院调查观众的某一指标,通知每排(每排人数相等)座位号为14的观众留下来座谈点拨:(2)c不是系统抽样,因为事先不知道总体,抽样方法不能保证每个个体按事先规定的概率入样。

二、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总体中的N个个编号。

(2)将整体按编号进行分段,确定分段间隔k(k∈N,L≤k).(3)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个体的编号L(L∈N,L≤k)。

(4)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起始编号L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L+K,再加上K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L+2K,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说明】从系统抽样的步骤可以看出,系统抽样是把一个问题划分成若干部分分块解决,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体现了数学转化思想。

【例题精析】例1、某校高中三年级的295名学生已经编号为1,2,……,295,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按1:5的比例抽取一个样本,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并写出过程。

[分析]按1:5分段,每段5人,共分59段,每段抽取一人,关键是确定第1段的编号。

解:按照1:5的比例,应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295÷5=59,我们把259名同学分成59组,每组5人,第一组是编号为1~5的5名学生,第2组是编号为6~10的5名学生,依次下去,59组是编号为291~295的5名学生。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第一组5名学生中抽出一名学生,不妨设编号为k(1≤k≤5),那么抽取的学生编号为k+5L(L=0,1,2,……,58),得到59个个体作为样本,如当k=3时的样本编号为3,8,13,……,288,293。

例2、从忆编号为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种型号的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射实验,若采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则所选取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A.5,10,15,20,25 B、3,13,23,33,43C.1,2,3,4,5 D、2,4,6,16,32[分析]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至的导弹编号应该k,k+d,k+2d,k+3d,k+4d,其中d=50/5=10,k是1到10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得到的数,因此只有选项B满足要求,故选B。

【课堂练习】P49 练习1. 2. 3【课堂小结】1、在抽样过程中,当总体中个体较多时,可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系统抽样的步骤为:(1)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总体中个体编号;(2)将整体编号进行分段,确定分段间隔k(k∈N);(3)在第一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起始个体编号L;(4)按照事先预定的规则抽取样本。

2、在确定分段间隔k时应注意:分段间隔k为整数,当不是整数时,应采用等可能剔除的方剔除部分个体,以获得整数间隔k。

【评价设计】1、从xx个编号中抽取20个号码入样,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则抽样的间隔为()A.99 B、99,5C.100 D、100,52、从学号为0~50的高一某班5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5名同学参加数学测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则所选5名学生的学号可能是()A.1,2,3,4,5 B、5,16,27,38,49C.2, 4, 6, 8, 10 D、4,13,22,31,403、采用系统抽样从个体数为83的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10的样本,那么每个个体人样的可能性为()A.8 B.8,3C.8.5 D.94、某小礼堂有25排座位,每排20个座位,一次心理学讲座,礼堂中坐满了学生,会后为了了解有关情况,留下座位号是15的所有25名学生进行测试,这里运用的是抽样方法。

5、某单位的在岗工作为624人,为了调查工作上班时,从家到单位的路上平均所用的时间,决定抽取10%的工作调查这一情况,如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完成这一抽样?2019-2020年高二数学线性回归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能识别两个变量间关系是确定性关系还是相关关系.2.会画散点图,并能利用散点图判断是否存在回归直线.3.知道如何系统地处理数据.掌握回归分析的一般步骤.4.能运用Excel表格处理数据,求解线性回归直线方程.5.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会根据给出的公式求线性回归方程.6.培养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一组变量中应变量发展趋势的预测估计能力.【过程和方法】1.使学生在经历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中学会如何处理数据.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线性回归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价值,感受生活离不开数学.2.体验信息技术在数学探究中的优越性.3.增强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态度.4.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5.培养学生的严谨、合作、创新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运用Excel表格处理数据,求解回归直线方程.【教学课型】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型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如抽样方法,对样本进行特征量(均值、方差)分析;具备一定的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具备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对现实生活中的线性相关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线性回归问题涉及的知识有:描点画散点图,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知识,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及其算法问题,运用Excel表格处理数据等。

教学资源教师围绕本课知识设计一个问题(如小卖部热珍珠奶茶的销售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应用所预期的学科知识才能解决,又与学生的先前经验密切相关。

教师准备四个教学课件:学生阅读(幻灯片)、教师讲解(幻灯片)、课堂练习(Excel)、线性回归直线的探究(几何画板)。

每位同学带好课本和教师预期分发的一份学案。

学案主要包括设计的引入问题,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推导回归直线方程的公式的计算表格,运用Excel表格处理数据的操作步骤,课堂练习以及作业,教学评价等。

互联网上的其它相关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包括六个环节:⑴生活现象提炼,形成知识概念;⑵提出研究问题,制定探究计划;⑶自主探究学习,总结研究规律;⑷交流探究体验,应用练习反馈;⑸反思学习过程、进行教学评价;⑹实习调查分析,生活应用实践。

教学支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你现有的认识,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哪些关系,有何异同?2.问题中的两个变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3.这样的关系如何直观体现?(散点图)4.两个变量可以近似成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探索过程,学生可能会提出包括直线在内的多种关系,这里和必修1函数教学有密切联系。

5.如果考虑最简单的直线拟合,怎样确定一条直线最能反映这组数据的规律?(这是一个开放度很大的讨论问题,学生可以提出各种方法,之后介绍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和公式。

)6.公式的计算是比较繁琐的,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学生根据操作步骤自学用EXCEL如何由一组数据画出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

)7.我们得到这个模型有什么用?(进行预测,如热饮问题。

)组织形式教师呈现问题——个人阅读学习,形成知识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制定探究计划——分组进行探究,总结研究成果——全班交流探究体验心得——反馈练习——反思总结,教学评价——实习作业。

教学环境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人一台联网计算机,教师的计算机可控制学生的计算机。

软件:每台计算机上必须安装:①几何画板、Powerpoint、Excel软件;②四个教学课件:学生阅读(幻灯片)、教师讲解(幻灯片)、课堂练习(Excel)、线性回归直线的探究(几何画板)。

教学评价【知识和技能】1.能识别两个变量间关系是确定性关系还是相关关系.5分2.会画散点图,并能利用散点图判断是否存在回归直线.10分3.能运用Excel表格处理数据,求解线性回归直线方程.35分(练习1 10分;练习2 10分;练习3 15分)4.通过学习,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10分【过程和方法】1.能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全程参与较系统的数据处理的全过程.10分2.知道如何处理系统地处理数据.掌握回归分析的一般步骤.10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学习中感受到激情、愉悦,感悟到数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10分2.在探究学习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能体验到某种成就感.10分教学过程一、呈现问题(一)呈现探究问题教师联机呈现实际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下表是一小卖部某6天卖出热珍珠奶茶的杯数与当天气温的对比表.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某天的气温是-5℃,这天小卖部大概要准备多少杯热珍珠奶茶比较好一些?这个问题足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先研究这组数据的规律。

分析:卖出热珍珠奶茶的杯数与当天气温之间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确定性关系,从表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把这种不确定性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二)自主阅读学习,形成知识概念请大家阅读课本或观看幻灯片,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什么是相关关系?你能举出几个属于相关关系的例子吗?2.什么是散点图?画散点图有什么作用?3.若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则最能代表这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的直线具有什么特征,又该如何刻画它?二、制定计划(一)利用散点图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直观发现初步规律我们用表示气温(℃),表示当天卖出热珍珠奶茶的杯数,将表中的各对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下图.-5051015202530可以发现,图中的各个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的附近,如图所示.-5051015202530我们把具有这种图形特征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线性相关关系.(二)深入分析问题上图中的直线,可以画出不止一条,那么,其中哪一条直线最能代表变量与之间的关系呢?在整体上与数据点最接近的一条直线,是指所有的数据点分布在这条直线附近,且相对更集中,离散程度更小.我们可以借助什么量来刻画某条直线在整体上与图中点最接近呢?(三)制定探究计划方案一、实验探究——直观寻求方案二、理论推导——代数演绎方案三、现代技术——EXCEL表格三、自主探究根据探究计划,选择不同的方案,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