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卫生院世界麻风病宣传日活动总结

镇卫生院世界麻风病宣传日活动总结

镇卫生院世界麻风病宣传日活动总结1月25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是:“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

为进一步落实麻风病防治政策,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麻风病患者及畸残者这一特殊群体,支持麻风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控制目标,在区疾控中心要求下,我辖区分别在1月25日认真策划开展了此次宣传活动。

活动总结如下:
以“”世界麻风病日宣传为契机,提高全社会对麻风病防治的认识,营造一个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我们认真组织宣传活动,掀起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小高潮。

活动期间,我们对村卫生室专干及院内工作人员进行了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板报形式宣传活动主题“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制作了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专栏,同时在社区门前张贴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画2张,要求各个村卫生室同时进行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当天在院长的带领指导下,我们在卫生院门前摆放宣传桌,开展了麻风病防治知识现场咨询,向辖区群众详细讲解麻风病防治知识,并向过往群众发放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

宣传活动当天,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接受群
众麻风病防治知识咨询30余人次。

此次宣传活动按照预期的要求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次宣传活动,使大家对麻风病的防治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将为以后麻风病的防治工作起到更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我们将会再接再厉,努力向辖区内群众做好宣传,使辖区内群众广泛了解麻风病的防治知识,为辖区内广大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这是1953年由法国人发起,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获得更多的权利。

我国于1988年开始进行"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的宣传、科普活动,目的是普及麻风防治知识,消除麻风恐怖和歧视,吸引社会各界关心和参加消灭麻风的事业,对在我国消灭麻风病的伟大事业起促进作用。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大多是不知不觉的。

在典型症状开始之前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四肢感觉异常等全身前躯症状。

这些表现没有特异性免疫力较强者,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发展。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
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

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

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

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

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其它传染方式从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

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

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的传染。

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

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

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

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

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

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