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及应对措施分析
摘要:作为经营公司财务状况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会计是社会上职责最公开、职位最普遍、技能最大众、工作性质最平衡的职业。
会计的职业道德直接从个人出发,直接与企业的形象与盈利挂钩,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为公司带来的软文化损失是微妙的。
本文结合会计工作性质与道德规范,对其进行应对措施的分析。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概述;小结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096-02
或许从一个职业经济学家的角度出发,他会将会计职业比喻成“任何一个工程都必须重视的一颗小螺丝钉”,因为会计的工作可大可小;对于一位历史学家,在研究了中国近代史到世界现代史时,每当谈到经济史这一块,也会对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工种进行理性定位,这也就是当代学科虽然分类庞杂、详细,但却各有相通之处的一个原因。
他会对会计这一职业之所以会产生、发展、科学化,到当代社会中对会计职业的要求进行历史解析,会计也就成了改变经济发展格局的各种微观变化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社会工作随经济发展而细分的趋势在上世纪中叶以来就已经开始,到现在已基本成型。
我们无需对此有太多褒贬,更应顺应历史发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会计,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任何人都能掌握、领会、从事的工作,成为最为社会知晓的经济类工作。
它并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直通天地的社会经济格局巨变,它也不会
让人一下子就看到社会发展的希望,人们生活的希望,它更不会被人说成“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理论才能从事的行业”而带出许多有失公允的社会回音;它不是大学经济学教授,深谙着社会沿革中各种经济学理论带来的物质成果的飞跃,然后用自己的思维将其当代化,转化成学生笔记本里应用在现实里的数据、数模、推演工具;它也不是某财政部司长,已经脱离了大学文本框架的束缚,真正将理论与建设实践相结合,去开天辟地,去除旧创新。
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社会岗位,或许不起眼到每一位前来访问的只会寻找公司的老板和总经理,没人会过问这儿的会计是怎么工作的。
但一旦经济数据出现问题,他们却总是第一个要站出来承担责任的人。
这就是他们的压力,为何我们的眼光只能看见公司的名称和老板的办公桌,而忽略了他们对公司、对领域所作出的微小的贡献呢?任何感性色彩对他的评价都是不公的,我们从理性出发,为会计在工作中出现的职业道德守范与示范,做出人性化分析,想出好的措施。
一、会计职业概述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也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向相
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
会计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流向与使用,关系到该企业、甚至该行业的运转成效,在小事中处处决定着大事件的命运。
因此从基本职业技能到为人的道德规范,会计的职业性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这里已经超出了普通对人的道德素质的看法,而是联系到职业领域中对行业贡献的评估。
因此我们需要从更多方面了解会计的工作性质、内容和特点。
在对会计职业有了初步把握之后,接下来,我们就针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正面与反面的分析,并指出该有的应对措施。
二、会计的职业道德失范及应对
会计的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要求会计从业者在实践中自觉遵守、不断充实和发扬光大。
1.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也具体体现在此:对岗位职责的失责,在工作作风中丧失诚信,在生活作风中无法做到良好、规律地自律,对待事物的评判标准往往有失偏颇,没有自己的独立的原则和主见,人云亦云。
而在业务能力上,也欠缺足够的技术能力,并且在关键的技术环节遇到问题时没有解决和改善、提高进步的能力。
会计在实践中没有足够大的思想境界的提升空间,没有对技术能力一
定程度的足够把握,会计职业道德看似平常,却充满争议和矛盾,一定会在一个时间点集体爆发,而导致行业及职业和个人信誉度损失,这是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基本表现。
2.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原因浅析
(1)缺乏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精神
会计人员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违反了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
(2)缺乏爱岗敬业、坚持准则的职业精神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
(3)缺乏努力提高、强化服务的职业精神
会计工作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金钱的态度上。
职业精神由职业技能和素质两方面组成。
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计算、统筹和管理企业的财政运营状况,及时就当前情况作出预估和分析,并不参与更多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流动,因此可能导致会计人员缺乏努力提高、强化服务的职业精神。
经济改革使中国现阶段从事经济工作的一线人数在职责分配中一方面达到了资源优化、人才合理配置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冗杂、臃肿的局面。
会计是企业经济工作的前哨战,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失范,较弱的职业精神是其无法提高工作技能和个人素质的直接导致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失范及应对失范。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
以下我们就从现实的角度,对怎样应对失范的职业会计做出恰当的处理。
(1)建立会计道德规范评判办法和奖惩制度。
规矩之内才成人行,会计作为社会一普遍而普通职业也需要在职业规范之内才能行事。
在约束力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方能成为一名职业的、优秀的会计分析员。
企业内部可以就不同岗位不同职员的工作情况通过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实施,来达到约束和激励的双重作用。
会计的工作职责决定了必须与企业的核心生产线相联系,它本身也是作为对企业盈利的最终核算而存在,因此会计的职业道德失范可以通过内部的奖惩制度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和做出得当处理。
(2)集体激励与个体激励。
在上一个方法中我们已经谈到了激励,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将其作为方法细加分析。
会计的工作内容也决定了处在社会经济流转速度最快的通道之中,他们时刻与金钱打交道,与公司的盈利模式打交道,也因此决定了他们可能是最接近职业道德失范和规范边缘的人。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与道德完善,也需要通过激励的手段对每一个部门的员工做相应回应。
而激励本身作为当代企业生存的重要凝聚手段,已经被管理学宣讲得再多不过。
但作为部分激励和总体激励的激励手段,仍然有值得细分和挖掘的潜力。
集体激励是企业针对一个部门和整个企业做出的奖励手段,对于会计部门,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不同激励方式和程度,这就需要上一个方法中的评判办法的制度进行权衡和控制;而个体
激励是单单从集体中抽出,企业通过个人的奖励来达到避免道德失范的地下行为的隐性再生。
激励对于作为会计而每天与金钱往来的人来说,是最好的解决其职业中可能出现个人道德缺失的方法。
(3)人性化的工作时间与透明的企业信息建立。
这是作为当代企业盈利模式上的一次可能的对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大胆探索,而对它的变相理解,就是对个体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和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企业信息透明是企业对下面的员工在管理上不分上下,每一个人都有权知晓企业的基本盈利模式和方法,也有权知晓企业予以员工的普遍待遇和工作权限。
通过透明措施的传达,加以对员工人性的工作时间安排,是达到员工在道德上自觉遵守、工作上自觉投入和奉献的最佳方法。
自然也是解决会计职业道德遵守的最佳方法。
以上三点为我们提出的职业道德失范的会计应如何应对的方法,通过全文的分析后希望有助于现实中工作关系的互补。
而规范与失范,是社会职业道德准则的两面,也是人的两面。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针对中国的两种经济人性,发出了“中国社会的两张面孔”的巨大吼声,同一时代的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也用“丑陋的中国人”为题指斥中国社会由经济变革产生的社会道德问题,这些,都可以从会计师的失范与守范的简单社会案例中,窥见一斑。
三、小结
会计师是社会最为认可,容易从事的工作。
但人行必有路基,走的人多了,发展道路越来越宽了,问题和困境也就会随之到来。
会
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来自社会压力,而是个人。
如何以平常心对待会计工作中面对的人、事、物,如何处理好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许,你的社会身份很快就会被人说成“前某著名企业会计分析师”了。
参考文献:
[1]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d].会计研究,2002(03).
[2]马葵.会计规则剩余控制权与会计规则的分类治理模式[d].生产力研究,2010(05).
[3]张娟.会计伦理学论纲[d].生产力研究,2010(02).
[4]黄平生.会计数据的网络流分析[d].数学的实践与认
识,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