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 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 并掌握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 基本原理:1、 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以圆柱形导体为例:设其长为:L 、半径为 r 、材料的电阻率为ρ 时,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得)2^r /(/πρρL A L R ==( 1—1)当导体因某种原因产生应变时,其长度 L 、截面积 A 和电阻率ρ 的变化为 dL 、dA 、 d ρ相应的电阻变化为 dR 。

对式(1—1)全微分得电阻变化率dR/R 为: ρρ//2//d d r dr L dL R R +-= (1—2)式中:dL/L 为导体的轴向应变量εL;dr/r 为导体的横向应变量εr 。

由材料力学得:εL= -μεr(1—3),式中:μ为材料的泊松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泊松比为0.3~0.5左右;负号表示两者的变化方向相反。

将式(1—3)代入式(1—2)得:ρρξμ/)21(/dR d R ++=(1—4)式(1—4)说明电阻应变效应主要取决于它的几何应变(几何效应)和本身特有的导电性能(压阻效应)。

2、 应变灵敏度它是指电阻应变片在单位应变作用下所产生的电阻的相对变化量。

金属导体的应变灵敏度 K :主要取决于其几何效应;可取 ξμ)21(/d +≈R R ( 1—5)其灵敏度系数为:)21()/(d μξ+=R R)21()/(d K μξ+==R R金属导体在受到应变作用时将产生电阻的变化,拉伸时电阻增大,压缩时电阻减小,且与其轴向应变成正比。

金属导体的电阻应变灵敏度一般在2左右。

3、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金属箔式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基板上,粘贴直径为0.025mm左右的金属丝或金属箔制成,如图1—1所示。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与丝式应变片工作原理相同。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 =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4、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原理图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4。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3)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2、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 Rw3 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表电压输入端 Vi 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 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 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连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 Rw1,接上桥路电源± 4V(从主控箱引入)如图1 -4所示。

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

调节 Rw1。

4、在电子称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 200g砝码加完。

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关闭电源。

5、根据表计算系统灵敏度S,S=Δu/ΔW(Δu 输出电压变化量;Δ W重量变化量)计算线性误差:δf1=Δm/yF·S× 100%式中Δm 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F·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重量(g)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0 3.1 6.2 9.3 12.5 15.6 18.7 22.0 25.2 28.4 31.5 电压(mv)由上图可知:平均电压变化量:=∆u((18.7-3.1)/5+(22.0-6.2)/5+(25.2-9.3)/5+(28.4-12.5)/5+(31.5-15.6)/5)/5=3.164mv平均重量变化量:=∆m20g系统灵敏度:S=Δu/Δ W=3.164mv/20g=0.1582mv/g线性误差:拟合直线为:Δu=0.1579Δ W∆m0.240mv,yF· S=31.58mv=δf1=Δm/yF·S× 100%≈0.785%六、思考题: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使用负应变片时,所得电压为负值,需要做一定的变换才后比较直观。

七、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掌握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并了解了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对敏感元件有了一定的认识。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二、基本原理:不同受力方向的两片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

当两片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02=EK/ε2。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传感器安装同实验一。

做实验(一)2 的步骤,实验模板差动放大器调零。

2、将适当的两片应变片接入桥路。

R1、R2为实验模板左上方的应变片,注意R2和R1受力状态相反,即将传感器中两片受力相反的电阻应变片作为电桥的相邻边。

接入桥路电源±4V,调节电桥调零电位器Rw1 进行桥路调零,实验步骤3、4同实验一中4、5的步骤,将实验数据记入表2-1,计算灵敏度 S=ΔU/ΔW,非线性误差δf2。

若实验时无数值显示说明R2与R1为相同受力状态应变片,应更换另一个应变片。

四、实验数据表 2-1 半桥测量时,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由上图可知:平均电压变化量:∆u((38.1-6.3)/5+(44.5-12.8)/5+(50.7-19.1)/5+(57.0-25.4)/5+(63.2-31 =.7)/5)/5=6.328mv∆m20g平均重量变化量:=系统灵敏度:S=Δu/Δ W=6.328mv/20g=0.317mv/g Array线性误差:拟合直线为:Δu=0.3164ΔW=∆m0.204mv,yF·S=63.280mvδf1=Δm/yF·S×100%≈0.3224%五、思考题:1、半桥侧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对边。

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1)电桥测量原理上存在非线性(2)应变片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3)调零值不是真正为零。

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理解全桥测量电路优点。

二、基本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 时,其桥路输出电压 U03=KEε。

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

三、需用器件和单元:同实验一。

四、实验步骤:1、传感器安装同实验一。

2、参考图1-4 接线,将四片应变片按正确的方式接入桥路。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3-1;实验后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

表 3-1 全桥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重量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电压0.0 12.2 24.8 36.9 49.2 61.0 73.1 85.2 98.0 110.2122.6由上图可知:平均电压变化量:∆u((73.1-12.2)/5+(85.2-24.8)/5+(98.0-36.9)/5+(110.2-49.2)/5+(122.6 =-61.0)/5)/5=12.2mv平均重量变化量:=∆m20g系统灵敏度:S=Δu/ΔW=12.2mv/20g=0.61mv/g线性误差:拟合直线为:Δu=0.6114ΔW∆m0.296mv,yF· S=122.28mv=δf1=Δm/yF·S×100%≈0.242%五、思考题:1、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电阻值R相同时,即R1= R3,R2=R4,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

答:可以。

2、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拉力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何利用这四片电阻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见图 3-2。

答:将这两种应变片按照两个不同方向贴在棒材上,利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值即可组成一个全桥电路,不需要外加电阻。

实验四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一、实验目的: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实验原理:如图 4(a )、(b )、(c )三、实验步骤:根据上面实验一、二、三所得的数据,事后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单臂、半桥和全桥的电压/重量输出曲线,分别计算其灵敏度和非线性度,从中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注意:实验一、二、三中的放大器增益必须相同)。

四、实验数据1、实验一、二、三所得的数据2、单臂、半桥和全桥的电压/重量输出曲线重量(g)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单臂电压(mv) 0 3.16.29.312.5 15.6 18.7 22.0 25.2 28.4 31.5半桥电压(mv)0 6.3 12.8 19.1 25.4 31.7 38.1 44.5 50.7 57.0 63.2全桥电压(mv)0.0 12.2 24.8 36.9 49.2 61.0 73.1 85.2 98.0 110.2 122.63、灵敏度和非线性度灵敏度非线性度单臂0.1582 0.785%半桥0.3164 0.3224%全桥0.6100 0.242%4、结论由试验数据可得:从单桥、半桥到全桥,灵敏度依次增大,非线性度依次减小;其中,全桥灵敏度最大,非线性度最小;单桥、半桥和全桥,大致遵循两倍原则。

本实验略有误差,但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实验结果大体符合预期,是正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