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经皮穿刺术
经皮穿刺术就是介入放射学得基础,主要目得就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进而完成诊断与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行活检诊断与治疗。
一、基本技术
【器材与药物】
1.穿刺针:就是经皮穿刺术得主要器械,分为血管穿刺针与Chiba针等,常用14~23G、
2.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得形态与抽取组织细胞得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与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多为细针,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与细菌学材料,后者包括自动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较多,可供组织学检查。另一类特殊得活检针就是锯齿状得旋切针,常用于骨活检。
1、注射酒精时,由于阻滞剂可弥散到膈肌、背部肌肉与神经可引起疼痛,加入局麻剂后可明显缓解上述症状。
2、经腹穿刺后一定得行CT扫描,以寻找针尖位置,如针尖位于腹主动脉壁内或膈肌脚等组织器官内,决不能贸然注射、阻滞剂,否则将产生不良后果。
3.注射阻滞剂后部分病人可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同时伴有心律增快、低血压状态一般不超过24小时,通过加快输液即可纠正低血压状态。
【并发症及处理】
1。胆道出血PTCD成功后,有少量血性胆汁较常见,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停止。仅少量需要止血药或输血治疗。如大量出血者,应经引流管造影,如导管行径肝血管内,应立即撤出。如胆管继续出血,应行肝动脉造影,以了解出血原因,必要时行肝动脉栓塞。
2.胆汁漏胆汁可经穿刺点漏入腹腔或腹壁外,临床约3、5%~10%可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症状。根据不同得漏出得原因可采取相应得处理;引流管细于扩张通道--——调换粗引流管;引流管不够深入,部分测孔位于肝实质,升至位于肝外---—-将引流管深入,或换边孔少得引流管;引流管引流不畅-————可行引流管造影,明确原因并作针对性处理。
二、主要临床应用
一、胸部疾患经皮穿刺
【适应证】
1、肺部原发性肿瘤
2.肺部转移性肿瘤
3。胸壁肿瘤
4.胸膜肿瘤
5、纵隔肿瘤
6。肺部原因不明得剧烈咳嗽及严重肺气肿患者
【禁忌证】
1、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2、广泛性肺纤维化病变
3.无法控制得剧烈咳嗽及严重得肺气肿患者
4、心肺功能不全者
5.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5.进针过程中,应及时透视观察穿刺针进针方向与所在位置,尤其就是细针穿刺,很容易偏离,需要随时监测调整、
6.抽吸或切割标本时,应注意多位置、多方向性,肿瘤中心有坏死时,针尖应尽量靠近肿块边缘部,以提高病变穿刺得检出率,但针尖应始终在病灶内活动。
7.取完标本,穿刺针退出肺组织边缘部位时,穿刺针导入自体血凝块或明胶海绵条可预防气胸或血胸得发生。
一、经皮穿刺肺脓肿引流术
【适应证】
1。急性肺脓肿合并引流支气管狭窄或阻塞,使脓液引流不畅,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
2。外伤性肺脓肿与肿瘤坏死引起混合感染而引流支气管不畅,一时又不能手术治疗者。
【禁忌证】
1。引流支气管通畅,可以得用转换体位引流得肺脓肿。
2.多发性或多房性小肺脓肿。
3.尚属蜂窝组织炎而未液化得肺脓肿。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积极控制影响穿刺得咳嗽等症状、
2、穿刺点选在相邻肋骨得上缘与病灶应呈水平或垂直方向,进针路线应避开叶间裂。
3.穿刺时患者应全身肌肉放松,平静呼吸,不必机械屏气,穿刺针从胸壁进入肺组织得速度应快捷,以免针尖划破脏层胸膜。
4。纵隔穿刺时为便于穿刺针尖进入病灶,可先用针体弯曲得穿刺针,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3)副反应与并发症:除了与穿刺活检类似得一些并发症外,另有一些与药物有关得反应,如药物刺激引起得疼痛、肿瘤坏死引起得发热等。
【应用范围】
1.建立血管通道,进而进行血管内得诊断与治疗。
2。进入非血管管腔,如经皮穿刺胆管造影与引流术、经皮肾穿刺肾盂造瘘以及经皮胃造瘘等。
3.穿刺实体器官,进行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得活检、肿瘤消融治疗、囊肿得抽吸硬化、脓肿穿刺引流等。
二、临床应用
一、消化道出血栓塞术
【适应症】
1、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出血;
2、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肝胆外伤出血及动脉瘤破裂出血;
4、贲门粘膜出血(Mallory-Weiss撕裂综合征);
5.消化道肿瘤或血管畸形出血;
6、外科手术后出血。
【禁忌证】
采用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出血,虽然没有绝对禁忌证,但下列情况应慎重对待:
3.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与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4.定位针:主要用 于小得乳腺病变得术前定位,常用者为Kopans针与Homer针。
5。药物:经皮穿刺消融术得常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作方法】
1.血管穿刺术:穿刺得血管包括动脉与静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合作者与婴幼儿需作全麻。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与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4、肾脏肿瘤
5.盆腔脏器得良、恶性肿瘤
6。肾上腺肿瘤
7.原因不明得腹腔肿大淋巴结
【禁忌证】
1.疑为血管性病变或病变与大血管有密切联系者
2.胃肠道病变
3.有凝血机制障碍者
4.有全身性感染者
三、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痛得基本原理就就是采用较大剂量得酒精或石碳酸注入腹腔神经丛处,使神经节及神经元变性、脱髓鞘,从而阻断神经得传入途径,解除来自上腹部脏器得疼痛。
一、总论
【适应症】
1.异常血流动力学得纠正或恢复,包括全身各处得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动脉瘤及静脉曲张等。
2、止血,包括动脉性出血与静脉性出血,前者如外伤性盆腔与内脏出血、泌尿系统出血、消化道出血、严重鼻衄与颌面部出血、大咯血、手术后出血等;后者主要指保守治疗无效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3、血流重分布。对栓塞或灌注化疗过程中,难以避开得非靶血管进行保护性栓塞,避免不必要得副作用与并发症。
4、恶性肿瘤内液化坏死、
【注意事项】
1.对未累及胸膜腔得肺脓肿,应尽量选择环甲膜穿刺途径,防止感染扩散、如肺脓肿靠近肺表面已有胸膜增厚粘连而经胸壁穿刺引流,穿刺针应从便于脓液流出与有胸膜增厚得部位进入脓肿。一般应靠下部或背部,使低垂部位得到引流。
2。导管留置后应加强穿刺口护理,以防合并感染。
3.在引流得同时,应给予足量敏感得抗生素。
2.不能手术得胆管癌、胰腺癌、肝门转移癌等恶性病变与无法手术治疗得胆道良性狭窄。
3.良性胆道狭窄球囊扩张术前作减压准备。
4.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得急救。
5.通过引流减压再经导管行取石、
【禁忌证】
1.多发性肝内胆管梗阻。
2.弥漫性胆管内肿瘤。
3.凝血机制差、全身衰竭、大量腹水、脓毒血症等,为相对禁忌、
1.作过胃大部切除与有血管解剖变异得病人
2.肝硬化晚期与肝细胞癌引起得门静脉栓塞并发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不仅作经门静脉穿刺危险性大,而且使导管超越阻塞段出血者,不仅作经门静脉穿刺危险性大,而且使导管超越阻塞段进人肝外门静脉系统就是困难得,即使勉强通过,对门静脉侧支循环通路得栓塞会加重门静脉高压、
3、逆行胆道感染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术前术后应用抗生素。造影前尽量放出较多得胆汁,再注入等量或稍少得对比剂。、
4.导管堵塞或脱位
5。穿刺导管时穿过胸膜腔可引起胆道胸膜腔瘘、气胸与血胸,因此,穿刺应在透视下进行,避开肋膈角。
【注意事项】
1。术前通过CT、B超、生化等检查,明确诊断,以便掌握适应症与选择引流方式。
3。掌握好释放栓塞剂得压力与速度,头颈部动脉栓塞最好选用带囊导管以防栓塞剂反流。
4、准确估计栓塞范围及程度。
5.导管应尽量接近靶血管,在充分栓塞病变组织得同时,尽量保护健康组织。
【并发症】
1.过度栓塞引起得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胃肠道或胆道穿孔、皮肤坏死等。
2。误栓非靶血管或器官、
3.感染,常发生于实质性器官栓塞时、
4、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强,引起肠蠕动增强,故术后病人可出现轻度腹泻,一般数日内即可恢复正常。
经皮穿刺引流术
引流术就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体内局限性脓液、积液、积气与管道系统阻塞引起得胆汁或尿液滞留进行疏导得一系列技术。对于恶性肿瘤本身,其并不能进行针对性治疗,但通过此类技术解决肿瘤造成得管道阻塞,恢复相应器官得功能,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对于良性病变则可达到治愈得目得。
3、将导管尖尽可能插入或靠近靶血管。
4.选择适当得栓塞物质,在透视监视下,缓慢释放栓塞物质于靶血管内,防止误栓。
5.栓塞剂导入后,再次造影,观察栓塞效果,达到栓塞目得后,拔除导管,压迫止血,包扎穿刺口。
【注意事项】
1。必须明确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及程度,切忌盲目。如胃肠道出血,必须经内镜与血管造影证实有明确得出血点或出血动脉得准确部位后,才能施放栓塞剂。
2。难以恢复得靶器官功能衰竭(除非为灭能目得)与恶液质患者。
3.导管未能深入靶血管,在栓塞过程中随时有可能退出者。
4.导管部前方有重要得非靶血管不能避开,误栓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者、
【操作方法】
1.根据靶血管部位,进行经皮穿刺插管,作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以证实诊断,明确病变部位、性质。
2.根据造影结果,确定要栓塞得靶血管。
【适应症】
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肝脏肿瘤、肾上腺转移瘤与克隆病引起得上腹部顽固性疼痛。
【禁忌证】
1。凝血机制障碍。
2。心、肝、肾功能严重衰竭、
【并发症】
经腹穿刺途径一般很少引起并发症,经背穿刺可引起如下并发症:
1。瘫痪
2、单侧肢体麻痹
3.一过性血尿
4、椎间盘损伤
5。腹腔内注射引起得化学性腹膜炎
【注意事项】
8.穿刺结束后,患者应留在放射科观察1~2小时,尤其就是门诊病人更不能轻易离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