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朗读指导中国现代早期诗歌一方面以现代白话作为诗体语言,实现了言、文一致,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真正的诗界革命。
另一方面,自由灵活地传达自然的、真实的心声成为现代诗歌的追求,现代诗歌在探索发掘诗歌魅力、构建与自由民主的新生活相适应的诗歌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学习现代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等。
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我们就结合现代诗歌的一些经典作品讨论一下现代诗歌的朗读技巧,体会现代诗歌别具一格的音韵美。
一、知识引路,操练技巧:(一)感知课文内容现代诗歌的朗读同样也需要“意明于先而融于情”。
所谓“意明于先”,一是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倾向,二是要把握作品的抒情层次阶段、起伏高低的步骤和脉络。
课堂演练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演练后点评:《沁园春长沙》的主体感情是“革命豪情”,但我们在把握时不能简单化,要认真体会这种豪情在全词中的丰富复杂性。
词作上片写景抒情,一开始展现一幅辽阔无比的壮丽画面,革命豪情油然而生,可是一“怅”、一“问”表现了词人心中的激昂冲动和疑虑忧思;词作下片叙事抒情,多种情感混杂,既有回忆往事的沉醉,又有蔑视反动派的愤慨,还有要投身时代洪流中激情冲动。
在朗读时应该循着诗人的感情基调,努力表达这种基调下的多层次、多向度的丰富诗情,情感和声调时而舒展,时而激烈;时而畅快,时而愤懑??(二)认真投入感情如果说上述“感知课文内容”是“意明于先”,属于客观认知、理性思考的话,那么投入情感就是“融于情”,应属于感兴、感性、感觉的体验。
诗歌朗读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情感是诗的基石(如明代谢榛《四溟诗话》道出了诗歌的本质),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里的“人”就是诗人),情感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直言情之于诗歌接受、传播的重要性)。
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读中的情感要素,朗读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
在诗歌朗读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亲聆謦欬,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前面说的《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以及《雨巷》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多种情感纷繁复杂,其实它们有某种共同性,那便是内蕴丰厚、情味永长,非全心投入不能传达这些情感的丰富性、深刻性,乃至独特性和差异性。
若能在朗读之始用情在先,情致高昂,必引人视听、夺人心魄。
课堂演练二:我的“自白”书陈然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麽?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演练后点评:《我的“自白”书》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
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
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三)把握抑扬顿挫抑扬顿挫不是朗读艺术的全部,但抑扬顿挫是诗歌朗读的最基本要领,它是学生进入朗读艺术之门的必备钥匙。
抑扬顿挫包含哪些内容呢?大概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
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读的艺术效果也自然发生。
课堂演练三:向日葵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引逗得你哟那么好奇?白天仰着脸瞧呀,瞅呀,夜晚低着头——思来想去??演练后点评: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
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
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
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
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
“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
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
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我的“自白”书》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
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
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3《向日葵》不知太阳上白天仰着脸——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夜晚低着头——那么好奇?思来想去??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
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
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
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gāo),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