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应用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应用

为以后解决更为复杂的故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4加强10kV配电网继电保护的措施电力部门应该完善继电保护的制度建设,定期检测,积累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电力工作人员要加强电网管理和制度建设,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为此就要制定相关的运行方式、检修计划和数据统计方案。

另外,电力技术人员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积极探索和引进新的技术,因为科技因素对电力系统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今计算机保护和电磁保护已经取代了晶体管保护和集成电路保护,对电力系统的监护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技术人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加强技术交流和推广。

电力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继电保护相关数据的积累,认真分析故障原因,积极探索解决故障的方法,根据气候环境的不同,采取有效地抗干扰措施,及时排除故障。

此外,电力技术人员还要充分考虑继电保护的配合条件。

在10kV配电网中,如果上下级之间电流和时限的配合不充分,会出现继电保护无选择性动作,造成断路器越级跳闸。

为此,技术人员要控制好定时限过电流的具体数值,选择适当的电网保护时限,防止断路器越级跳闸。

5结语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kV电网配电过程中,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正常运行与否直接影响到电力输送的安全以及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因此为了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电力工作人员应做好继电保护的检修工作,及时发现故障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事故,一旦事故发生,就要采取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把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1]樊志忠.10kV电力变压器在供电系统中常见的故障及做好继电保护的措施[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10)[2]陈菊华.浅谈短路电流对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影响及消除方法[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3]黄永清,王必平,张培龙.相量检测技术在主变35kV断路器更换中的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9)[4]曹桂新,李建东,苑凤军,等.配电网生产运行信息系统在孤岛采油厂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9(14)[5]胡晓哲,闫钿.动态小波在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9(2)收稿日期:2012-09-04作者简介:孙志(1981—),男,辽宁锦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配网系统的营销和生产工作。

1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配电自动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配电网监控上的最新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主站、通信链路、子站、远方测控终端4部分组成。

主站一般由服务器、工作站和相关应用软件等组成。

子站设备通常由DTU(开闭所测控终端)、TTU(变压器测控终端)、FTU(馈线测控终端)组成。

通信部分由通信主机、适配器和通信介质等组成。

2主站系统的构成配电自动化DA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与管理中心,一般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构成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以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基本平台,配合各种应用软件完成DA/DMS的功能。

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一般有2种方式:2.1EMS/DMS一体化主站系统EMS/DMS一体化主站系统是指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一个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

这种EMS/DMS一体化设计,把主网调度与配网调度合二为一,能够充分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在自动化维护人员短缺情况下,可减少维护量。

其缺点是系统复杂、庞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因功能过于集中,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较高,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则影响范围大。

2.2DMS独立主站系统DMS独立主站系统是指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分别设置、分别接收并处理主网与配网信息,2个系统之间通过综合数据平台交换信息。

该方案的优点是调度自动化系统与配网自动化系统独立设置,互不影响,庞大的配电自动化数据不会影响调度自动化系统处理速度。

其缺点是EMS、DMS功能相似,重复投资。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般采用独立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可使自动化系统实现分层、分级结构,配置灵活、结构简单,更易于维护和变更。

3子站系统的构成配电自动化子站是由1台或2台互为备用的PC机构成的简单主站系统。

1个子站可以监控100台左右的远方测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应用高建广张霞(朔州供电公司,山西朔州036002)摘要:详细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并对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的2种方式进行了比较,从工程应用角度分析了建立配电自动化的意义,同时指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配电自动化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构成应用Dianqigongcheng yu Zidonghua◆电气工程与自动化25机电信息2012年第36期总第354期终端装置RTU和馈线测控终端单元FTU,在近期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为了减少故障点,一般不设置配电自动化子站。

子站设置方式有2种:(1)子站作为小区内的集控站,与小区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RTU、FTU进行通信,其作用如下:完成小区内馈线自动化功能、负责小区内变电站的实时监控及数据转发。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共享变电站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资源,系统的独立性和实时性好。

缺点是系统配置复杂,子站数据处理量大。

(2)子站作为小区内馈线自动化控制主站,用以完成线路设备的监控,并具有故障定位、自动隔离及恢复供电功能。

在这种方式下,子站不包含变电站监控功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或RTU数据直接送上级主站,子站系统数据处理量少,结构简单。

子站的故障管理功能需要变电站出线开关的配合,它要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或RTU通信或通过上级主站转发出现开关的状态信息,实现对出现开关的监控,因此,其通信配置较为复杂。

4远方测控终端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是用于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各种馈线远方终端FTU、配电变压器远方终端TTU以及开闭所监控远方终端RTU的统称,具有基本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等功能。

测控终端采用通信通道,完成数据采集和远方控制等功能。

传统的调度自动化和远动系统的RTU仅完成上传数据和下达命令任务的现场终端单元,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微机化自动装置完成更多的功能,所以RTU正在向智能化装置发展。

5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电管理系统通常把集配电系统的监视、控制和管理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称为配电管理系统DMS,其内容包括配电自动化系统DAS、配电网络分析和优化、工作管理系统WMS和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DTS等高级应用功能。

5.1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DAS是一种可以使配电企业在远方完成实时监视、协调和操作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

其内容包括配电网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需求侧管理DSM几个部分。

5.1.1配电SCADA系统配电SCADA系统包括进线监视、10kV开闭所(变电站)馈线自动化FA及变压器巡检与无功补偿。

进线监视一般完成对配网进线变电站的开关位置、母线电压、线路电流、有功和无功功率以及电度量的监视。

馈线自动化FA包含三重功能:(1)在正常情况下,实现馈线分段开关与联络开关的运行监视和远方控制;(2)在故障情况下,自动进行分析判断,以隔离故障区域、及时恢复送电;(3)在异常情况下,作为排除缺陷的辅助手段。

5.1.2需方管理DSM需方管理主要包括远方抄表计费自动化、负荷监控管理2方面,以实现提高供电质量、减少停电时间的目的。

做好需方管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1.3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IS配电自动化引入了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IS,因为配电网设备多,而且分布较为分散,其运行管理相对较为复杂,将GIS与一些属性数据库结合,可以更加直观、方便地对配电设备进行管理。

配电自动化中的GIS的内容主要包括:(1)设备管理是指将各配电设备的位置、属性反映在地理图上。

(2)用户信息系统是指依托于地理图,对用户名称、用电量和负荷、供电优先级、地址、停电记录等用户信息进行处理,以迅速判断故障的影响范围,帮助调度员做出决策。

(3)停电管理系统是指接到用户的停电投诉后,通过调用SCADA实时数据,迅速查清停电范围和故障地点,对故障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自动将相关信息转给95598电话应答系统。

5.2配电管理系统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上增添配电网络分析和优化、工作管理系统和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等几个部分,就可将系统升级成为配电管理系统DMS。

5.2.1网络分析和优化NA包括网络拓扑优化和潮流分析等功能,主要实现改善电能质量、减少线损的目的。

5.2.2工作管理系统WMS工作管理系统是指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确定实际设备损耗情况,并据此作出检修计划。

5.2.3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DTS通过软件实现对配电网的模拟仿真,达到培训调度员的目的。

当DTS的数据是实时态时,也可帮助调度员提前了解某项操作的操作结果,从而提高调度员配网操作的安全性。

6建立配电自动化的主要意义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其主要意义如下:(1)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实现配电网运行监视和操作控制,并通过网络分析和优化软件,优化配网运行方式。

(2)在异常或故障情况下,快速判断出故障点和故障区域,自动隔离故障区段,可以及时恢复供电、减少停电面积、缩短停电时间。

(3)合理控制配电网无功电压运行水平,改善电能质量,实现经济运行。

(4)通过自动抄表计费功能,可提高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减人增效目的。

7结语近几年来,输电网的自动化程度已有很大提高,但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却仍然很低。

只有通过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才能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依靠技术创新充分发掘配电网的潜力,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提高配电网输电能力,建立健全城市配电网灾变防治体系,完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控制系统,全面提升配电网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1]冯庆东,毛为民.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与工程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收稿日期:2012-08-25作者简介:高建广(1979—),男,山西朔州人,工程师,研究方向:配网自动化。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Dianqigongcheng yu Zidonghua 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