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动学.ppt
给药途径与药物吸收
➢静脉内给药无吸收过程 ➢气雾吸入>腹腔注射>舌下>直肠>肌注
>皮下>口服>皮肤
影响药物口服吸收的因素
药物因素: 脂溶性、离解度、剂型、DDI 机体因素:
胃肠道pH值: 胃pH1-3,肠pH4.8-8.2 胃排空与肠蠕动: 蠕动促进崩解与溶解 胃肠内容物: 食物稀释、吸附药物和延 缓胃排空 首关效应: 硝甘 普萘 异丙肾 利多
本质:药物增加酶的产量
抑制剂:氯霉素、PAS、异烟肼、保泰松、 西米替丁、双香豆素、酮康唑、红霉素
本质:药物抑制酶的活性 ➢P450与CYP ➢底物特异性和代谢谱有交叉性
排泄
定义:药物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 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药物可通过肾、肺、胆囊、唾 液、乳腺、汗腺等排泄
肾排泄 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药动学:游离型or总浓度
蛋白结合率临床意义
结合是可逆的,结合与解离动态平衡 饱和性
达饱和时,再增加药量,浓度骤增 竞争性:两种药物竞争血浆蛋白的同一结 合部位可使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血浆中 的游离浓度显著增加,产生毒性反应 血浆蛋白过少,药效增强或中毒
药物向组织分布及蓄积
药物进入组织细胞多属被动扩散 脑肝肾血流丰富;肌肉皮肤慢而少 膜的通透性:肾毛细管内皮膜孔大;肝静 脉窦缺乏完整的内皮 蓄积:药物与组织成分可逆的非特异结合, 使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小分子药物(200~800)易吸收 胞内pH7.0,胞外pH7.4,弱酸性药物易进入
Diagnosis I
&
N P
Drug
U
Selection T
AD ME
Toxicity &/OR Efficacy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药物的体内过程
sm
吸收
指药物未经化学变化而从给药部位进入血 液循环的过程
只有吸收的药物,才能发挥疗效;药物吸 收的多少与难易,决定药物作用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年龄:胎儿和新生儿肝微粒体中药物代谢 酶活性很低;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功能降低 遗传差异:种族(异烟肼)和个体间遗传因 素影响(G6PDH);药物代谢酶多态性分布 病理状态
药物诱导和抑制
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利福平、水合氯醛、灰黄霉素
共同特点:亲脂、易与细胞色素P450结 合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分布
药物从系统循环向 器官和组织的转运 药效决定于药物向 靶器官的分布 消除决定于药物向 代谢排泄器官的分布 分布与药效和毒性 密切相关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向组织分布及蓄积 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生理屏障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常以结合药物 的浓度与总浓度比值表示 结合率大于0.9,表示高度结合 酸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 碱性药物与α1酸性糖蛋白或脂蛋白结合 内源性物质及维生素等主要与球蛋白结合
酸性酸透、碱性碱透(吸收) 肠道细胞的首关效应 酸性碱排、碱性酸排(排泄)
舌下给药:血流丰 富、无首关效应; 硝酸甘油、异丙肾 等 直肠给药:减少胃 肠刺激,避免首关 效应;吸收不如口 服迅速和规则
消化道外给药
皮肤粘膜:有角质层,脂溶性药物易通过, 适用于局部治疗 注射部位:先扩散,经毛细管和淋巴内皮 进入血液;受水溶性和血流影响;肌肉注 射快于皮下注射 鼻黏膜、支气管或肺泡:气体、挥发性液 体、气雾剂
远曲小管 近球小管
肾脏-肾单位-肾小管
髓袢
药物肾排泄过程
滤过:游离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肾小球滤 过进入肾小管 分泌:弱酸性药物载体,弱碱性药物载体; 均为非特异性,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重吸收:肾小管是脂类屏障,重吸收主要 是简单扩散
➢脂溶性大的药物易被再吸收 ➢代谢物极性通常大于原形,易被排泄 ➢尿液pH影响重吸收
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 之间的关系
概述
血浆药物浓度 (mg/L)
体内药物浓度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
静脉注射 口服
时间
药物在人体内吸 收、分布、代谢、 排泄
应用药代动力学 的原理设计和完善 给药方案
重要意义
预测血药水平,制定最佳给药方案、剂量 和给药频度,指导合理用药
生物等效性、药物相互作用及浓度监测等 设计新药、改进药物剂型、设计合理的给
➢碱性酸排、酸性碱排
胆汁排泄
至少有三个独立载体主动转运系统: 阴离子转运系统:有机酸类如对氨基马尿
酸、磺溴酞、青霉素等 阳离子转运系统:有机碱奎宁、红霉素 中性化合物转运系统:如强心苷等 肝脏排泌有机酸和有机碱至胆汁的机制也
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血—脑屏障: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紧密相连,不具小孔和吞饮小泡,且外表 面被星形胶质细胞包围
被动扩散为主:取决于脂溶性和解离度 乙醚、硫喷妥等易进入
胎盘屏障
➢胎儿与母体循环系统之间的屏障称为胎盘 屏障(Placental barriers )
➢水溶性和解离型药物不易通过,脂溶性高 的药物能通过
药方案(新药研究)
第2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 收 absorption A ➢分 布 distribution D ➢代 谢 metabolism M ➢排 泄 excretion E
新发展:ADME/T 区别:ADME与PK
Excretion versus elimination
药物的治疗过程
代谢
定义:药物进入体内后,发生化学结构上的 变化,也称为生物转化
代谢的临床意义 药效活性增加或减少 毒性增加或减少 极性(连接基团和极性集团)的增加 或减少
代谢过程并不完全等同于解毒过程
生物转化分为两相
Ⅰ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或水解,主要 由细胞色素P450执行
Ⅱ相反应:结合反应,UGT常见
第2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 概述 ➢ 药物的体内过程 ➢ 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 ➢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第1节 概 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PK),简称药动学,应用 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 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过程 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