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目标
四、品 质 性 状
品质性状因作物种类及同一作物的产品用途不同而异。 一般讲:
1. 谷物品质:有碾磨品质。包括出米率、精米率、出 粉率、灰分含量等;
加工品质。米类的蒸煮品质、出饭率、 色泽、口感,柔软性和粘聚性等;
面粉的烘烤品质、制作面条品质、蒸制馒头品质、 蛋糕饼干品质等。
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油 脂含量等
第二章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作物的繁殖方式有 无性繁殖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其遗传组成关系密切,且 相互影响。
一、有 性 繁 殖
(一 )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对授粉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雌 雄 同 花:利于自花授粉(如小麦、水稻等); 雌雄同株异花:利于异花授粉(如玉米、蓖麻、瓜类等); 雌 雄 异 株:完全异花授粉(如大麻、菠菜等); 闭 颖 授 粉:利于自交(如大麦、豌豆、花生等);
二、对 病 虫 害 的 抗 耐 性
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观点讲,作物或品种对病 虫害的抗性,一般只要求在病菌流行或害虫发生 时,能把病原菌的数量或虫口密度压低到经济允 许的阀值以下,即要求品种对病虫害有相对的抗 性,而不是绝对的抗性。
三、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
作物品种类型对不利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 素的胁迫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耐性,要求品种抗 (耐)寒、抗(耐)旱、抗(耐)盐碱、抗(耐)涝、抗 穗发芽等。
2.自然异交率的测定
母本(带隐性性状)和父本(带显性性状)等 量、等距离相间种植,自由授粉,测定F1中 显性个体比率。
自然异交率 = F1中显性个体株数/F1总株数
(三)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
2. 纤维品质:长度、细度、强度、整齐度、伸长率 色泽等。
3. 食用油品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五、熟性及对耕作制度和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
早熟或生育期短适于改进耕作制度和提高复种 指数,减少后期自然灾害(如小麦生长后期的干 热风、棉花或玉米生长后期的早霜等)可能造成 的损失,利于稳产。
适于机械化操作的品种性状有:整齐、不倒 伏、结实部位一致、不落粒、不裂荚等。
产量因素之间往往相互制约。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 件、耕作栽培水平和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使产量构成因 素得以协调增长,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合理株型是高产品种的生育基础和形态特征。
❖ 株型育种 ❖ 矮化育种 ❖ 高光效育种
改善品种株型态势育种。 株型育种的一个重要内容。 提高光合效率的遗传改良。
广义高光效育种:包括株型育种的基本内容。 狭义高光效育种:仅指提高单位叶面积净光合 速率的生理遗传改良或生理育种。
三、育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行性
高产、稳产、优质等是育种目标的一般化概念。制定 育种目标需要落实到具体性状上,并且要有明确的性状指 标。如禾谷类作物
单位面积籽粒产量 = 单位面积株数 株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所以,高产要落实到具体的产量组成因素上,各产量 组成因素的指标要明确,各产量组成因素要协调。
二、稳 产
推广品种不仅应具有高产潜力,而且要求在大面积推广 过程中能够保持连续均衡地增产。
影响稳产性的主要因素有:病虫害、气象因素、土壤因 素等。
三、优 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新品 种具有 优良的品质 (如出米率高、出粉率高、蛋白质含 量高、脂肪含量高、含糖量高、纤维内在品质好、有害物 质含量低等),甚至要求具有一定的 品质产量(如蛋白 质产量、脂肪产量等)。
各种作物都有一系列性状,这些性状又 有其组成因素。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 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一、产 量 性 状
产量的提高直接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增长。
禾谷类作物的籽粒产量 = 单位面积株数 株穗数 穗粒数 粒重
棉花的皮棉产量 = 单位面积株数 单株结铃数 单铃重 衣分
大豆和油菜籽粒产量 = 单位面积株数 株荚数 荚粒数 粒重
制定育种目标即要有前瞻性,又要切实可行。 目标太高不易实现,太低就可能落后生产需要。
四、品 种 的 合 理 搭 配
在同一地区范围内,自然条件和生产条 件也不尽相同,生产上对品种的要求也就有 类型上的差异。因此,在制定育种目标时就 应考虑培育具有适当差异的几类品种,以满 足生产上搭配种植的需要。
第三节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第一章 育 种 目 标
确定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前提。育种目标因 地、因时、因作物而异。
育种目标:就是对育成品种的具体要求,也就是 在一定地区的自然、耕作栽培及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 新品种应具备的一系列有利性状的指标。
第一节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一、高 产
优良品种首先应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各种作物尽管收 获产物不同,但都要求具有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如籽粒产量、 蛋白质产量、脂肪产量、皮棉产量、块根块茎产量等。
四、适 应 性 强
培育作物品种即要考虑适应本地当前的自然条件,又 要考虑如何适应发展中的耕作栽培水平。
早熟:可避免后期灾害、利于耕作改制、提高复种指数。 矮化:抗倒、耐肥水、利于密植和机械化收获。 抗落粒:可减少收获中的损失。
第二节 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育种目标体现育种工作在一定地区和时期的方 向和要求。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是:
一、国民经济需要和生产发展前景
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选育新品种进行品种更新, 必须充分估计到将来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生产发展的要 求。也就是说要求育种工作者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二、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改进的主要性状
以当地现有推广品种为参考,从而选育 出能克服现有品种的缺点,保持和提高其优 点的新品种。在考虑主要目标性状 的同时, 还要兼顾 次要目标性状。因为随着主要目标 的实现,原来的次要目标性状就可能上升为 主要目标性状。
Hale Waihona Puke ❖ 雌雄(蕊)异熟:有利于异花授粉; 雌蕊先熟的有油菜 雄蕊先熟的有玉米、向日葵
❖ 雄 性 不 育:利于异交; ❖ 自交不亲和:利于异交;
❖ 另:花器大、有蜜腺、有香(臭)味等性状增 加异交的机会。
(二)、自然异交率的测定
1.授粉方式的界定
异交率 4%
4% - 50% 50%-100%
作物类型 自花授粉作物 常异花授粉作物 异花授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