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柴河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柴河村位于吉利区北部岭区,东靠锦屏岭,西邻焦柳线,南望母亲河,全村386人,党员14人,分居四个自然村(行洼、小柴河、大柴河、何咀),总面积3260亩,其中耕地面积1662亩,荒山荒沟1200亩,水库面积400亩。

目前,村内常驻人口不足百人,多数村民在城区购房居住、经商、务工。

二、发展思路
柴河村按照“党建引领、自觉融入,主动服务、共享共建”的思路谋振兴。

围绕画家村建设,盘活废弃民居,打造以书画写生为特色的体验式旅游点;围绕北魏驿镇建设,统筹做好配套商业服务;围绕村内泉眼规划自驾游旅游项目等,在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依托重点项目,实现资源共享。

北魏驿镇项目。

该项目位于万佛山石窟东南柴河行洼村,旨在为游客打造一个寻古探幽、休闲娱乐的古建筑展示和商业区,再现北魏时期历史风貌。

柴河村扎实做好项目配套商业服务工作。

今年年底,北魏驿镇将对外开放,柴河村村计划在北魏驿镇建设门面房六间,成立柴河村旅游开发合作社,提高村集体经济
创收能力。

画家村项目。

画家村已征集院落20余处,与12位画家签订租住协议,已完成修复的有村里有个家、画家驿站、太极书院等8家。

其中,太极书院举办的太极拳培训常年班正在火热招募中;集书画展览、创作、交流为一体的“画家驿站”、集微电影创作、红色文化展示、民俗文物展览为一体“吉诚文化传媒影视基地——村中有个家”现已正式对游客开放。

(二)依托资源优势,谋求自身发展。

柴河文化底蕴丰厚,有汇集国内外书法名家作品1500余件,碑刻770件的柴河镌苑碑林;有开凿于北魏时期的万佛山石窟。

万佛山石窟是一处占有重要地位的汉化鲜卑窟,其拥有帝后礼佛图的洞窟之多、浮雕画面之广,仅次于巩义市的石窟寺。

其精妙的石刻造像、丰富的艺术想象、精湛的雕刻技法,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柴河村党支部立足实际,谋求自身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一是流转土地收益。

目前该村共有可用土地1300余亩,其中北魏驿镇项目流转闲置土地300亩,每年可为群众创收15000元;二是务工收入。

重点项目的用工需求可以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群众收入;三是北魏驿站项目商业用房可以让一部分群众从事商业活动;四是画家村的日渐成熟,可以带动群众发展餐饮、旅社等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