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法律基础 ppt课件
实用法律基础
第一讲 法学基础理论
• 法的基础理论是关于法律现象的本质和一般规 律的理论。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是学习 具体部门法的指导,只有认真学好我国社会主 义法的基本理论,才能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 和法治意识,为以后学习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 奠定坚实的法理基础。
一、法的基本特征
• (一)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 一、我国的国体 • 1、国体的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
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 2、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即无产阶级专政。 •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征:
•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有机结合 • (2)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 • (3)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 • (4)爱国统一战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宪法的特征
• 宪法与其他普通法律比较,有下列几个特征: • 1、宪法规定的内容与其他普通法律规定的内
容不同 • 2、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三、宪法的本质
• 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 • 2、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 3、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四、法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 原始社会末期,为了满足奴隶主阶级阶级统治 的需要,为了确认和维护私有制的需要,为了 在新的条件下满足社会调整的客观需要,于是, 国家和法便在这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冲突及不断 解决中产生了。
五、法的历史类型
•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已有五种社会形态, 除原始社会没有国家和法外,有奴隶制 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 法。
• 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 行为规则,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 社会团体规范等。法律规范具有高度规 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二)法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
• 所谓“制定”,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原先并没有 某种行为规则,立法者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 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各 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认可”是指社会生活中 原来已经实际存在着某种行为规则(如习惯规 范等),国家以一定形式承认并且赋予其法律 效力。
•
1、宪法
2、法律
•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6、规章
• 7、特别行政区的法
• 8、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
• 9、国际条约
第二讲 宪法
一、宪法的概念
• 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指规定民主 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 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 本权利和自由的国家根本法。
六、法的一般分类
•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 2、实体法和程序法 • 3、根本法和普通法 • 4、一般法和特别法 • 5、国内法和国际法
七、法系
• 法系是当代比较法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分 类概念。目前,法学研究较多而且应用 比较广泛源是专门的法学术语,是指法的“形式渊源” 或“效力渊源”。判例不是我国法的渊源。
• 3、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 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一定原则采 取的调整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形 式。
• 2、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 两大类。
• 3、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 4、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设立特别行政区
二、法的本质
• 第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 第二,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
意志。 • 第三,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
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也就是说法 的性质和内容具有物质制约性。
三、法的定义
•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 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 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 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法规定了权利和义务
• 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是规定人们之间在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法正是通过规定 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当中的权利和义务 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 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四)法的实现有国家强 制力作为保障
• 违反了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将受到法律 的制裁,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 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四、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 1、1949年的《共同纲领》 • 2、1954年宪法 • 3、1975年宪法 • 4、1978年宪法 • 5、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
• 1988年以来,全国人大先后四次以修正案的方式对1982年宪法进 行了修改和补充。
• (1)、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两条宪法修正 案
二、我国的政体
• 1、政体的含义:即政权组织形式或国家管理形式,也 就是说,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去 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
• 2、政体与国体的关系:(1)它们是形式与内容的关 系。(2)政体反映国家的本质,服务于国家的本质; 国体决定政体,任何类型的国家统治阶级都要通过一 定形式来组织国家政权机关,以实现对社会的领导和 管理。
制度,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色。
四、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 1、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它 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权性质,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 发展的物质基础。
• 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只不过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是后来增加进去的理 论基础 。
六、宪法的解释
• 根据宪法解释的主体性质和宪法解释的 效力,可将宪法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 正式解释两种。
•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 释宪法,是宪法的解释机关,它所作出 的解释是正式解释。
七、我国的基本制度
• (2)、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9条宪法修正案 • (3)、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6条宪法修正案 • (4)、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
案
五、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
•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 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