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总结的写作要领范文

工作总结的写作要领范文

工作总结的写作要领一、工作总结的涵义和特点工作总结,通常叫总结,是通过对以往工作的回顾、反思和分析研究,找出成绩与问题、经验和教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今后工作实践的一种应用文体。

总结所要解决和回答的,是某一时期的工作中已经做了什么,如何做的,有什么经验教训。

它要求把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的认识。

由此可见、总结的实质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过去的工作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予以认识的写作活动。

总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自我性。

总结是人们自身实践的产物。

它以客观评价自身工作活动的经验、教训为目的,以回顾自身工作情况为基本内容,以自身工作实践的事实为材料,其总结归纳出来的理性认识反映的是自身工作实践的规律。

因此,自我性是总结的最本质特点。

它要求总结的内容必须真实,总结的材料要来源于自身实践,不能东拼西凑、添枝加叶;总结的观点必须恰如其分,只能是从自身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来的认识,不能任意粉饰、拔高。

第二,理论性。

总结应当忠实于自身工作实践活动。

但是,总结不是对工作实践作简单的复制,完全照搬工作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而是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回顾,对实践作本质的概括。

它不只要反映工作做得“怎么样”,而且还要阐明“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当“怎么做”。

要在回顾工作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基础上,对工作中的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归纳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

这也正是总结的价值所在。

第三,群众性。

无论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的总结,都要集中反映群众的工作实践,反映群众创造的成绩和经验。

第四,证明性。

就是说总结的基本表达手段是被动的(严格地说是证明),它要用自身实践活动中的真实的、典型的材料来证明所得出的各个判断的正确性。

二、总结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生产斗争和科学试验的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是对总结作用的精辟论述。

概括起来,总结具有以下作用:第一,可以全面、系统、客观地对以往工作进行评价,做到“心中有底”。

第二,通过总结,可以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分析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制订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计划,指导今后的工作。

第三,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

通过总结可以为领导机关提供情况和经验、教训,以便领导机关从实际出发,加强科学管理,更好地指导工作。

特别是对典型经验、先进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可以对面上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三、总结的分类总结的类别,有许多划分方法,但从总结涉及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全面总结。

也叫综合总结,这是对某一个单位、部门、系统或地区某一阶段各个方面工作的全面总结,内容广泛、注重全局。

综合总结内容比较全面,但并不是必须面面俱到,而应选择成绩最显著、经验最突出或对全局工作最重要的某几个方面去总结。

二是专题总结。

也叫专题经验总结。

这是对某一方面工作、某项任务,或者工作中的某个突出问题作的专门总结。

这种总结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得也比较多,它要求内容集中、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写专题总结,要在对某一问题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严密的分析、论证,做出结论,通常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条线索来进行构思的。

四、总结的写法(一)总结的一般写法总结,特别是专题总结,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但不管怎样的写法,一般都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标题。

总结的标题大体有两类构成形成。

一是公文式标题。

也叫四项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等项组合而成。

有的是完全式标题,即四项都有,如《××县人民政府2009年度工作总结》;有的是不完全式标题,省去文种以外的一项或两项,如《2007年三无一有竞赛活动总结》、《工作总结》等。

二是非公文式标题。

也叫新闻式标题,常用于专题总结,这种标题比较灵活,一般又分为单标题和复式标题两类。

单标题:即用所要表述的中心观点作为标题。

如2007年初政府系统办公室“三无一有”竞赛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偃师市作的典型发言《强化调查研究服务领导决策》,用的就是这种单标题的形式。

复式标题,即既有正题又有副题,正题突出中心,副题注明单位、时间、事由和文种。

如《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持之以恒——××县整顿社会治安工作总结》。

2.正文。

总结的正文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前言。

即正文的开头,要求简明扼要,紧扣中心,有吸引力,一般是概述基本情况,为主题内容的展开作必要铺垫。

写法比较灵活,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概述式:概括介绍基本情况,即交待工作的背景、时间、地点、条件等。

不要求全求详,一般不要涉及与中心无关的事项。

结论式:先明确提出总结出的结论,使人了解经验教训的核心所在,然后再引出下文。

提示式:对工作的主要内容作提示性、概括性的介绍,它不概括经验,只提示总结的工作内容和范围。

提问式:先设问提出问题,点明总结的重点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比式:对有关情况进行比较,以说明成绩,阐明优势,引出下文。

总结也可以综合应用上述几种方式开头,但都要交待清楚基本情况,要通过适当的归纳和概括,用一些基本的统计数字来说明,以增强表达效果。

(2)主体。

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是做法、成绩与经验。

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要求写的详细、具体。

要写明做了哪些工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方法和步骤,有什么效果,取得了哪些成绩,取得成绩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哪些做法是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这些内容中,做法、成绩是基础材料,经验、体会是总结的重点,在全文中占有主导地位。

这部分内容一般比较丰富,写作中要处理好主次详略的关系。

那些关键性的、有创造性的做法要介绍得详尽、具体、清楚、突出的经验体会要重点阐明,其他内容则可写得概括、简单一些。

具体写作时,做法可以单独写,也可以和经验结合起来写。

经验可以分条开列,自成一个部分,也可以结合工作进度来写,将其触入每部分之中。

写经验时,不但要指出具体经验是哪些,还要用典型材料对经验加以充分的阐述,提示经验的意义和效果。

在形式上,有的列小标题,有的不列;有的有序数逐条标出,有的则根据内在逻辑关系分段表述。

二是问题与教训。

要写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它们给工作带来的影响、造成的损失。

分析出现问题、失误的主客观原因及由此得出的教训。

不同的总结对这部分内容的轻重处理也不尽相同,比如着重反映问题的总结,就要把这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三是今后的工作设想和努力方向。

这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工作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或者说明今后打算,或者说明工作发展趋势,展望工作前景,提出新的目标。

(3)结尾。

可以概述全文,可以说明好经验带来的效果,可以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

也可以不要结尾段,以今后的工作打算作为结束语。

3、落款。

写上总结的单位名称,标明时间,题目中已有单位名称的,可只标明时间。

(二)总结常用的结构形式。

写总结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说来,总结不外乎从纵横两个角度来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通常采用以下一些形式。

1.分部式。

即按照“情况——成绩——经验——问题——意见”或者“主旨——做法——效果——体会”的顺序,先写主要工作情况,即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然后写主要做法,经验、教训或体会。

这种写法将总结分成了几个大部分、依次来写。

为了做到眉目清楚,每个部分可用小标题,或者用序号列出。

这是长期以来写总结沿用的习惯写法,所以又称传统式或程序式结构法。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容量较大,眉目清楚,适用于大型总结、全面总结。

2.阶段式。

这是把要总结工作的整个过程,按时间顺序划分成几个阶段来写。

每个部分把其中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写。

采用这种纵式结构,全文脉络清楚,便于露出工作的发展进程和每个阶段工作的特点,适用于同期较长而又明显阶段性的工作总结。

如《三讲教育工作总结》。

运用这种结构形式,一定不要记流水帐,要注意突出各个阶段的特点,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连贯性。

3.条文并列式。

这是把总结的内容按性质分类,逐条逐项排列。

一种是以经验体会为序分条,结合经验体会的分析阐述,自然地介绍工作情况,夹议夹叙,讲清问题;一种是以工作项目为序分条,在介绍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引出经验教训。

两种写法,前者更佳。

各条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围绕中心有密切的联系。

各条文之间,表面看是一种并列形式,实质上要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者是并列关系,或者是主从关系等等。

这种结构形式,能突出总结的理论性,适用于专题经验总结,也称之为经验体会式。

4.贯通式。

这是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或者事物发展顺序,抓住主要线索,层层分析说明,总结工作的全过程。

它不分条款,不用小标题,前后贯通,一气呵成,按自然段落安排层次。

这种结构适合内容比较单一的专题总结。

五、撰写总结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总结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明确工作中的成绩与问题,从中取得经验教训,以利今后工作的开展。

因此,总结必须准确地反映客观真实情况,不能用主观的框框去套客观事物;不能脱离实际,生编硬造,借题发挥;也不能为了邀功请赏、哗众取宠而夸大成绩、掩饰问题、文过饰非。

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工作,必须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

既要看到工作的有利条件,又要看到不利条件;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工作成绩,又要看到问题和不足;既要看到现在的工作成绩,还要看到将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不要采取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简单态度,也不要静止地看问题。

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二)要占有丰富的材料,掌握全面情况和整个工作进程。

选择材料,一是要选择能为中心服务的材料。

材料太多,不但罗嗦,且会淹没中心。

凡不能表达中心或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坚决舍弃。

二是要选择最典型、最有代表性并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材料。

三是要选择新颖、有特色的材料。

总之,写总结必须占有丰富的材料,既要有面上的材料,又要有点上的材料。

面上的材料有概括性、可以反映事物的全貌;点上材料具体、生动,能够通过个性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共性。

只有占有丰富的材料,掌握全面情况,写起总结来才能以偏概全、挂一漏万,才能准确地找出最能反映全局工和的经验教训。

(三)要抓住重点问题,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首先,要注意确定重点和中心。

总结不是现象的罗列和记录,而是反映现实和规律的,要把大家对现实分析研究的结果写出来,把认识清楚了的、考虑成熟了的东西写出来。

因此,在明确总结的指导思想以后,还要有目的地确定总结的重点和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