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教学设计
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刘飞
【学习目标】
1.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2.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中国文坛上才有了数不胜数的不朽佳作。
诗词中的“炼字”已成为高考诗歌考查的热点,课前我们已有布置,相信大家课下已经收集了不少诗词中的精华。
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唐 ?王维《过香积寺》
“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 宋祁《玉楼春》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 张先《天仙子》
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
“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
母亲托老乡捎来一双棉鞋。
我打开包裹,取出棉鞋时,发现鞋子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件棉袄,两床叠在一起的棉被,还有几粒用斜线划去的药丸。
看着纸上的铅笔画,隐隐约约的,有擦拭的痕迹,于是想到母亲的手,握着铅笔和橡皮,画了好久才画成。
她是在告诉我,天气冷了,多加些衣裳,晚上盖两床被子,记着睡觉前掖好被角,不要着凉感冒了。
我的眼角不觉潮湿了,说不出的一阵心酸。
我记得初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而两个月都没有回家的时候母亲就“写”过像这样的纸条。
当时,正是课间,走廊里立满了同学。
大家全好奇地瞧着我手上的小纸条。
一个家住镇上的调皮男生,飞快地经过我身旁,我手上的纸条被他抢走了,他跑到教室,站在讲台边打开了,神情怪异地看了几秒,随后向我扬起纸条,喊道:“你妈画的是什么东西啊?你妈不识字呀!”
顷刻,我脸颊通红,迅速地走上讲台,拿过纸条,看见纸上画着: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头猪,还有一沓厚厚的人民币。
刹那间,我的泪水不停地在我的眼眶里打转。
我怎么也没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居然会想出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诉我:家里有钱,在学校不要苦着身体,多吃些水果和鸡蛋,到食堂多买些荤菜。
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
飞快地
将“走廊里立满了同学”改为“走廊里挤满了同学”,将“迅速地走上讲台”改为“迅速地奔上讲台”,将“拿过纸条”改为“夺过纸条”,将“竟这般挖空心思”改为“竟这般费尽苦心”等。
句子方面:①第二段“我记得初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而两个月都没有回家的时候母亲就‘写’过像这样的纸条”可改为“像这样的纸条,母亲曾经也‘写’过,那是初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我两个月都没有回家”,长句变为短句,表意更加清楚,同时,以“像这样的纸条”开头,与上文的衔接也更加紧密。
②第三段中“我手上的纸条被他抢走了”可改为“从我手上抢走了纸条”,这样可以保持
主语的一致性,使句子更连贯。
另外还有很多,如,将“我的泪水不停地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中的“我的”去掉,使句子更简洁。
2.佳作朗诵
(学生推荐有朗诵特长的同学朗诵修改后的文章)
师:故事不需要惊心动魄,言辞不需要华丽优美,平实质朴、素面朝天同样是一种美。
三、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