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1.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比作;把比作。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3分)2.文中哪个词语是表示人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至少写出2个)3.你认为儿童还会是什么?仿写句子。

(2分)例:儿童是花朵,在春天的感召下会欢畅活泼地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

儿童是,。

儿童是,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

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1、“对,就是开得旺!”这句话中指什么开得旺?从哪儿看出开得旺?(2%)2、“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自己”指谁?“别人”指谁?(1%)3、花儿同儿童什么地方一样?(2%)4、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出冰心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2%)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

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

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

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3、“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

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1.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

(2分)2.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壮观景象的词语?;(1分)3.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飞船载着航天员首次飞行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

读到课文中“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时,我心里;读到“飞行正常”、“发射成功”时,我。

读完全文,我心里感到特别的。

(3分)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以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否需要太多快的速度。

在太阳的照耀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

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都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缺点()汇聚()接连不断()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3、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是指4、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用一句话回答。

一只蜜蜂要酿出1千克的蜜,()需要来回飞行30万千米,吮吸1200万个花朵的汁液,()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从胃里吐出来,再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的胃里。

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

但这时吐出的蜜还有大量水份,不适宜储藏。

蜜蜂()不断地鼓翅扇风,()使水份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说明方法。

3、请你用4个字概括这段话的意思:4、请你写出你读了这段话的体会:5、写两句赞美蜜蜂的古诗: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

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如饥似渴”的意思是。

请用“”画出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语句。

2、从、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

请用“倾注”这个词,写一句对沙利文老师表示敬佩的话:3、这个片段主要讲了。

4、看到海伦这样学习,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地?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xián xuán)上流泻出来。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__________,_________。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怀念,在思索。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

它以势不可挡.(dǎnɡdān)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___ 。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2、在短文划横线处填空。

7%3、联系全文,想想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2%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

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

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

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

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

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

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

(2)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3)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2、本段中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先用“”在文中画出来。

再用“不但……而且……”写下来。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是他用写成的。

”这段话中,“前无古人”的意思是。

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是因为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片断中划线的句子是司马迁的的心里想法,这里用了引号表示的作用是,请你写出下面几句话中引号的作用。

(1)写文章开头要简洁明了,这就叫“开门见山”。

(2)有些人在公交车上,尽管自己还没有到站,就抢在车门口,为的是方便自己下车,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2、文章划线的句子出自司马迁的一句名言,请你把他的原话写出来。

3、“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就这样死了”是怎样的一种死?完成下面的填空。

司马迁想:我如果就这样死,就是的死;就是的死;就是的死……这样的死就是轻于鸿毛的死。

而只有的死,才是重于泰山的死。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好像在考虑如何,战胜敌手;有的,,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有的,勇武干练,;有的,好像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

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有人估计,如果将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

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2、本段中采用了多种说明事物的方法:(1)“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采用了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2)“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采用了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3)除此之外,本段还采用了的方法,如“”3、请用“”画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辛苦艰难的句子。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舞曲。

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

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

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在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1、“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几乎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2、形容乐曲可以用许多词语,本文就用了这样三个:、、3、本段从、、、这样几个方面写了从们对音乐的喜爱。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都是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介绍维也纳的。

请你学习这种方法,将下面的片段补充完成。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从片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2、“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这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句话可缩为:3、我推开病房的门,为什么怔住了?4、用“”画出对妈妈细节描写的句子,用“”对爸爸细节描写的句子。

5、“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下来。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高深莫测:(2)幽默风趣:2、片段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可能是3、用“”画出片段中描写母亲的比喻句,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比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