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正常血糖调节
正常血糖波动范围:3.3-7.8mmol/L 血糖平衡受激素、神经和基质的调节 升血糖因素:糖摄入、糖原分解、糖异生。
胰高糖素、肾上腺素、GH、糖皮质激 素 降血糖因素:糖分解、糖原合成、糖转换。
胰岛素 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肌肉、脂肪、
胰岛素—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
降糖激素 胰岛素
升糖激素
糖代谢紊乱的常用实验检测
葡萄糖检测
空腹血浆血糖 随机血糖 检测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 正常值:3.9-6.1mmol/l
临床意义
➢升 高
① 糖尿病 ② 内分泌疾病: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 ③ 应激性高血糖:颅脑损伤、心梗 ④ 药物影响:噻嗪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 ⑤ 肝源性血糖升高:严重肝病变 ⑥ 胰腺病变:胰腺癌、胰外伤 ⑦ 其他病理性升高:妊娠呕吐、脱水 ⑧ 生理性升高: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 ⑨ 医源性因素:大量服用激素
❖ 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快速分泌相后出 现的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其峰值位于刺 激后30分钟左右,持续数小时
胰岛素的分泌时相
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分泌
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 β细胞接受静脉注射 葡萄糖刺激, 在0.5-1 分钟的潜伏期后出现快 速分泌峰,持续5-10分 钟后减弱。
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 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 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 峰值在刺激后30分钟 出现。
❖ 负荷后胰岛素分泌:指beta-细胞对外源性刺激物的反应, 葡萄糖是最主要的胰岛素分泌刺激物
胰岛素的分泌模式
胰岛素的分泌模式
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两个时相
❖ 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当循环中葡萄糖 浓度突然升高时,beta细胞接受葡萄糖刺 激,在0.5-1.0分钟的潜伏期后,出现快速 分泌峰,持续5-10分钟后减弱
生长激素
➢ 是垂体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 ➢促进糖异生和脂肪分解
皮质醇
➢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 ➢促进糖异生及蛋白质和脂肪分解
甲状腺素
➢由甲状腺分泌的激素 ➢通过促进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 ➢促进胃肠蠕动和增加糖在肠道内的吸收率
生长抑素
➢由胰岛delta-细胞、胃肠道和下丘脑分泌的多肽激素 ➢通过抑制生长激素的释放,调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而对血 糖起调节作用
CO2 + H2O
分解 肝糖原
糖异生
血 糖
磷酸戊糖途径等
其它糖
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
非糖物质
随尿排出
脂肪、氨基酸
糖代谢的调节
禁食时:
肝糖原分解→肝、肾糖异生→脂肪分解、酮体生成 脂肪肌肉组织停止利用葡萄糖以保证脑的能量来源
负荷后: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酶降解转变为葡萄糖,在小肠 上段吸收进入门静脉,血葡萄糖浓度升高 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利用血糖增加 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受抑制。
皮质醇 甲状腺素 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 胰高糖素
胰岛素
❖ 调节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 由胰腺胰岛beta-细胞所分泌的多肽 ❖ 每日分泌约40U ❖ 胰岛素分泌主要受血糖影响,呈双时相
脉冲式分泌 ❖ 某些氨基酸、胰腺和胃肠激素、药物可
刺激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的分泌模式
❖ 基础胰岛素分泌:没有外源性刺激物,空腹状态时胰岛素 的分泌水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明显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
•临床意义:
➢糖尿病诊断的依据 ➢糖代谢紊乱阶段的指示:正常、糖尿病前期、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WHO推荐的OGTT方法:
➢试验前3天每日饮食含糖不低于150g,维持正常活动 ➢试验前3天停服影响糖代谢的药物 ➢试验前应空腹10-16h ➢成人葡萄糖量为75g,儿童按1.75g/kg体重计算,总 量不超过75g ➢将葡萄糖溶解于300ml水中 ➢抽取空腹血糖后将葡萄糖溶液于5分钟内喝完 ➢每30分钟抽血测定葡萄糖,共4次 ➢试验过程中,病人精神和身体都处于休息状态 ➢整个试验期间,不可吸烟、喝咖啡和进食等
概述
❖ 血糖:特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3.89-6.11mmol/L (70-110mg/L)
❖ 血糖的浓度稳定取决于血液中葡萄糖的来 源和去路的平衡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血糖的来源:
❖ 食物中的糖 食物中的糖类物质在胃肠道消化后以单
糖形式吸收入血 主要来源
❖ 机体内储存的糖原分解 空腹血糖的主要来源 ❖ 糖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 单糖的转化 半乳糖、果糖等转变为葡萄糖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血糖的去路:
主要是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 氧化供能 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ATP ❖ 合成糖原 ❖ 转化成非糖物质 转化成甘油、脂肪酸、氨基酸 ❖ 转化为其他糖或糖类衍生物 核糖、氨基多

血糖来源和去路
食物糖
消化,吸 收
氧化分 解
糖尿病及其他类型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血糖
糖尿病
空腹
≥7.0 (126)
和/或
服糖后2小时
≥11.1 (200)
IGT
空腹
<7.0 (126)

服糖后2小时
≥7.8 (140) ~<11.1 (200)
IFG
空腹
≥6.1 (110) ~<7.0 (126)

服糖后2小时
<7.8 (140)
注:血糖浓度单位为mmol/L (mg/dl);IGT,糖耐量低减; IFG, 空腹血糖受损。
胰岛素抵抗
• 单位浓度的胰岛素的细胞效应减弱,即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肝、 肌肉、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 高胰岛素血症 •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胰高血糖素
• 胰岛a-细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泌的一种多肽激素 • 通过肝脏增加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升高血糖 • 是最重要的升糖激素
肾上腺素
• 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类激素 • 通过刺激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而升高血糖 • 可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转运因子
➢是一类协助葡萄糖从高浓度区跨膜转运到低浓度区的蛋白因子 ➢GLUT-2是胰岛beta-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 ➢GLUT-4是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的转运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是一类结构和功能类似胰岛素的多肽激素 ➢包括IGF-1和IGF-2 ➢IGF-1是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临床意义
➢降 低
① 胰岛素分泌过多:胰岛beta-细胞增生或肿瘤,口服降 糖药
② 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 ③ 肝糖原储存缺乏
④ 其他:长期营养不良,长期不能进食 ⑤ 生理性低血糖:饥饿、剧烈运动
尿糖检测
➢当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8.9~10.0mmol/L)时,可出现糖尿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