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中医药保健方案
一、高血脂病概述
高脂血症(HLP)是指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
多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群膳食结构的变化、饮酒量的不断升高,青年人患本病者也在逐年增加。
HLP是代谢性疾病中一种常见而多发的重要病症,与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关系密切。
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
二、高血脂的中西医诊断
(一)中西医诊断
1.中医诊断:高脂血症中医一般以“膏浊”、“血浊病”、“痰浊”称之。
(1)临证特点常见眩晕、胸闷、头晕昏蒙等。
(2)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2.西医诊断:空腹血脂TG﹥1.7mmol/L(150mgmg/dl)及(或)空腹血HDL-C﹤0.9mmol/L(35mg/dl)(男)或《1.0mmol/L(39mg/
dl)
(二)中医证候分型
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谈,食少。
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郁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眩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苔滑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浊内阻证
治法:化痰降浊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白术、泽泻、丹参、郁金、决明子、山楂等。
中成药:荷丹片、脂必泰胶囊、丹蒌片等。
2.气滞血郁证:行气活血、化瘀降浊。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柴胡、香附、川芎、赤芍、牛膝、丹参、山楂等。
中成药:荷丹片、蒲参胶囊、脂必泰胶囊等。
3.脾虚湿困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和胃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白术、丹参、茯苓、泽泻、薏苡仁、葛根、陈皮、木香、山楂、甘草等。
中成药:脂必泰胶囊、丹蒌片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益阴
推荐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泽泻、丹参、决明子、何首乌、山楂等。
中成药:蒲参胶囊、荷丹片等。
此外,部分患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实验室诊断指标异常,亦可予中成药治疗。
(二)针灸治疗
1.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
治疗主要以耳针、穴位埋线为主。
2.针灸方法:
(1)耳针
取穴:脾、胃、内分泌等,或取敏感点。
方法:用耳贴王不留行籽压穴。
每次取4-6穴,两耳交替,3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共1-4个疗程。
(2)体针
取穴:风池、曲池、内关、血海、丰隆、三阴交、太冲。
(3)腹针疗法
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引气归元取穴法。
(三)治疗设备: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光生物治疗仪等。
(四)其他疗法:
1.山楂玫瑰花茶:用干山楂6g、玫瑰花3g泡茶饮用。
2.绞股蓝差:用绞股蓝茶叶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3.普洱菊花茶:用普洱茶、菊花各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4.槐花莲子心茶:干槐花、莲心2-3g泡茶饮用。
5.葛根茶:葛根2-3g泡茶饮用。
(五)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血浊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血脂防治的重要手段。
由于高脂血症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无论什么原因造成血脂增高,都应选用TLC。
1.适当的运动及控制体重
应选择中等强度,一般控制在50%-70%最大耗氧量,运动时间和频率保证每次运动时间在30-40min。
运动方式:对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浊病者可采用长时间,慢速度,长距离的有氧训练。
高甘油三脂血症和血清HDL-C过低者应以控制体重为主要目标。
2.膳食治疗
膳食治疗的目标是对有关的营养成分规定一个限度,参考美国成人高胆固醇检出、评价与治疗方案(ATPII)的膳食治疗方案、根据我国人群90年代膳食情况略作修改。
膳食治疗原则与要求
①能量:每餐7-8分饱,少进食肥肉、油炸食品、各类甜食及甜饮料。
每日能量摄入20-25kcal/kg。
②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每日主食6-8两。
③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
④脂肪:占总能量的20%-30%。
S(短链脂肪酸)<10%(甚至6%-8%),P(磷脂)为10%,M(中链脂肪酸)≥10%。
胆固醇每日摄入250-300mg(某些患者须限制在150-200mg)。
⑤降脂食物:多选食酸奶、大蒜、洋葱、苜蓿、香菇、木耳、山楂、绿豆、黄豆及其制品。
多饮绿茶,或喝些含糖少的猕猴桃或山楂饮料。
⑥戒酒:过多饮酒使每日总能量摄入过高。
酒精可促进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合成,升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