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

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

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一、神木县简介我的家乡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的中心,全县辖14镇5乡766个村委会,总面积1145万亩,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总人口36.6万人,总户数100863户。

神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县境内储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已探明储量500亿吨。

煤层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开采,具有“三低一高”的特点,是国内外备受青睐的优质动力环保煤。

石英砂探明工业储量436万吨,铁矿石、石灰石、天然气等储量也很可观。

县境内有杨家城(杨继业世代居住地)、红碱淖(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汉墓群和秦长城、明长城遗址等,是陕西省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之一。

神府煤田开发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坚持“以煤富县、以农富民”的发展战略,积极扩大开放,加快开发建设,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神木县旅游景点简介:神木县山奇水秀,风景独特,人文历史积淀厚重,旅游资源丰富。

县城周围诸峰屏立,东面从北向南有香炉山、龙眼山、虎头山、锦屏山、纱帽山;西面有挺拔险峻的二郎山;南面有杏花滩。

这七处景观与横贯南北的窟野河并称“云川八景”。

县城北部的尔林兔有碧波荡漾、粼光闪烁的红碱淖海子,中部高家堡镇叠翠山、兴武山、无量山等自然景观。

历史遗迹有长城、石峁遗址、新华遗址、汉城遗址、汉墓群、杨家城等。

南部沙峁镇、贺家川镇、马镇镇、解家堡乡有风景秀美的飞云山、天台山、西津寺和蜂寺等。

县城有东西山庙群、凯歌楼、明清四合院等历史人文景观。

主要的旅游胜迹有神湖又叫红碱淖,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煤田腹地。

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神湖景区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

属高原性内陆湖,足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海鸥、鱼鹰、野鸭、鸳鸯等。

构成红碱淖风景名胜区完美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郎山,俗称西山,也称“驼峰山”。

二郎山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

二郎山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

在二郎山前后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

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

其间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一处,还有壁画2幅、碑石10余通,以及石刻楹联、题字等。

天台山在神木县境贺家州镇东南方向距县城65公里。

山高险峻,巍峨挺拔。

黄河和窟野河从东西两侧依山流河。

山水相映,景色壮观。

天台山庙群主要分布在前山与后山两处。

前山为崇峰寺,后山为天台诸神殿,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云蒸霞蔚,势若龙腾。

高家堡古城高家堡古城,唐属丰州地,旧称飞鸦川。

该城位于神木县城西南海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西北距明长城约5公里,北城头修有三官楼,东南角建有魁星楼。

现除魁性楼、女墙、垛口、嘹望洞被坏外,其余的均保存完好。

城内原有的中兴楼(1988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财神庙、五道庙、祖师庙、西门寺、贞节牌坊等古建筑,现仅存中兴楼和财神庙。

高家堡古城是神木县乃至整个陕北较为完整的一座城堡,且有独具特色的保护价值,神木县人民政府已拟定将该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城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城东北约20公里,即古麟州。

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

城东南约70米处,原有松树3株,年久树老,枝柯相连,须两三人合抱,后人以神松呼之。

金以此名曰神木寨,元以后因此命名神木县,城址旧貌犹存。

城周景致幽闰,有诗云:“一径开溪畔,孤村仅几家。

山花学带雨,野柳暗藏鸦。

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

相看不倦处,前路暮云遮。

”凯歌楼凯歌楼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建成,原名怀德门。

正德十年(1505年),明武宗巡视榆林曾住此楼,后改名凯歌楼。

此楼台高8米多,南北长30多米,东西宽20多米,楼下门洞南北贯通。

楼上中部建二层木楼,四角有钟鼓小楼,东西有配殿。

文革时被拆,现依样重建。

镇北台、毛乌素沙漠、班禅庙等。

三、神木县旅游资源的优势旅游资源是诱发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的事和物的总合,是吸引和满足旅游者参观游览需求,并对旅游业产生经济价值的一切已经开发和尚待开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综合。

旅游资源对于旅游开发地来说,是发展旅游业的凭借和依据。

(1)奇异的黄土、风沙地貌资源。

在陕北神木地区黄土发育成熟,沙漠分布广泛,植被覆盖率低,陕北地区黄土地貌与风沙地貌发育典型,地貌景观罕见,水蚀与风蚀地形奇特,景观类型齐全。

(2)雄厚的红色旅游资源。

陕北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是一个革命老区,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

(3)充满神秘色彩的特色宗教圣地资源。

陕北历史上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宗教集聚地。

现存的佳县白云山、神木二郎山、榆阳青云山、戴兴寺、黑龙谭、红石峡悬空寺、佳县云岩寺、米脂万佛洞、延安的清凉山、子长的石窟寺等都是重要的宗教圣地。

(4)特色经济资源。

陕北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新都。

南部延安以石油开采、建筑、旅游,林果、草畜、棚栽生态农业为特色,北部榆林以煤矿、石油气、盐、重化工、治理沙漠等生态工程为特色,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四、神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资源开发的整体性。

旅游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上有自身的特殊性,综合利用的效益大于分散化的效益,局部开发的成本大于整体化开发的成本。

政府要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尽快的将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首先,依据旅游发展,构建新的资源开发模式;其次,确立资源梯次开发的总策略;再次,统一进行旅游线路的总体设计。

2、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从业素质。

首先,加强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长远规划,分类培训”。

;其次,建立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3、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便利地交通、配套地设施、优质地服务三个方面。

首先,改善旅游交通环境,提高游客可进入性、舒适性是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主要包括信息网络、通讯、旅游企业、接待场所、饮食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等方面;再次,倡导优质服务。

主要是指旅游业中的服务设施硬件与服务过程的软件两个方面;4、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首先,树立资源节约型发展观念。

其次,确定环保型、生态型发展途径。

再次,发挥特色旅游经济的联动效益。

最后,体现和谐发展的本质。

五、神木县文化资源的发展现状神木,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杨家将文化为代表,黄土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草原文化、红色化、宗教祭祀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积淀,成就了神木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和大气勃发。

改革开放以来,神木县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成就。

但是,发展中也有一条短板不容忽视,那就是软实力建设滞后。

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失调,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与神木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文化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不够。

因此,要想有效化解上述矛盾,实现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构建和振兴文化产业是必然选择。

六.文化资源的发展规划文化本身就可以作为产业经营,直接创造GDP,而且是纯绿色的GDP。

因此,文化是一种硬实力,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现阶段指导我县文化建设的《神木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个全面性抽象性规划。

下一步,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从资源普查入手,摸清家底,制定操作性和目标性强的具体规划。

总的思路是要跳出陕北传统文化(比如扭秧歌、信天游等)的小圈子,放开眼界,大气魄、大投入、大手笔抓文化产业,不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就不叫成功。

首先,我们会加大文化建设投入。

一是政策投入。

要在规划建设、融资、土地使用、税费征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发展。

要培育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和市场主体。

二是资金投入。

资金是经济命脉,更是产业命脉。

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外来资本、民间资本、政府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三是人才投入。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西安如果没有段先念,就可能没有曲江、法门寺、大明宫等文化产业开发的巨大成就。

我们要定位于内外结合,既要依靠和培育有创新思维、有胆识魄力的本土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又要借力发展,引借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腕高手和文化艺术名人,通过名人效应,宣传和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产业精品。

七、“红碱淖”打造国家“4A”级景区近年来,神木县加大对塞外神湖·红碱淖景区的投入,完善运行机制,推进景区精品工程建设,全力提升景区功能,神湖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围绕优质服务,在经营管理、发展建设中采取系列措施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1)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打造完美运行模式(2)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精品建设工程,全力提升景区服务功能(3)突出主题发展特色,打造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中心八、神木县六项综合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1)旅游法规为基础和准绳,结合本县实际制订旅行社、景区、饭店业管理办法;资源开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强化政策导向,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积极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重点景区道路建设,实现快捷、舒适、安全、方便旅行。

(2)积极发挥企业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

深化旅游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成立“神木县旅游集团公司”将神湖、二郎山、杨家城等景区归划集团公司开发建设。

(3)大力培植旅游业发展创新体系。

坚持以观念创新促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促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建立符合本县实际的旅游业发展创新体系。

树立符合时代性和顺应市场潮流的旅游产业观、资源观和发展观,用新的思维认识旅游业、开发旅游业、管理旅游业,提高全县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水平,为高水准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打好基础。

(4)积极推行目标责任制。

为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建立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创优”城市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旅游主管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

(5)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价格。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按质论价、合理收费”的原则,进一步整顿旅游价格市场,理顺旅游价格关系。

根据不同旅游线路、不同季节特点由物价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物价政策,对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饭店、娱乐场所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价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