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爱心桥建便民社区
-----兴关街道沙冲北路社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阶段情况汇报
我社区作为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单位以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三提高”、“三为民”、“三促进”的目标,紧紧围绕打造“亲民、爱民、助民”型社区这一主线和载体,从“深、实、广”三个方面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切实落在服务群众上,使社区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政治、心理、感情”上的“家”。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一个“深”
抓好理论学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我社区始终把提高理论修养作为当前的一个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强调灵活多样把学习活动做深、做透、做全。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把学习活动做深。
活动前,我支部要求两委班子按照学习、思考、交流、行动“四在先”的标准带头学,以自身学习成果引导党员、群众学习,以座谈会、交心会的形式与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分析问题、剖解难题。
(二)社区支部示范学,把学习活动做透。
活动中,我社区以支部学习为示范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学习,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促进全体党员主动学习,有条不紊的查找出自身的问题和不足,讨论出适合本社区发展的路子。
(三)广大党员分类学,把学习活动做全。
活动上,我支部按照“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出了“找准学教重点,因人施教”的学习计划:对时间充裕的党员实施集中学,再配合观看电教片、交流讨论等,加强学习成果的交流;对时间较紧的党员实施督导学,社区采取打电话、送资料、征求意见的方式,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无形的帮助。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一个“实”
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究其根源就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好、做实、做全。
首先,我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设置了残疾人专用基金,并利用每年12月的第一周发起“5元爱心捐款”活动,这样既可以为有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帮助,又确保残疾人基金的有效运转。
其次,组建了老年服务队,为生活上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如夏云、张建明老人,他们是社区的“空巢户”,支部派去了两支服务队为他们打扫屋子、料理家务、买菜做饭、清洗衣物,使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惬意。
此外,我们坚持对群众的来信来电做到“有求必应”。
如,群众反应31号巷道偏僻狭窄、环境差,社会治安隐患较大的情况,社区闻讯后一方面组织人员对该巷的环境进行治理,另一方面安排低保巡逻队加大对该巷的治安巡逻,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一个“广”
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是把学习实践的成果落实到群众的身上,突出实用和实效两个方面,直接、快速的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畅通沟通渠道,建立民情“上传流程”,实现阳光办公:我社区在人居密集处设置了10个民情信箱,邀请21名关心社区发展的社区居民担任民情联络员和民情速递员,定人定岗,分片包干,及时收集、上报分管楼栋的社情民意,印制便民服务卡千余张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开通一门民情热线,24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投诉,对收集到的问题做到“日产日销”,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每周利用民情“回声版”通报民情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切实增强了民情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研究处理措施,建立民情“处理中枢”,实现透明办公:我社区成立了以党员、群众、公共户单位代表为成员的民情联席会,配套出台了相应的“民情联席会制度”,研究本地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问题,协调公共户单位参与社区共建活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还出台了“民情责任制度”督促各成员单位自觉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此外,我社区还建立了民情回访制度,对处理过的问题进行跟踪服务。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社区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科学统筹、分步实施,在圆满完成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第二阶段的调研课题,有条不紊的推进了调研工作的开展,但是在调研报告的撰写上,社区作为最基层的自治组织,一方面要面向群众开展工作,“走千家门,行万里路”,另一方面又存在党员和社区委员素质参差不齐、待遇不高、企业退休党员也较多等情况,很难达到上级部门的高标准要求,我建议上级部门根据社区的实际问题区别对待,“以实代写”才更加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