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
2.有机化合物大多具有易燃性,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元素的质量份额较高。
3.核酸可分为和两大类。
4.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和组成。
5.氟、、溴、碘等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电子,统称为元素。
它们在自然界都以态存在。
6.氨基酸的通式是。
7.硫蒸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被还原。
8.满载货物的卡车比空车的性大,难以改变其运动状态。
9.质量为0.6T的汽车,起动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2.0×103N,阻力为8.0×102N,汽车的加速度是 m·s-2,加速度的方向与力一致。
10.被压缩(或拉伸)的弹簧,被举高的重物都具有能。
物体自由下落时,能逐渐转化为能,而它具有的机械能。
11.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类是由类动物进化而来的。
二、选择题(每题的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横线上。
每题2分,共12分)
1.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其内部的能量。
A.核裂变 B.核聚变 C.燃料燃烧放出的 D.化合反应放出的
2.与地幔软流层活动无关的是。
A.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
B.地震和火山
C.矿藏的形成
D.潮汐现象
3.通常,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是。
A.加热 B.光照 C.加热或光照 D.加催化剂
4.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基因突变 D.适者生存
5.生命活动中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水和蛋白质 B.脂类和蛋白质 C.糖类和蛋白质 D.核酸和蛋白质
6.产生春夏秋冬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地轴不垂直于黄道面
B.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C.地球公转的速率变化
D.地球公转存在近日点和远日点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元素周期律
2.摩尔根
3.动量定理
4.物质的量
5.科学实验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人类的活动引起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原子序数是17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属第几周期?第几族?画出原子结构图,说明属于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3.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主要有哪两大类?各包括哪些(类)化合物?
五、计算题(共16分)
1.取0.486g金属镁,跟100ml适当浓度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没有硫酸剩余)。
求稀硫酸和生成硫酸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镁原子量取24.3)。
(本题7分)
2.质量为5×104kg的机车与同质量静止的车厢相碰后挂接在一起,若机车的速度变化2m·S-1,碰击时间是0.05S,铁轨与车轮之间阻力是车重的0.004倍,求挂接前机车的速度。
(本题9分)
六、论述题(8分)
浅议“科学”和“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