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电检测技术复习一(光电技术基础)

光电检测技术复习一(光电技术基础)


1
hv Eg
L
hc 1.24 Eg Eg
2) 杂质吸收- P 型/N 型半导体中的施主原子/受主原子吸收足够的光子能量跃入导带/价 带,产生电离,成为自由电子/空穴的过程称为杂质吸收。 由于 Eg>Δ ED 或Δ EA ,因此,杂质吸收的长波长总要长于本征吸收的长波 长。杂质吸收会改变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也会引起光电效应。
我的老师说过:光电技术人员应具备不怕黑、不怕冷、不怕密闭的专业素质.
问题六 常见器件名称英文缩写全称 PMT: Photo-multiple tube 光电倍增管 APD: Avalanche Photo Diode 雪崩光电二极管 PSD: Position Sensing Detector 光电位置敏感器件 CCD: Charge-coupled Device 电荷耦合元件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互补金属氧化物(PMOS 管和 NMOS 管)共同构成的互补型 MOS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LED: Light-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 LASER: Light Amplification by the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光受激发辐 射(激光)
我的老师说过:光电技术人员应具备不怕黑、不怕冷、不怕密闭的专业素质.
第一章 光电技术基础 问题一 光子与电子的区别与联系(见下图)
问题二 p = hν / c , E = hν 问题三 可见光 只有波长为 380nm - 780nm 的光才能引起人眼视觉感,故称之为可见光。 问题四 半导体对光的吸收 1 在紫外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光电效应,而在红外时结果相反。 dΦ Φdx Φ Φ0ex 中 α 为吸收系数,x 为传播长度,光子的能量不够、吸收 2 2 4π 系数小, ,α 与 λ 成反比,α 对愈短波长的光吸收愈强,比如说:任何材料 c 在紫外波段吸收系数均很大, 材料强吸收; 光子在红外、 远红外很难被光电效应检测到, 一般在红外区域选用具有光热效应的探测器件,如光电偶进行探测。 3 半导体对光的吸收可以分为本征吸收、杂质吸收、晶格吸收等,只有本征吸收和杂 质吸收能够直接产生非平衡载流子, 引起光电效应。 其他吸收都不同程度地把辐射能转 换为热能,使器件温度升高,使热激发载流子运动的速度加快,而不会改变半导体的导 电特性。 1) 本征吸收--(见下图) 半导体价带电子吸收光子能量跃迁进入导带,产生电子-空穴对的现象称 为本征吸收。 只有波长短于入射辐射的才能使器件产生本征吸收,改变本征半导体的导 电特性。 半导体是本征体,本征半导体经 N/P 型掺杂后还能进行本征吸收。 真正的本征半导体是无掺杂的绝缘体,既可以发生本征吸收,也可以发生 杂质吸收。
3
基于内光电效应的一种现象, 基于半导体对应的杂质吸收和本征吸收 非特定位置 光生载流子+自身载流子 多子参与,输出电流大 扩散时间为主,慢 基于 PN 结,耗散区产生 光生载流子 少子参与,输出电流小 (内建电场) 漂移时间为主, 快
6) 光电二极管与电子二极管的区别? 光电二极管 流动 电子流向 流动少子,电流弱 加反向偏压, 增大内建电场 电子二极管 流动多子,电流强 加正向偏压,抵消内建电场
L
1.24 ED
L
1.24 EA
我的老师说过:光电技术人员应具备不怕黑、不怕冷、不怕密闭的专业素质.
问题五 光电效应—光电类探测基于光电效应 光与物质作用产生的光电效应分为内光电效应与外光电效应两类。 内光电效应是被 光激发所产生的载流子(自由电子或空穴)仍在物质内部运动,使物质的电导率发生变 化或产生光生伏特的现象。 而被光激发产生的电子逸出物质表面, 形成真空中的电子的 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 1. 光电效应产生条件: hν ≥ Eg, ED, EA 2. 光电效应具体表现:光电导、光生伏特、丹培、光磁电、光子牵引效应(其中 光生伏特发生在本征半导体,光生载流子导电,少数载流子参与) 3. 本征光电导效应--在光的作用下由本征吸收引起的半导体电导率的变化现象。 1) 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导灵敏度 在弱辐射作用下为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常数,正比于 IΦ,与光电导材料 2 两电极间的长度 l 成反比; 在强辐射作用下不仅与材料的性质有关而且与入射辐射量有关,正比 3/2 于 IΦ1/2,与光电导材料两电极间的长度 l 成反比。 为什么将光敏电阻制造为蛇形/梳状? 原因: 为了提高光敏电阻的光电导灵敏度 Sg ,要尽可能地缩短光敏电 阻两极间的距离 l。--设计光敏电阻的基本原则 可以增大受光面积,从而提高探测效率。
4
我的老师说过:光电技术人员应具备不怕黑、不怕冷、不怕密闭的专业素质.
行,将空穴导向 P 区,电子导向 N 区; iii. 内建电场力 = 扩散力,二者达到动态平衡,中间区域形成少数 载流子移动的区域, 称为耗散区, 为光生载流子的捕捉和探测提 供场所。 3) 耗散区具备哪些特征(意义)?如何扩大? i. 特征: 提供了一个空背景用于光生载流子的监测: 耗散区内自身载 流子很少,当光生载流子产生后,易于被捕获和识别; 光生载流子产生后, 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快速移动, 形成光 生电流,响应速度最快,为漂移时间,提高了灵敏度; 减少了扩散时间,提高结电电容。 ii. 扩大:耗散区越大越精密 加反向偏压; 产生雪崩效应; 硬件方面:加一层本征层,构成 PIN 型二极管。 (I 层没有 PN 结,本身不是光生伏特器件,但在光作用下可产 生本征吸收,产生光生载流子;同时自身载流子很少,符合耗 散区的要求。 ) 不能太厚,否则导电性不强; 但厚度增加,可以提高响应速度。 4) 为什么光生伏特效应发生在 PN 结中? i. 背景纯净,可精确探测; ii. 与半导体技术结合在一起处理方便, 与电子技术结合好, 实现了 光电技术的最佳结合; iii. 耗散区有内建电场, 而其他位置载流子移动主要靠梯度扩散, 可 以在耗散区外加双倍电场, 使电子受强电场驱动, 提高响应速度, 符合信息处理的要求。 5) 光电导与光生伏特的异同点? 光电导 相同点 发生位置 载流子种类 载流子电流 响应时间 光生伏特
2
增大线宽,而不是长度
4. 光生伏特效应(重点) 1) 光生伏特效应是什么? 基于半导体 PN 结基础上的一种将光 能转换成电能的效应。当入射辐射作 用在半导体 PN 结上产生本征吸收时, 价带中的光生空穴与导带中的光生电 子在 PN 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电场的作用下分开, 并分别向如图 1-11 所示的方向运动, 形成光生伏特电压或光生电流的现象。 2) PN 结形成过程中载流子的流动? i. P 区空穴为多子,电子为少子,空穴浓度高,N 区相反,在浓度 梯度的牵引下,P 区空穴向 N 区移动,N 区电子向 P 区移动,扩 散过程中伴随着复合; ii. 形成内建电场,方向 N->P,内建电场阻碍扩散运动的进一步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