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小组人员名单及职称概述此次安全风险评估根据S336吉白公路改建工程建设管理处下发《关于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通知》的要求,由S336吉白公路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部组织,并负责收集、整理、提供资料,由项目部参加评估人员参与,共同完成K14+798铁山坝大桥钢便桥的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小组成员的认真讨论、听取项目部评估领导意见,采用风险指标体系法定量评估,确定K14+798铁山坝大桥钢便桥工程风险等级为III (高风险);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分项工程、大型施工设施等重大风险源进行评估,确定了专项风险等级,制定了施工控制措施。
采用定性估测法,对一般风险源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危害因素、事故类型。
并依据交通运输部下发的文件-交质监发〔2011〕217号《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进行编辑,特制定了本项目桥梁工程的防控措施。
K14+798铁山坝大桥钢便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一、编制依据(1)《S336吉白公路改建工程K14+798铁山坝大桥钢便桥施工图设计》(2)S336吉白公路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施工招投标文件。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4)《公路交通安全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二、工程概况1、地质资料1.1工程地质条件桥址区属山间河谷地貌,两侧地势较为陡峻,发育为一条宽约130m的河流,人工砌筑为大坝,贝内水流量随季节变化,枯水期水流量较小,基本保持稳定,丰水期水流量上涨较快。
地下水位随河水起伏,勘察期间测得一般埋深7m。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勘察成果,桥位区上覆盖地层由残坡积粉质黏土、冲洪积粗砂组成,下伏石炭系下统大塘阶测水段灰岩夹泥灰岩、砂岩夹页岩;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白云岩,基岩埋藏交浅,深度变化大。
1.2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根据钻孔资料和水文地质调查,桥位区地表水主要为大坝内河水,在洪水季节水位涨幅较大,枯水季节水深基本稳定,变化幅度较小,河水水流平缓。
桥位处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存于第四系填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径流条件好,雨季含水交丰富。
基岩裂隙水主要存于下伏基岩裂隙中,主要由孔隙水下渗补给,水位埋藏较深,水量少。
1.3地震资料及最大冻结深度本项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等相关规定,桥位区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级,该项目为B类桥梁,可只进行抗震措施设计。
2、工程结构上部结构为贝雷架,结合设计荷载以及下部桩基承载力要求,选择5跨一联的连续组合梁,全桥共两联,全桥长120m。
设计采用6片纵梁,全桥宽6m。
纵梁间距为2*90+150+2*90cm,顺桥向以6m间距设横向剪刀撑,确保纵梁横向稳定。
桥面采用20mm压花钢板。
分联处设10cm伸缩缝,贝雷片与桥面系断开。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3根D60cm钢管桩,单根桩设计竖向承载力要求大于600KN。
为加强桥墩的横向稳定性,墩柱间设剪刀撑系梁。
为加强墩身结构强度,其管内先采用抛石挤淤,然后在管内灌砂至桩顶。
钢管桩采用壁厚10mm钢板制作,采用打入式施工,以承载力为入土深度控制指标。
桥台处地基采用高压注浆处理,上设6m长现浇板与其连接。
三、评估评程和方法根据《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结合铁山坝大桥钢便桥建设实际情况,风险评估程序为:(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值。
(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评估评施前,评估小评收集整理并分析了工程相评评据,包括工程背景、施工评评评文件、评施性施工评评评评、安全评评施工方案。
评估小评评行了评评勘察,与工程技术相关人员评行座评,评展评评源辨评,形成评评源辨评清评,评用《公路评隧工程施工安全评评评估指南》中评估方法评本评评体评评及评评评评评行评估。
四、评估内容(1)风险评估根据《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的表一(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风险评估指针主要考虑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
1)建设规模:上部结构为贝雷架,结合设计荷载以及下部桩基承载力要求,选择5跨一联的连续组合梁,全桥共两联,全桥长120m。
设计采用6片纵梁,全桥宽6m。
纵梁间距为2*90+150+2*90cm,顺桥向以6m间距设横向剪刀撑,确保纵梁横向稳定。
桥面采用20mm压花钢板。
分联处设10cm伸缩缝,贝雷片与桥面系断开。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3根D60cm钢管桩,单根桩设计竖向承载力要求大于600KN。
为加强桥墩的横向稳定性,墩柱间设剪刀撑系梁。
为加强墩身结构强度,其管内先采用抛石挤淤,然后在管内灌砂至桩顶。
钢管桩采用壁厚10mm钢板制作,采用打入式施工,以承载力为入土深度控制指标。
桥台处地基采用高压注浆处理,上设6m长现浇板与其连接。
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综合考虑我施工单位建设水平等因素,我项目评估小组认为:相比同类型桥,此桥单孔跨径较大,判定A1=32)地质质件:根据钻孔资料和水文地质调查,桥位区地表水主要为大坝内河水,在洪水季节水位涨幅较大,枯水季节水深基本稳定,变化幅度较小,河水水流平缓。
桥位处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存于第四系填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径流条件好,雨季含水交丰富。
基岩裂隙水主要存于下伏基岩裂隙中,主要由孔隙水下渗补给,水位埋藏较深,水量少。
本桥址区域存在诸多不良的地质灾害,但对桥梁施工的整体影响较大,综合以上因素,判定A2=3。
3)气候环境条件:根据气象资料,线路区内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冬天较冷,年平均气温17.94°,年平均降水量1571mm,7-9月为雨季,其降水量占全年的40%-50%,10月-来年的3月为枯水季节,降水量较少。
评估小组认为:次区域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概率极小,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综合以上因素,判定A3=1。
4)地形地貌条件:桥址区属山间河谷地貌,两侧地势较陡峻,发育一条宽约130m的河流,人工砌筑为大坝,坝内水流量随季节变化,枯水期水流量较小,基本保持稳定,丰水期水流量上涨较快。
地下水位随河水起伏,勘察期间测得一般埋深7m。
评估小组认为:本桥地形地貌条件一般,为给工程增加施工难度及安全风险,综合以上因素考虑,判定A4=3。
5)桥位特征:本桥位于铁山坝水库范围内,最高水位发生在7-9月之间,河水一般深度为7m,本桥位处不通航。
评估小组认为:交通及水位变化极小,不影响工程施工,综合以上因素,判定A5=2。
6)施工工艺成熟度:根据地质情况,枯水季节水位较3米左右,采用振动錘进钢管柱行施工桥梁上部为I字钢,然后铺设钢板评估小组认为:本桥未采用任何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施工工艺在国内较为常见,施工工艺成熟,判定A6=1。
本桥施工总体风险R=A1+A2+A3+A4+A5+A6=3+3+1+3+2+1=13,在8≤R<14之间,风险等级属于III级,为高风险桥梁。
附表:表2:桥梁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标准(2)专项风险评估施工专项风险评估的对象为施工作业活动,评估流程分为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估测。
1)施工作业分解表3:施工作业分解2)风险源检查表4:风险源检查表3)风险源辨识表5:危险源辨识4)一般风险源风险评估表6:一般风险评估表5)重大风险源风险评估对于施工中的典型重大风险源的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评估,采用指标体系法。
表7:典型性重大风险源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划分表8:人员伤亡等级判定标准表9:经济损失等级判定标准下部结构施工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对照风险等级标准,可能性为2级,严重程度为3级对应的风险等级为高度风险,因此本桥钢管桩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高风险。
上部结构施工风险评估B) 上部结构施工事故严重等级:事故严重等级按一般考虑,级别为3。
C)风险等级:对照风险等级标准,可能性为2级,严重程度为3级对应的风险等级为高度风险,因此本桥上部结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高风险。
(3)安全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论,导致安全施工发生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1)人为因素: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佩戴劳保用品;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不到为;未制定有效的事故应急处理措施;无明显的安全标识标牌;未及时的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等2)技术因素:技术方案未经过严格审定;技术措施不及时;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3)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异常;生产环境不良;我们只有从人、机、环三个方面加强施工安全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杜绝安全施工的发生。
1)开工前准备a)进行安全教育,加强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b)设立安全生产控制体系,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合同,明确安全奖罚措施;c)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制订紧急事故处理对策,实行安全事故等级制度;d)配备完好合格的安保设备,配备醒目的安全标识、标牌。
e)为施工作业人员购买保险。
2)施工过程控制a)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的检查,及时的发现隐患并督促进行整改;b)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严格的审定;c)经常性检查各种安保设备的完好和有效性,听取一线工人对安全措施的意见,及时改进不足;d)随时了解气象、水文等资料,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采取有效措施;3)事故处理措施a)事故发生后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处理;b)及时上报业主、监理等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c)依据保险合同,争取理赔;d)及时的对事故的发生进行检讨和总结,加强处理和改进。
表01 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表表02 重大风险存在的部位及方式五、风险评估结论1)科学性分析:本次评估是在本合同段对本项目铁山坝大桥钢便桥安全风险交底的基础上,根据我施工单位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采用指标体系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进行的评估,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积极采纳项目部各个部门的建议,完成了总体风险、重大风险、一般风险的安全评估。
2)可行性分析:本次评估是在重大风险施工前进行的评估,为施工单位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具体的控制要素,为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及现场施工控制要点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术要点鲜明,措施合理。
3)合理性分析:本次评估的整个评估内容涵盖了铁山坝大桥钢便桥施工过程中各分项工程、大型施工设施等危险性施工工序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