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我国土壤污染情况的报告

研究我国土壤污染情况的报告

研究我国土壤污染情况的报告摘要: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

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以为改良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给予理论支持。

关键词:土壤污染危害现状治理措施1.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

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2.1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目前,我国土地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地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地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土地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

土地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

土地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地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

由土地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2我国土壤污染的危害在我国,土地污染直接间接地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

土地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初步统计,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公顷,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 600万公顷,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公顷。

每年因土地污染减产粮食超过1 000万吨,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约200亿元。

土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土地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

土地污染导致生物产品品质不断下降。

因农田施用化肥,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砷、铬、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每年转化成为污染物而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 000万吨,农产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严重。

农膜污染土地面积超过780万公顷,残存的农膜对土地毛细管水起阻流作用,恶化土地物理性状,影响土地通气透水,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

土地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土地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3.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原因3.1来自工矿业废水的灌溉目前我国工矿业日排放污水超过1亿t,每年工矿业废水总量约有600亿t之多,相当于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一年流量。

更严重的是,80%以上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便流人江河湖海。

此外,城市生活及农村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厂、小染料厂等“十五小”企业每年也产生大量废水。

由于水资源严重污染,引用受污染的水资源或污水灌溉必然造成严重的耕地污染。

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镐、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耐,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h耐,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h耐。

3.2来自“空中杀手”酸雨的危害大多数植物适合在中性的土壤环境中生长,酸雨使土壤呈酸性,致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钾、钠、钙、铝等元素释放出来,使土壤肥力严重下降,日渐贫痔。

此外,酸雨还能阻碍土壤微生物繁殖,降低酶活性,进一步影响植物生长。

我国是世界上受酸雨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仅次于欧洲和北美,每年因酸雨造成经济损失达140亿元。

3.3化肥和农药的过量滥用现代农业过分依赖化肥、农药以获得高产,其带来的恶果是土壤有机物质降低、肥力下降、板结变硬,农产品品质也随之降低。

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超过世界平均用量的3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也高出美国1倍,而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每年还在无节制地增加。

据统计,我国遭受化肥和农药污染的耕地有2亿多亩。

3.4人来自工矿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多年来,由于环保意识薄弱,加上工业技术落后、资金不足,致使我国的工矿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堆积如山,造成大量土地污染和破坏。

其中,一是矿山建筑设施及废石、废渣、尾矿占用和污染了大量土地;二是城市生活垃圾堆放占用了大量土地,造成土地污染。

很多固体废物含有有毒物质,在雨水的作用下,渗人土地,滞留于土壤或与土壤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严重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甚至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内部的生态系统。

所以,在垃圾厂周围,土地肥力普遍下降,农作物减产绝收。

4.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状况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国有16.1%面积的土壤被污染了。

调查结果并没有直接给出土壤污染面积的数据,而是使用了点位超标率这一概念。

所谓点位超标率,是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

之所以使用点位超标率,是因为相对水体和大气污染而言,土壤性质差异较大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的分布情况有一定的困难。

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

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面对严峻的土壤环境形势,国家正在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

一是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根据国务院部署,环境保护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二是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土壤环境保护列入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

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以及相应的专家组。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法律草案。

三是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

在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将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目前已初步形成总体实施方案。

四是实施土壤修复工程。

国家将在典型地区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五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

国家将强化土壤环境监管职能,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管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投入品乱用、滥用问题,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和处理处置活动,以防止造成新的土壤污染。

5.我国土地污染治理措施5.1针对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治理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地中的存在状态,使其由活化态转为稳定态;二是从土地中除去重金属。

常采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的方法是热解吸法、电化学法和提取法。

针对有机物污染,用植物、细菌、真菌联合加速有机物降解。

针对无机物污染,利用植物修复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属从土地中带走。

5.2针对生物污染的土地土地生物污染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土地的吸附过程来完成,病原体进入土地后,一般会被土地吸附截留,一般土地表面积越大、pH越低、阳离子交换量越高,吸附病原体的数量就越多。

另外渗滤液流速、土地水分含量、病原体大小和土地溶液中可溶性有机物数量等因子都会影响病原体在土地中的保留及转移速度。

如果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子来降低土地病原体的吸附量,降低其在土地中的停留时间,就能减轻土地生物污染。

一些土地微生物也可以通过竞争和拮抗作用来消灭病原菌,我们可以考虑往污染土地中加入一些无害的微生物,改善土地质地、结构、温度、湿度、pH、有机质含量和植被等因子,以利于其生长,收到以生物治生物的效果,以消除土地生物污染。

5.3针对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土地放射性污染的间接防治法是先采用机械物理、化学、电化学和物理化学联合去污等方法对放射性污染水源、大型设备、车辆等去进行去污。

然后将放射性物焚烧、固化、掩埋,不让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土地。

5.4污染土地的综合治理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增强土地净化能力强化污染土地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调控土地氧化还原条件改变耕作制度,实行翻土和换土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5.5防治相关法律至今我国在土地污染的防治方面还没有专门立法,防治土地污染的法律基本上是空白,虽然若干法律中有一些零星规定,但分散而不系统、缺乏可操作,应该加强我国的土地污染防治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土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明确土地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尽快建立健全防治土地污染的制度、措施。

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强化对土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与公众参与机制。

第九组:应海天(组长)杨泽栋王桂兰傅立佳杨敏琪刘巧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