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2015年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文化联合测试试卷语文试题

江苏省2015年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文化联合测试试卷语文试题

江苏省2015年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文化联合测试试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未选择题,满分100分。

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语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校.勘(xiào) 谬.误(miù) 蛊.惑人心(gǔ)B.夯.实(hāng) 采撷.(jiě)运筹帷.幄(wěi)C.偌.大(nuó) 砥.砺(dǐ)拈.轻怕重(zhān)D.谄.媚(chǎn)搪塞.(sè)稗.官野史(b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承,农业现代化需要新型城镇化的幅射带动。

B .《圈子》《投其所好》等反腐题材的节目使201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生色不少。

C.近日,有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元宵节、重阳节能够成为法定假日。

D.终身教育渊远流长,在我国民间的古老俗语中就早已浸透着这样的教育理念。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先贤________君子品格,把象征高洁、清雅、虚心和气节的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人格化,称为“四君子”。

宋代以来,表现四君子品格的书画数不胜数,其繁盛景象让人________。

“君子”概念古老而鲜活,在当代社会也是________,在不同阶层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

A崇尚高山仰止耳熟能详B崇拜叹为观止耳熟能详C崇拜高山仰止妇孺皆知D崇尚叹为观止妇孺皆知4.把下列各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要适应这种发展,就需要对字形、语音等语言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规划。

②语言文字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给语言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③如果汉字和汉语自身存在着不可识别和不可理解的障碍,机器就无法实现其识别和理解的目的。

④计算机对汉字和汉语语音的识别,对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都有赖于汉字和汉语自身的可识别性和可理解性。

⑤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②⑤①④③B.④③①②⑤C.②①④③⑤D.④③⑤①②5.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对某市居民私家车停车情况展开调查。

对下面两幅图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你对道路计时车位收费标准怎么看?收费标准偏低1.8%收费标准偏高76.1% 收费标准合理22.1%②如果你有私家车,一般会选择在哪里停车?租用道路计时车位租用停车场或单位车位0.9%3.6%自己购买车位20.7%寻找免费车位28.7%租用小区车位46.1%A大部分被调查认为道路计时车位收费标准不合理。

B相比自己购买车位,更多被调查者选择寻找免费车位。

C不到五成的被调查者选择租用车位停放私家车。

D被调查者很少考虑租用道路计时车位可能跟收费偏高有关。

二、名句名篇默写(9分)6.背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

(《论语》)(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3)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5)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在横线处写出相应句子。

(任.选.三.处.)(3分)唐诗中有许多与旅途有关的名句。

如:(1)“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孟浩然《宿建德江》),刻画了江边景物的空临凄清;(2)“日暮苍山远,________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了山中傍晚的渺远寒冷;(3)“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李白《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出发时的欢快愉悦;(4)“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张继《枫桥夜泊》),抒发了夜宿时的孤寂愁苦。

诵读这些作品,可以体会诗人的人生况味。

三、文言文阅读(16分)武商平墓表方苞先兄百川所与为朋友凡.三数人,而商平武君其一焉。

君文学无绝殊者,貌芚而言譅,虽二三君子与久故者,时用为嘲谑,而先兄独重之。

君性耿介,非其义,一毫不取。

授徒多人,岁入不过三十金,冬常寒,衣冠敞履穿,而力孝养亲无违志。

其父老矣,不事《诗》《书》,非博赛,冬日焦然。

每失负,从亲交丐贷,君随而私偿.之,率以为常。

父大安,以为于家无累也。

少为诸生,攻举业,及交先兄,始发愤,笃专于经、史。

近六十,益刻苦,昼夜危坐,钻砺不自休。

余谓:“君非亲学时矣!”君曰:“吾乃今之学之意,岂可以老弃哉?”始君以贫不能养,欲客游四方。

余戒以养未必遂,徒为父母优。

君用此忍冻馁,未尝一日离奇亲。

君父年九十余。

君之殁,后其父七阅月。

君殁而家散,一子幼,茕.无依。

自众人观之,天之于君,可谓酷矣!而自君言之则于亲无愧心于身无恨事抑岂为不得于天者哉?君讳文衡,溧水县岁贡生,以康熙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卒。

(选自《方苞集》,有删改){注} ①芚(chūn):谨厚的样子。

譅(sè):语言不流畅。

②博赛:棋类游戏,这里指赌博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兄百川所与为朋友凡.三数人凡:总共B.君随而私偿.之偿:满足C.昼夜危.坐危:端正D.一子幼,茕.无依茕:孤独9.下列对武商平生平事迹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才华一般,常被他的朋友嘲笑,却受到方苞的兄长的敬重B尽管所教学生人数不多,收入有限,但从来不取不义之财C孝敬父母尽心尽力,没有让年老的父亲因赌博输钱而欠债D从小就专门攻读经史之学,上了年纪之后更加孜孜不倦。

E在他的父亲去世七个月后也离开了人世,从此家庭破散。

10.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限.三.处.)(3分)而自君言之则于亲无愧心于身无恨事抑岂为不得于天者哉?11.把天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父大安,以为于家无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乃今之学之意,岂可以老弃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电视剧的文化坚守胡占凡在电视传播方式当中,变化最多、最快的莫过于电视节目和栏目,可以用“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开且落”来形容。

但电视剧是个例外,它是一棵常青树,多年来稳扎稳打、长盛不衰,至少到目前还是如此。

电视剧靠什么把中国的观众牢牢地粘在电视机前面几十年?它的魅力在哪里?电视剧这种大众艺术形式对中国老百姓的吸引力越是超乎想象。

一部电视剧可以风靡全国,成为全家茶余饭后、网上网下的公共话题,这种文化现象恐怕在 世界其他国家里不多。

我们的民族文化骨子里本来就有电视剧赖以成长的丰厚土壤和养分,比如说,以“且听下回分解”为标识的评书这种连本式的讲述方式。

懂得了中国老百姓的欣赏习惯,才会懂得该怎么样去创作电视剧、创作什么样的电视剧。

事实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逃不出它的社会文化心理的边界。

中国第一部《一口菜饼子》诞生至今也就五十多年的时间,比西方晚了几近三十年,但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

出现如此长盛不衰、方兴未艾的局面,或许在于电视剧这种兼容了喜剧、文学、音乐、舞蹈、电影、绘画、舞台艺术等诸多传统文艺元素的高级表达方式,天然的具备有了娱乐、审美、宣泄、心里补偿和提升素养等多重功能从而契合了中国老百姓的心理需求,使得中国老百姓毫无障碍的接受并喜欢上了这种艺术形态,电视剧题材的无限性、事业的广阔性,使得它有能力承当传播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任何先进文化的使命。

几千年深沉厚重的文明史、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生动实践,乃至家长里短、儿女情长,都可以在电视剧中看到了自身的生存写照,找到了文化与审美上的共振点,与虚拟的剧中形象同喜同悲,或哭天抹泪,或开怀大笑,或唏嘘慨叹,电视剧就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悄悄的完成了它文化使者、美国逝者的功能。

电视剧大红大紫的文化魅力当然无法掩盖它的瑕疵,如格调不高、品味欠缺、“拒绝深刻”和“泛娱乐化”等。

直至当下,电视剧生存与审美的争论仍在进行着“拉锯战”,但电视剧作为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始终乃至永远都是电视剧美学的核心所在,这一铁律不容置喙。

2011 年我国产出的电视剧达近一万五千集,但精品稀缺,而题材雷同、跟风严重、文化品位降低等问题则相当突出。

为何泱泱大国、名家如云却少见好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由于市场经济副作用的冲击,金钱和名利的诱惑,很多创作者不甘心坐冷板凳,再也没有十年磨一剑的文化追求与执着。

于是,以名家创作之名,行雇佣枪手之实,使电视剧“掺水”大行其道,严重伤害了电视剧的文化品质与审美情趣,使文化沦为金钱的俘虏。

朴素的讲,从事电视剧工作就要对这门艺术负责,对广大观众负责,对中国文化未来负责。

谁都知道,电视剧除了向观众讲故事和愉悦身心外,还始终传播着价值观。

丢掉了文化坚守,电视剧创作者可谓罪莫大焉。

(选自《戏里剧外:电视剧美学漫笔》,有删改)12.第二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作者认为,电视剧吸引中国老百姓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一句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含义。

(4分)(1)电视剧生存与审美的争论仍在进行着“拉.锯.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很多创作者不甘心坐.冷.板.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结合本文,请从两个不同角度简述电视剧应该怎样做到文化坚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作文(40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