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2012年的GDP构成分析

中国2012年的GDP构成分析

宏观经济学作业学生姓名:**学号:S*********** 年级:2013 MBA 秋季班燕山大学MBA教育中心中国2012年的GDP构成分析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按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6.3125计算,约合82268.83亿美元,同比增长7.8%;人均GDP约6091美元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最终消费对GDP贡献是51.8%,资本形成贡献50.4%,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贡献-2.2%。

全年最终消费对GDP贡献是51.8%,资本形成贡献50.4%,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贡献-2.2%。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6%,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集体企业增长7.1%,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轻工业增长10.1%。

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比上年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中部地区增长11.3%,西部地区增长12.6%。

分产品看,全年471种工业产品中有345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

其中,发电量增长4.7%,粗钢增长3.1%,钢材增长7.7%,水泥增长7.4%,十种有色金属增长9.3%,焦炭增长5.2%,硫酸(折100%)增长4.8%,烧碱(折100%)增长3.8%,化学纤维增长11.8%,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11.7%,集成电路增长9.3%,汽车增长6.3%,其中轿车增长8.3%,乙烯下降2.5%,平板玻璃下降3.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0%,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2012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0.87%。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23694亿元,增长14.7%;民间投资223982亿元,增长24.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17.8%,中部地区增长25.8%,西部地区增长24.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2%;第二产业投资158672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投资197159亿元,增长20.6%。

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54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采矿业投资13129亿元,增长11.8%;制造业投资124971亿元,增长2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6536亿元,增长12.8%。

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58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9%)。

增速比上年回落11.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1.4%,回落18.9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566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5%。

其中,国内贷款增长13.2%,自筹资金增长11.7%,利用外资下降48.8%,其他资金增长14.7%。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1129亿元,增长14.6%。

2012年进出口总额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增速比上年回落16.3个百分点。

出口20489.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

进出口相抵,顺差2311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2009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加工贸易进出口13439.5亿美元,增长3.0%。

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9880.1亿美元,增长7.7%;加工贸易出口8627.8亿美元,增长3.3%。

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10218.2亿美元,增长1.4%;加工贸易进口4811.7亿美元,增长2.4%。

2012年12月份,进出口总额366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其中出口1992.3亿美元,增长14.1%;进口1676.1亿美元,增长6.0%。

中国1980--2011年的GDP变化趋势及增长趋势分析在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推动下,1984年经济增长率上升到15.2%,1986年回调到8%左右,形成第7个周期。

1987年、1988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上升到11.6%和11.3%。

1988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到18.8%。

在调整中,经济增长率在1989年、1990年分别下降到4.1%和3.8%。

这是第8个周期。

1991年,经济增长率回升到9.2%。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然而,由于当时改革开放才十来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根本转型,原有体制下的投资饥渴、片面追求速度的弊端还没有被克服。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很快冲到14.2%的高峰,出现经济过热现象。

1994年,居民消费价格滞后上涨到24.1%。

在治理经济过热中,1993年下半年至1996年,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既大幅度地降低了物价涨幅,又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

随后,又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克服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1999年,经济增长率平稳回落到7.6%,结束了第9个周期。

从2000年起,进入现在的第10个周期,到2007年,经济增长率连续8年处于8%以上至13%的上升通道内。

这8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4%、8.3%、9.1%、10%、10.1%、10.4%、11.6%和13%。

2008年和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国际国内四重调整的叠加,即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后的调整与国内经济周期性的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周期性衰退和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迅猛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带来的世界范围大调整相叠加。

2008年,经济增长率回落到9%。

2009年,预计回落至8%左右,完成第10个周期。

2009年比上年增长8.7%,2009年初,国际权威机构不断调低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特别是在1月份,中国进出口同比下降了43.1%,财政收入下降了1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在一季度大跌37%,而CPI和PPI在一季度双双进入了负数时代,。

然而这几个数据到了2009年12月的时候,却发生了井喷般的逆转:进出口同比大增32.7%,其中出口1307.3亿元,月度出口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中国一举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国;财政收入5000多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6.5%,创下了本世纪以来的新高。

2010年GDP增长10.3%,说明我国经济已经走出了恢复性增长的阶段。

宏观经济保持增长的工作告一段落,经济开始向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阶段迈进。

全年GDP能保持高速增长,和2010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反弹(和三季度相比)有很大关系。

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出口和消费对我国全年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经济增长的两大火车头。

刘元春指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近十年来头一次超过了投资。

2011年GDP比上年增长9.2%。

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仍在继续,发达经济体复苏步履维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仍然不断发酵和扩散,对于国内,经济虽然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但是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随之逐渐表现出来,供给趋紧、通胀压力等都十分紧密的影响着我国2011年的经济运行状况。

2012年GDP增长7.8%。

欧债危机仍然没有找到稳定解决的有效办法,欧元区大部分国家增长动力疲弱;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成长显著低于预期和国内挤压房地产泡沫行动的拖累,中国的经济增速滑落至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2011年CPI、PPI、PMI分析2012年CPI分析2012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涨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2.5%。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4.8%,烟酒及用品上涨2.9%,衣着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0%,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5%,居住上涨2.1%。

另外,2012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7%;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1.8%。

2012年PPI分析2012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1.8%。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2.7%,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6.1%,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4%,加工工业价格下降2.5%。

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9%,衣着价格上涨1.3%,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8%,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8%。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下降8.4%,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3.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燃料动力类价格均下降2.5%,纺织原料类价格下降1.5%,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1.6%。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1%,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2%,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1%。

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0.1%,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持平(涨跌幅度为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农副产品价格环比上涨0.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纺织原料类价格均上涨0.1%,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持平(涨跌幅度为0),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0.4%,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0.3%。

2011年PMI分析2012年制造业PMI均值为50.7%,低于历史均值2.1个百分点,低于2007年的最高点4.3个百分点,仅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最低点0.6个百分点,从制造业PMI历史数据看,我国制造业经济整体上增速减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