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第二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理论依据

3第二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理论依据

等价交换、实质上的等价交换”这一论点? • 该文怎样论述“以国际价值为基础进行的国际分工与贸易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利”这一论点? • 该文认为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国际价值理论面临哪些新课题? • 该文如何论述:“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国际价值作用的范围
扩大,国际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发生重要变化”这一论 点? • 该文如何论述:“生产要素的范围不断扩充,国际价值的创 造具有新特点”这一论点? • 该文如何论述:“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和差别化需求对当代 国际分工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国际价值的分配”这一论 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怎样看待马克思国际价值论与李嘉图比较利益论的关系?
• 应当以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为理论依据 • 应当以比较利益原则为理论依据 • 认为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可以被看作源于
比较利益论又不同于比较利益论
第三节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我国对外贸易
•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陷阱
第二章 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理论 • 第二节 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 • 第三节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对外贸易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理论
中国对外贸易 理论思想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国际大循环理论
• 理论的内容 – 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国际大循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 目的在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外汇短缺问题
• 理论的要点 – 利用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沿海加工业的发展坚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 – 主张劳动密集型产业-重工业-农业的经济发展顺序
Opportunity cost
• 机会成本是指一国特定有限的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以上不同 商品时的选择成本,即一种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品时,等 于牺牲了用同一资源生产另外各类商品的机会.
比较利益学说的内涵可以表述为 “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Exchange area
• 对于交换中的各国,本国生产某一特定商品的劳 动耗费成本成为对外交换活动的衡量标准,两国 之间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劳动耗费量之间会形成 一个区间,这个区间却所谓“交换区间”。
–科学合理性:国际分工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进步 的标志
–不平等性:国际分工的带有强制、畸形和的性质 和特征
• 商品在国内交换时,以国内价值作为衡量尺度,而 在国际交换时,以国际价值作为衡量尺度。
• 各种商品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尺度之间存在着不同的 比例关系,在充分竞争条件下,按国际价格进行的 交换可以使双方达到互利。
绝对成本论 相对成本论 要素比例学说
比较优势理论
理解比较利益
比较利益
• 比较利益产生的原理:
– 贸易的互利性
• 比较利益的内涵:
– 比较优势论
• 比较利益的基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劳动价值论
哈伯勒的机会成本能够较好地解释 “贸易互利性” 他认为:一国应当对本国适于生产的产品与 资源状况进行比较,选择牺牲机会成本大的商 品而生产机会成本小的商品,以此参与国 际分工.

• 对裁缝而言,只要一件衣服(5小时)可换多于2.5 盒面包(即一件衣服≥2.5盒面包,或1盒面包≤0.4 件衣服),他就愿意交换。
• 5小时可做2.5盒面包 • 1盒面包需要2小时,则1小时可做0.5盒面
包,则5小时可做2.5盒面包 • 对面包师而言,只要一件衣服(6小时)可用少于6
盒面包来交换(即一件衣服≤6 盒面包,或 1盒面包 ≥0.167件衣服),他就愿意交换
中国对外贸易 理论的实践
梯度开放战略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是否参与国际分工?
• 赞成参与国际分工 –有条件地肯定比较利益说
• 同意参与国际分工 –认为不能以“比较利益说”为指导
• 反对参与国际分工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研究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经济理论 –国际大循环理论 –外向型经济发展理论
• 竞争优势理论 –企业及产业竞争优势 –产业及国家竞争优势
•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第二节 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
• 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两重性
•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 –价值规律作用于国际市场
•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特殊经济部门
• 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一开始就存在着两重性:
• 6小时可以做6盒面包 • 1盒面包需要1小时,则6小时可做6盒面包 • 衣服的交换区间为: • 2.5 盒面包-6盒面包 • 面包的交换区间为: • 0.167件衣服-0.4件衣服
劳动价值论
• 通过劳动耗费的差异来论述国际贸易的起源。 • 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即商品的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
Doctrine of absolute cost
• 绝对成本论认为:应该按照生产成本绝对差异进行国 际分工和自由贸易 –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认为每个国 家或地区都有对自己有利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 ,如果各国各地区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 行生产,然后将产品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将会 使各国、各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 效的利用
• 理论的意义 – 为确立“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为从 “赶超战略”过渡到 “出口导向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 把生产经营的两头(即:原材料的采购及产品的 销售)放到国际市场上去,以解决沿海与内地在 这两个方面的矛盾。
外向型经济发展理论
• 理论要点: –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扩大出口为中心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 –主张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主张建立健全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 秩序及经济运行机制
作业导读
•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生产自己发展经济所需要 的一切,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特殊部门,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同国外实现实物形态的转换, 即可以把生产资料转化为消费资料,把一种国内 有余的生产资料转换为另一种国内短缺的生产资 料。
作业导读
• 该文怎样论述了“国际价值理论是一种对外开放理论”的? • 该文怎样论述“发达国家与后进国家间进行的是形式上的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