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有灵魂的学生》读后感

《培养有灵魂的学生》读后感

《培养有灵魂的学生》读后感
培育有灵魂的学生,“爱”则是教育的出发点。

既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那么,就要把学生当“人”来教育。

要俯下身子,做学生倾诉心声的听众。

快乐分享,困难分担,学会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友好关系并学会聆听、沟通、理解。

如今的教育并不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也不缺少教育思想和教育著作,更不缺少教授和博导,惟独缺少“灵魂”。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感,认真、踏实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把努力培育有灵魂的学生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目标。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从课堂做起,例如:平时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有些学生不自信,课堂中学习的歌曲不能自信的单独演唱;课堂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敢举手发言,对自己的答案产生疑惑。

不敢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对或错,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开阔学生思路,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目的首先是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对自己的表演及创造歌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让那些已有表演想法的同学对学习的歌曲进行审视、梳理,让自己的歌声唱的更动听;更富有表现
力的给大家展现出来;其次,是让学生的歌曲理论学习欲望随着时间在逐渐累积。

这样,学生才真正的对这堂课的知识进行了自我的消化,做到了一名有灵魂的学生。

而不是在教学中教师不知不觉成为仅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成为无个性、无思想的“复印机”。

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关系;这样的教学、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此语强调了教育的真谛就是教人求真。

所以我们不同学科的任课教师都应该承担起培养有灵魂的学生!特别是音乐教师,现在是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应多才多艺,把学生的艺术特长展现出来,同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

培育有灵魂的学生,我认为,不但培养有“灵魂”的学生还要就是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出发,培育品德优秀的学生。

学生,不是我们生产的机器,是个活生生的人,老师,也不仅仅是个带徒弟的技师,技术掌握到手就可以了,就能凭手艺赚钱吃饭了,这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我们作为教育者,不仅要使学生能掌握知识,更能把自己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在社会中发挥力作用,为祖国尽自己的力量,去圆自己的理想梦,大家的梦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梦,我们华夏儿女的中国梦!
做为一名一线的教育者,我有自己的想法,并有自己的
切身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对孩子的依赖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作为教育者的使命感。

教育者的对象就是学生,你如果处处想不到学生,心中无学生,那么,也就失去了教育者的责任感,也就失职了。

同时,我觉得反着说也应该是正确的。

要让学生对你产生依赖之情,起码是情感上的。

学生如果对你老师在情感上产生了依赖之情,那么,你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德育工作就已完成了一半,效果已经达到了一半。

如果学生对老师无情感上的依赖,那么,你不止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即使如此,也不见得起多大作用,最怕地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他还一副茫然状,沟通效果不理想。

因此,本着这个原则,我在做学生的德育工作之前,一定要先把他的情况了解清楚,不能学生一犯错误只是就事论事、草草处理完结束,争取达到一定的效果,说到学生的心里去。

我们学校学生外来务工比较多,处于薄弱学校,学生的有很多。

有相当多的学生家庭并不富裕,父母打工在外,勤勤恳恳,也只够一家人糊口,也有个别孩子们不懂事,不珍惜走进校园上学来之不易,这种情况下的孩子我往往会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家境的处境,教育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从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父母挣钱的不容
易,珍惜上学的机会,好好学习,长大有出头之地为父母争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从学习上或德育上都要培养有灵魂的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