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库(DB):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型,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也是一个系统软件。
4.数据库系统(DBS):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5.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7.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两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和物理模型。
8.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静态)、数据操作(动态)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9.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
10.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11.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最著名最为常用的是P.P.S.Chen于1976年提出的实体—联系方法(E-R法),也称为E-R模型。
12.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逻辑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
13.层次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是IBM公司的IMS数据库管理系统。
14.层次模型的两个条件: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15.层次模型数据的存储常常是和数据之间联系的存储结合在一起的,常用的实现方法有两种:邻接法、链接法。
16.网状数据模型的典型代表是DBTG系统,亦称CODASYL系统。
17.在数据库中,把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集合称为网状模型: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18.1970年美国IBM公司San Jose研究室的研究员E.F.Codd首次提出了数据库系统的关系模型,开创了数据库关系方法和关系数据理论的研究,为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于E.F.Codd的杰出工作,他于1981年获得ACM图灵奖。
19.关系模型与以往的模型不同,它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
20.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内模式三级构成。
21.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内模式/模式映像。
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2.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23.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系统结构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第二章1.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非常简单,只包含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
2.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3.笛卡尔积是域上面的一种集合运算,定义一组域D1=导师集合{张清玫,刘逸}D2=专业集合{计算机专业,信息专业}D3=研究生集合{李勇,刘晨,王敏}则D1,D2,D3的笛卡尔积为:D1×D2×D3={(张清玫,计算机专业,李勇),(张清玫,计算机专业,刘晨)(张清玫,计算机专业,王敏),(张清玫,信息专业,李勇)(张清玫,信息专业,刘晨),(张清玫,信息专业,王敏)(刘逸,计算机专业,李勇),(刘逸,计算机专业,刘晨)(刘逸,计算机专业,王敏),(刘逸,信息专业,李勇)(刘逸,信息专业,刘晨),(刘逸,信息专业,王敏)}4.定义D1×D2×......×D n的子集叫做在域D1、D2、......、Dn上的关系,表示为R(D1,D2,......,Dn)(R表示关系的名字,n是关系的目或度,当n=1时,称该关系为单元关系或一元关系当n=2时,称该关系为二元关系)5.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的标识一个元祖,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
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是这个关系的候选码,称为全码。
6.第一范式:在关系模型的规范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一个不可分的数据项。
7. 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
它可以形式化的表示为R(U,D,DOM,F)8. 5种基本操作: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尔积。
9.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关系代数语言例如ISBL、关系演算语言(元祖关系演算语言例如APLHA/QUEL,域关系演算语言例如QBE)、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例如SQL。
10. 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规定主码)、参照完整性(规定外码)、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其中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被称作是关系的两个不变性,应该由关系系统自动支持。
11.实体完整性规则:若属性(只一个或一组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A不能取空值。
12.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或者取空值(属性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祖的主码值。
13.传统的集合运算:并(R∪S)、差(R-S)、交(R∩S)、笛卡尔积(R×S)。
用交表示差:R∩S=R-(R-S)14.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连接,除运算等。
15. 选择又称为限制:σF(R)={t|t∈R∩F(t)=‘真’}16. 选择查询信息系(IS系)全体学生:σsdept=‘Is’(Student)或σ5=‘Is’(Student)查询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σSage《20(Student)或σ4《20(Student)17.投影:关系R上的投影是从R中选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πA(R)={t[A]| t∈R}查询学生的姓名和所在系,即求Student关系上学生姓名和所在系两个属性上的投影。
πSname,Sdept(Student) 或π2, 5(Student)18.连接也称θ连接:一般连接:R▷◁S={t r t S| t r∈RΛt S∈SΛt r[A] θt S[B]}等值连接:R▷◁S={t r t S| t r∈RΛt S∈SΛt r[A] =t S[B]}自然连接:R▷◁S={t r t S| t r∈RΛt S∈SΛt r[B] =t S[B]}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中的属性列去掉。
第三章(重点复习!)1、基本标的定义、删除与修改(详见P84-88例5-例12)2、数据查询(P91-114)3、数据更新(P115-118)4、视图: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导出的表。
它与基本表不同,是一个虚表,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原来的基本表中。
所以基本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从视图中查询出的数据也就随之改变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视图就像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看到数据库中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及其变化。
5、建立视图、删除视图、查询视图、更新视图。
(P119-125)第四章1、计算机以及信息安全技术方面有一系列的安全标准,最有影响的当推TCSEC和CC这两个标准。
2、用户标识和鉴别是系统提供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
3、GRANT语句向用户授予权限,REVOKE语句收回授予的权限。
4、P137-140的例题。
第五章1、关系模型的实体完整性CREATE TABLE中用PRIMARY KEY 定义关系的主码。
(主码约束)2、主码特点:不允许空;不允许重复。
3、例一: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9) PRIMARY KEY,Sname CHAR(20)NOT NULL,Ssex CHAR(2),Sage SMALLINT,Sdept CHAR(20));4、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在CREATE TABLE中用FOREIGN KEY短语定义外码。
5、例三:CREATE TABLE SC(Sno CHAR(9) NOT NULL,Cno CHAR(4)NOT NULL,Grade SMALLINT,PRIMARY KEY (Sno,Cno),FOREIGN KEY (Sno)REFERENCES Student (Sno),FOREIGN KEY (Cno)REFERENCES Student (Cno),);6、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属性上的约束条件:列值非空(NOT NULL短语);列值唯一(UNIQUE短语);检查列值是否满足一个布尔表达式(CHECK短语)。
7、例五:CREATE TABLE SC(Sno CHAR(9) NOT NULL,Cno CHAR(4)NOT NULL,Grade SMALLINT NOT NULL,PRIMARY KEY (Sno,Cno),::);例6:CREATE TABLE DEPT(Deptno NUMERIC(2),Dname CHAR(9)UNIQUE,Location CAHR(10),PRIMARY KEY (Deptno),);例7: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9) PRIMARY KEY,Sname CHAR(20)NOT NULL,Ssex CHAR(2)CHECK(Ssex IN (’男’,’女’)),Sage SMALLINT,Sdept CHAR(20));第六章1、关系,作为一张二维表,对它有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满足了这个条件的关系模式就属于第一范式(1NF)。
2、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种类型的数据依赖,其中最重要的是函数依赖和多值依赖。
3、在一个关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数据冗余太大(比如,每一个系的系主任姓名重复出现,重复次数与该系所有学生的所有课程成绩出现次数相同);更新异常(更新后数据不一致);插入异常(想要插入的数据插不进去);删除异常(把本不必要删除的数据一并删除了)。
4、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5、X→Y,但Y X,则称X→Y是非平凡的函数依赖。
6、X→Y,但Y X,则称X→Y是平凡的函数依赖。
7、若X→Y,则X称为这个函数依赖的决定属性组,也称为决定因素。
8、若X→Y,Y→X,则记做X←→Y。
9、若Y不函数依赖于X,则记作X Y。
10、在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X’Y,则称Y对X完全函数依赖,记做X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