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案例案例(一)一天晚上,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按照惯例走进职工餐厅与职工一起就餐、聊天。
他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以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们的良好关系。
这天,盛田昭夫忽然发现一位年轻职工郁郁寡欢,满腹心事,闷头吃饭,谁也不理。
于是,盛田昭夫就主动坐在这名员工对面,与他攀谈。
几杯酒下肚之后,这个员工终于开口了:“我毕业于东京大学,有一份待遇十分优厚的工作。
但是,进入索尼之前,对索尼公司崇拜得发狂。
当时,我认为我进入索尼,是我一生的最佳选择。
但是,现在才发现,我不是在为索尼工作,而是为课长干活。
坦率地说,我这位课长是个无能之辈,更可悲的是,我所有的行动与建议都得课长批准。
我自己的一些小发明与改进,课长不仅不支持,不解释,还挖苦我赖蛤蟆想吃天鹅肉,有野心。
对我来说,这名课长就是索尼。
我十分泄气,心灰意冷。
这就是索尼?这就是我的索尼?我居然要放弃了那份优厚的工作来到这种地方!”这番话令盛田昭夫十分震惊,他想,类似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员工中恐怕不少,管理者应该关心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处境,不能堵塞他们的上进之路,于是产生了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的想法。
之后,索尼公司开始每周出版一次内部小报,刊登公司各部门的“求人广告”,员工可以自由而秘密地前去应聘,他们的上司无权阻止。
另外,索尼原则上每隔两年就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人才,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动地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
在索尼公司实行内部招聘制度以后,有能力的人才大多能找到自己较中意的岗位,而且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发现那些“流出”人才的上司所存在的问题。
案例(二):蒋大奎和陆谟经过三年苦读,获得了MBA学位。
1996年初,他俩想自己出去闯天下,自立门户,二人分析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又做过初步市场调研后,决定涉足中、短途公路物资运输。
经过筹备,办起了“神驼物资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决定,先小规模试探,买下三台旧卡车,择吉开张。
蒋、陆两人既兴奋又不安,但他们学的是MBA,对管理理论是熟悉的,知道应该先务虚,再务实,即先制定公司文化与战略这些“软件”,再搞运营、销售,公关等这些“硬件”。
他们观察本地公路运输服务业,觉得彼此差异不大,没有特色,这正犯兵家之大忌。
神驼必须创造自己独有的特色!经仔细推敲,决定“神驼”就是要在服务方面出类拔萃。
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适当的人来保证。
蒋、陆二入觉得在这创业阶段,公司结构与人员都必须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为此,组织结构只设两层,他俩都不要助理和秘书,直接一抓到底。
分配上基本是平均的,工资也属行业中等,但奖金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部分奖金不发现金,改取优惠价折算的本企业股票。
基层的职工只分内、外勤,外勤即司机和押送员,内勤则是分管职能工作的职员,他们的岗位职责并不太明确,而是编成自治小组,高度自主。
有活一起干,有福一同享,分工含混可多学技能知识,锻炼成多面手。
为此,他们在选聘职工时十分仔细,并轮流向他们介绍公司的宗旨和目标。
头半年确实很辛苦,但似乎是得大于失的。
这种团结一致,拼命向前的气势和决心,确实使“神驼”服务质量在用户中一枝独秀,口碑载道。
一开始是派人上门招引用户,半年下来,反是用户来登门恳请提供服务,用户们还辗转相告,层层推荐.“神驼”的业务滚雪球似地增长,蒋、陆二人已有些应接不暇了。
案例(三):是什么造就了西门子150多年的辉煌?高质量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不断创业和创新以及高效的人才培训被认为是西门子成功的关键。
在人才培训方面,西门子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培训体系。
西门子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根本目标是使他们能够从容应付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为此,西门子为员工设计了各种各样高效的培训,这些培训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三种:(1)新员工培训;(2)大学精英培训;(3)员工在职培训。
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培训又称第一职业培训。
在德国,一般15岁到20岁的年轻人,如果中学毕业以后没能进入大学,要想工作,必须先在企业接受3年左右的第一职业培训。
在第一职业培训期间,学生要接受双轨制教育:一周工作5天,其总3天在企业接收工作培训,另外2天在职业学校学习知识。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工厂学到基本的熟练技巧和技术,和伙伴们一起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可以在职业学校受到相关基础知识教育。
通过接近真刀实枪的作业,他们的职业能力及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由于企业内部的培训设施基本上使用的是技术最先进的培训设施,保证了第一职业培训的高水平,因此第一职业教育证书在德国经济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由于第一职业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年轻人进入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深受年轻人欢迎。
在德国,中学毕业生中的60%~70%接受第一职业培训,20%~30%选择上大学。
西门子早在1922年就拨专款设立了专门用于培训工人的“学徒基金”。
现在公司在全球拥有60多个培训场所,如在公司总部慕尼黑设有韦尔纳·冯·西门子学院,在爱尔兰设有技术助理学院,他们都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每年培训经费近8亿马克。
目前共有10000名学徒接受第一职业培训,大约占员工总数的5%,他们学习工商知识和技术,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生产一线工作。
在中国,西门子与北京市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合作,共同建立了北京技术培训中心,西门子投资4000万马克。
合同规定,中心在合同期内负责为西门子在华建立的合资企业提供人员培训,目前该中心每年可以对800人进行培训。
第一职业培训(新员工培训)保证了员工一正式进入公司就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精英培训西门子计划每年在全球接受3000名左右的大学生,为了利用这些宝贵的人才,西门子也制定了专门的计划。
西门子注意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增强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公司同各国高校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学生和老师安排活动,并无偿提供实习场所和教学场所,举办报告会等。
199 5年4月,西门子在北京成立了“高校联络处”,开始与高校建立稳定而持久的伙伴关系,加强与高校教师、学生及各院系、研究所的联系和沟通。
西门子每年在重点院校颁发300多项奖学金,并为优秀学生提供毕业后在西门子求职的指导和帮助,“高校联络处”也因而被称为西门子和高校沟通的桥梁。
进入西门子的大学毕业生首先要接受综合考核,考核内容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公司根据考核的结果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
此外,西门子还从大学生中选出30名尖子进行专门培训,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培训时间为10个月,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让他们全面熟悉企业的情况,学会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第二阶段,让他们进入一些商务领域工作,全面熟悉本企业的产品,并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第三阶段,将他们安排到下属企业(包括境外企业)承担具体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获取实践经验和知识技能。
目前,西门子共有400多名这种“精英”,其中四分之一在接受海外培训或在国外工作。
大学精英培训计划为西门子储备了大量管理人员。
员工在职培训西门子人才培训的第三个部分是员工在职培训。
西门子公司认为,在世界性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在革新、颇具灵活性和长期性的商务活动中,人是最主要的力量,知识和技术必须不断更新、换代,才能跟上商业环境以及新兴技术的发展步伐,所以公司正在努力走上一个“学习型企业”之路。
为此,西门子特别重视员工的在职培训,在公司每年投入的8亿马克培训费中,有60%用于员工在职培训。
西门子员工的在职培训和进修主要有两种形式:西门子管理教程和西门子员工再培训计划,其中管理教程培训尤以独特和有效闻名。
李白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月亮,必须得抬头看,不然你看见的月只是水中月,而思故乡,必须得低头,看着脚下的土地,土地连结深情,传递的思念感应才会自然。
可见,李白对抬头和低头,有看似经典的认识,只是李白的脖颈不听使唤,该低头时却抬头,该抬头时却低头,搞得李白一辈子光碰头,有时被摔的鼻青脸肿的,但这时的李白爱喝酒,喝了酒就疯疯癫癫的,于是,李白就借着痛感籍着癫意把一肚子的酒吐出来,成就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
48人的脑袋瓜不过三斤半,由于低头和抬头的缘故,造成有的人头成了“巨头”,而有的人头却成了“狗头”,还要来一点狗血喷头……唉,看来抬头与低头之间的学问确实太高深了,像我这样的孺子是搞不明白的,只能是舔一舔皮毛而已写作时,只与写作为伴,就能听到内心的声音,飘忽的灵感也能捕捉,笔下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和思想。
就我为例,大学期间,常一个人钻在图书馆,早进晚出,看完一本书,常有感悟到笔尖,亦能有几篇散文杂评登报。
毕业后,到西双版纳工作,与内心的对话少之又少,每日工作之余,与友聚餐、喝酒、烧烤,不到凌晨绝不不回家,回家即一头醉晕埋进被子,日复一日,丧失了与灵魂独处的时间,自然再无创作灵感。
写作的人,几乎都远离正常人生活,也不遵守惯常的生活秩序。
安妮宝贝曾说,只有死去的繁华,能让我安静,所以,她常在黑暗中敲打键盘。
太温馨的生活,亦会使写作者陷于温柔之乡,懒得思考,更懒得动笔,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因为忽略家,忽略妻女,造成与林达的婚姻不睦,这或许不能怨路遥,因为他是个真正的写作者,是写作对孤独的需要,离间了他们的感情。
张爱玲,荒原上的孤独者,以23岁的人生阅历对人性作出冷酷、深邃、老道的剖析,生逢苍凉时代的孤独,成就了她文坛奇女的地位。
一代文学大师川端康成亦是孤独成就了他,出生不久,父母去世,7岁,祖母去世,10岁,姐姐去世,14岁,祖父去世,孤独是他500多篇小说永远的笔调,最终,他也选择在孤独中毁灭了自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在我少年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牵着一头牛或者羊,在四面看不到人的荒凉土地上孤独地生存。
饥饿和孤独是我写作的源泉。
所以说,很多人不是写不出来东西,只是缺乏独处的机会,一旦自处,孤独,下笔,无需微言大义,只需直言生活,定会渐渐文思汹涌,像有神魔推动。
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能让人打开灵感的黑匣子,在里面不能看到多少美好东西,却能自由的在一片完全属于自己内在精神空间翱翔,在孤独中煎熬自己、消耗自己的过程,亦生脱胎换骨升华自己的过程。
孤独的写作,让文学变得更具魅力。
所以,从现在开始,告别与日同醉,除去浮华,静下心来,提起笔与自己谈心,与孤独相伴,这是个决绝的行动,但是伟大作品都来自于孤独的写作,出自于决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