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控制点及质量保证措施为保质保量的完成晋红高速公路项目施工任务,我部依科学管理狠抓施工质量的原则,加强现场管理,有重点有秩序的开展工作,结合自身工程特点总结了施工当中的重难点项目,建立了质量控制点清单以及相应的保证措施。
一、控制原则质量控制点的选择可以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部位,也可以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或某一环节。
选择时要根据对重要的质量特性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选择质量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重点的质量因素作为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和预控。
质量控制点的选择要准确、有效。
为此,一方面需要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进行选择,另一方面也要集思广议,集中群体智慧由有关人员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
1.设置质量控制点,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性影响的大小,危害程度以及其质量保证的大小而定。
以下内容必须设立质量控制点:⑴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已经隐蔽工程;⑵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⑶对后续工程施工、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⑷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⑸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
2.作为质量控制点重点控制的对象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⑴人的行为。
对某些作业或操作,应以人为重点进行控制,例如高空、高温、水下、危险作业等,对人的身体素质或心理应有相应的要求;技术难度大或精度要求高的作业,如复杂模板放样、精密、复杂设备的安装、以及重型构件吊装等对人的技术水平均有相应的较高的要求。
⑵物的质量与性能。
施工设备和材料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对某些工程尤为重要,常作为控制的重点。
例如:水泥搅拌桩施工,作业设备的质量、计量仪器的质量都是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
⑶关键的操作。
如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工艺操作过程及张拉力的控制,是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和保证预应力构件质量的关键过程。
⑷施工技术参数。
例如对填方路堤进行压实时,对填土含水量等参数的控制是保证填方的关键;冬季施工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等技术参数都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⑸施工顺序。
对于某些工作必须严格作业之间的顺序,例如,对于冷拉钢筋应当先对焊、后冷拉,否则会失去冷强等。
⑹技术间歇。
有些作业之间需要有必要的技术间歇时间,例如,混凝土浇筑时,相邻浇筑块之间也必须保持足够的间歇时间等。
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由于缺乏经验,施工时应作为重点进行严格控制。
⑻产品质量不稳定、不合格率较高及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应列为重点,仔细分析、严格控制。
例如防水层的铺设等。
⑼易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施工方法,也应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
⑽特殊地基或特种结构。
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土地基处理、大跨度和超高结构等难度大的施工环节和重要部位等都应予以重视。
二.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点1.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⑴桩位及标高:桩位的测量和定位在施工中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求测量人员要有丰富的测量经验和扎实的技术知识以应对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导线点必须经过复测闭合方可进行测量放样。
⑵泥浆性能指标:泥浆性能指标采取实验的方法确定其质量,采用相对密度计、含砂率计、标准漏斗黏度计检查泥浆比重、含砂率、黏度。
⑶钻孔控制:在钻进过程中用人工挖孔检测孔径及竖直度以保证质量。
⑷清孔检测:采用相对密度计、锤球法测量泥浆比重、沉淀厚度。
⑸原材料检查:采用抽样调查实验的方法来保证原材料质量。
⑹导管检查:在下导管前应检查导管密闭性,导管距孔底距离。
⑺混凝土拌合及灌注控制:混凝土拌合过程中采用坍落度筒、目测、查看拌和站计量系统保证混凝土质量在浇筑中要控制首批混凝土灌注量、导管埋置深度、保持砼灌注连续性,另外做好冬季保温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⑻成桩检查:当灌注桩达到规定龄期时采用超声波探测是否有断桩。
2.墩、台身质量控制点:⑴原材料检验:原材料检查采用抽样调查的实验方法来保证原材料质量。
⑵模板检查:模板的质量检测采取经纬仪、水准仪、钢尺、2m 直尺、用力推拉等方法确定标高、轴线、几何尺寸、竖直度、平整度、顺直度、稳定性、刚度等。
⑶预埋件位置:在混凝土浇筑前应由现场技术员检查预埋件位置。
⑷混凝土拌合及灌注控制:混凝土拌合过程中采用坍落度筒、目测、查看拌和站计量系统保证混凝土质量在浇筑中要控制控制浇筑层厚、保持连续浇注、检查振捣质量,另外做好冬季保温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⑸顶面高程及轴线偏位:施工前后应由测量员测量顶面高程及轴线偏位,顶面高程允许偏差20mm轴线偏位允许偏差15mm⑹平整度检查:施工完成后由现场技术员用2m直尺测量竖直水平方向平整度。
⑺混凝土强度:当结构物达到规定龄期后由实验员做回弹及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
⑻相邻间距(双壁墩):施工前后由现场技术员尺量双壁墩间距⑼墩柱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垂直度。
3.预制T 梁质量控制点:⑴模板:模板架设后应由现场技术、测量、质检人员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2m 直尺、用力推拉等方法测定标高、轴线、几何尺寸、竖直度、平整度、顺直度、稳定性、刚度是否合格。
⑵预埋件:钢筋绑扎完毕后由现场技术员检查预埋件位置、间距、数量否符合要求。
⑶混凝土拌合及灌注控制:混凝土拌合过程中采用坍落度筒、目测、查看拌和站计量系统保证混凝土质量在浇筑中的控制。
⑷梁板尺寸:浇注混凝土前后都要由现场技术员测量梁板长、宽、高是否符合要求,防止因梁板尺寸问题为将来架梁和桥面系施工带来影响。
⑸混凝土强度:在混凝土达到规定龄期后由现场技术员做抗压强度实验检查混凝土质量。
4.钢筋加工以及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点⑴钢筋骨架外形尺寸: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骨架绑扎偏斜或扭曲。
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
⑵同截面接头,接头搭接长度:配料时要考虑错开同一截面的接头问题,计划好搭接长度;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
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如已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则视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以免削弱或损坏搭接钢筋间的应力传递。
同截面接头过多,一方面易因为接头强度不足产生截面承载力降低,另一方面也会削弱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使劈裂裂缝相对集中,从而易导致裂缝贯通,造成混凝土成片剥落。
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保护层厚度:在浇筑之前检查砂浆或者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模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偏差。
以免保护层厚度过小,易使受力筋过早锈蚀,危及结构安全。
⑷露筋:在浇筑之前检查砂浆垫块应垫得适量可靠,竖直筋可采用埋有绑丝的垫块绑在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防止钢筋露出,使受力筋没有了保护层,危及结构。
⑸主筋、分布筋间距:支好模板在底模板上弹线,按线摆放主筋,并按间距在两侧及中间几根主筋划线,按线将分布筋吊直,然后逐节绑扎,防止结构混凝土因受力钢筋不直,分布不均而不能有效抵抗住拉应力,而发生裂缝。
⑹钢筋加工1)钢筋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污、泥土、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在焊接绑扎前用手动除锈机将钢筋锈蚀清除干净,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作废不用。
2 )钢筋调直:调直后的钢筋不应有局部曲折,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3)钢筋切断: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废料降低损耗。
断料时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累计误差,为此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在断料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现象必须切断,发现钢筋的硬度与钢种有较大出入,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查明情况。
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钢筋的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 10MM. 加工时对不同型号的钢筋要认真做好标识,钢筋进场后材料部门派专人挂上标志牌,标志牌上的主要内容包括:型号、数量、炉批号、生产日期、试验日期等。
对加工好的钢筋成品也要按不同部位,型号对每个品种的钢筋分类码放并做好标识,以便绑扎时明确其使用部位,避免错用。
⑺钢筋绑扎:钢筋保护层厚度根据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控制;垫块应做成圆弧、三爪或四爪型,并且垫块上应埋植绑丝。
必须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正确备用各种规格的垫块,水平放置垫块每平米不少于6个,竖直放置垫块每平米不少于4 个,垫块呈梅花型布置。
混凝土的临空面都应安置垫块,并进行检测。
1)绑扎顺序及一般要求:钢筋绑扎按流水段的顺序进行,控制搭接位置。
钢筋绑扎接头位置应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相互错开,接头在受拉区同一截面中的百分率不得超过50%,且不能同截面。
绑扎板筋时必须采用十字扣,且绑扎牢固,负弯矩筋绑扎每个交点都要绑扎,两相邻钢筋绑扣方向变换90 度,绑丝端头朝向结构内侧。
2)下层钢筋绑扎完后,要注意进行保护,施工时在钢筋表面铺脚手板,防止踩弯和位移。
⑻钢筋搭接,锚固长度按图纸要求及有关规定执行。
负弯矩筋绑扎时每个交点都要绑扎,两相邻钢筋绑扎方向变换90°,绑丝端头朝向结构内侧。
⑼墩柱主筋套筒连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检查。
⑽钢筋焊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检查(11)钢筋工程完后报请施工员、监理验收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5.预应力刚束(筋)张拉质量控制点:⑴预留管道:现场技术人员应检查预留管道位置是否正确,孔道平顺,有无定位筋定位及定位筋间距是否合格。
⑵端头处理:现场技术员应检查管道两端均应设置螺纹钢筋及横向纵向加强钢筋。
⑶张拉应力值:张拉时现场技术员应时刻关注油表检查张拉应力是否达到要求。
⑷张拉伸长量:每次张拉完毕时现场技术员应尺量张拉长度检查伸长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应作出及时处理,数据应做记录。
6.梁板顶质量控制点:⑴梁板顶面清理必须达标。
⑵平整度:施工结束后采用3m直尺测量平整度。
7.T 梁架设质量控制点:⑴架梁设备应经过严格验算和检查。
⑵架梁设备必须经过试吊。
⑶大梁架设位置必须正确、稳定。
⑷支座不得有脱空现象。
⑸墩台帽必须有安装控制线。
三.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点1.路基放样质量控制点:路基测量、定位、放线是路基施工的前提,保证测量准确是关键:⑴校准基准点,放点及验证应由两人进行;⑵放样过程中必须反测;⑶熟悉图纸,制定正确的测量交底,反复多人验证;⑷正确操作测量仪器,不能出现操作性错误。
2.土方路基质量控制点:⑴路基基底压实度:基底处理结束后由现场实验员用灌砂法检测基底压实度,零填方及挖方段压实度需大于96%,填方段0~0.8 米大于96%,0.8~1.5m 大于94%,1.5m 以上压实度需大于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