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里仁第四》见贤思齐的故事!看完赶紧站墙角反省

《论语-里仁第四》见贤思齐的故事!看完赶紧站墙角反省

《论语-里仁第四》见贤思齐小故事!看完赶紧站墙角反省
《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这有一定的道理。

没有谁从小就立志要做个坏人。

可是后来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对自己的要求不同,人生的轨迹就大不一样。

有的人优点得到了发展,越来越多缺点得到改正,越来越少;反之,则优点越来越少,而缺点越来越多。

如果每个人能以善为师,向先进看齐,就会不断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倘若放纵自己,甚至向坏人去学,那么问题自然会越来越多。

《论语·里仁第四》中说: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贤人,就总是想向他看齐;看到不好的人就总是反省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是贤者,有的不是贤者。

遇到贤人,以贤者为榜样,汲取人家的优点。

这样向贤者看齐,自己的品德和才能就能不断提升。

而对于不贤的人,我们也要对照,反省,使自己或者改正,或者引为借鉴。

西晋时期有个叫戴渊的青年,他喜好游侠,放纵自己,常常带着一些年轻人在长江、淮河一带抢劫过往的商人和旅客。

有一次,很有名望的学者陆机从家乡吴地乘船返回洛阳时,遭到了戴渊的抢劫。

戴渊没上船而在岸上指挥。

指挥得有条有理,气度很不一般。

陆机觉得这是个人才,很为他可惜。

便大声对着岸上喊道:“年轻人,有如此卓越的才能,难道要永远做劫匪吗?”戴渊听说这是陆机后,又激动,又羞愧,他立即上船,投奔陆机,表示今后一定改过自新。

陆机很
看重他,写信向朝廷推荐。

后来戴渊官至征西将军。

可见,只要向贤者学习,即使再有毛病,也是能改好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以贤者为榜样,使自己接近他们,学习他们,赶上他们,你不也贤能了吗?所以我们今天依然要树立先进的典型。

每年各行各业的“十佳”人物的评选,道德模范的树立,先进人物的表彰等,都是让我们向贤者看齐。

当然,社会上提倡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见贤思齐”的意识。

只有这样,才会自觉地吸收人家的优点。

我们常常从媒体上,或是从生活中看到一些好人好事,也曾为之感动,在感动之余,自己究竟应该学习些什么,哪些要付诸行动?如果只停留在感动的层面上,而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修养,显然还是不够的。

孔子还从另一方面提出了问题,那就是见到了“不贤者”,又该如何办?在我们的身边不可能都是贤者,不贤者也是客观存在。

孔子的答案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内自省也”。

这就是说我们遇到了不贤之人,就要自我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人家的那些不贤之处,因而吸取教训。

这如同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说的“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已之过”。

就是说从别人过错上,发现自己的过错,从而去改正它。

如果说“见
贤思齐”是从正
面说的,是以贤
者为正面的教育;
那么“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则是
从反面来说的,是从反面来警醒。

我们看到有的人贪污受贿,假公济私,那么我们就应该受到警示,应该以此为戒!
这里的关键是要“自省”,就是要从内心反省、反思。

多数情况是当我们见到不贤之人,了解那些不贤之事时,往往对他们是批判和厌恶而已,而很少联系自己去想一想。

是否自己身上也有类似的问题?由此而警醒自己。

如果不能反思,就很难得到真正的警示。

君不见,有的单位倒下一个贪官后,继任者虽也曾声嘶力竭地批判,但很快又前仆后继。

因为他根本没有反省自己,所以仍然重蹈覆辙。

注意自省,那自己的修为与才能又何愁不会提高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