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奶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石林圭山山脉一带是云南奶山羊的主产区,养羊挤奶、制作乳饼是传统民族食品之一,在云南具有300多年的历史。
乳饼色白如豆腐,奶香飘溢,食之嫩滑爽口,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制出来的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美味食品。
养羊挤奶制作乳饼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分散饲养、手工挤乳,不能保证生鲜乳原料安全、质量标准,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产品或企业将失去市场份额。
建立现代奶山羊生产模式是提升产品质量、抵御市场风险和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1 云南奶山羊生产的发展现状1.1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组合、有利于奶山羊的繁衍云南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面积的4.11%。
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及圭山山脉一带是奶山羊主要饲养区。
这一地区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回暖旱,年平均气温在15.8°C;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948毫米;年日照2193小时,无霜期254天,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资源组合合理,牧草四季常青、山羊饲养可四季发情,为全年羊奶的均衡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2养羊挤奶制作国人奶酪历史悠久、奶羊产业稳定持续发展云南饲养奶山羊的历史悠久,石林县圭山彝族《尼米诗》反映出当地2800年前即养羊,早在300多年以前撒尼人就用羊奶制作乳饼。
至今以家庭养羊挤奶、制作乳饼的经营模式仍是当地奶农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一只母羊年产乳量制作乳饼鲜奶400公斤左右,可制作乳饼70公斤,仅羊奶乳饼收入2500元/只。
据行业部门统计,2013年云南奶山羊的饲养量到41.195万只,比2009年增加14.79%,年递增率3.51%;能繁母羊达到23.65万只,比2009年增加10.11%,年递增率2.44%;羊奶总产量3.96万吨,比2009年增加8.0%,年递增率1.94%。
云南山羊乳饼市场需求增加,促进奶山羊生产的发展。
1.3具有适应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类型的奶山羊品种云南饲养的奶山羊包括萨能奶山羊、关中奶山羊、圭山山羊、萨圭高代杂交羊、吐根宝、澳系努比山羊和正在培育的努比黑色品系等。
此外经农业部登记的山羊地方品种资源还有8个。
圭山山羊及萨圭高代杂交羊数量在30万只左右,产区以云南省石林县为中心,分布于陆良、师宗边界沿普拉河延伸至弥勒县中部绵延100多千米的圭山山脉一带。
1979年,石林县被列为国家奶山羊生产基地县,开展萨能奶山羊与圭山羊杂交改良,呈现黑色、棕色、黑白花、白色等不同毛色的个体。
泌乳期5~8个月,产奶量150~500kg,乳脂率6.69%、乳蛋白3.96%、总固体18.45%。
萨能奶山羊种羊基础母羊群达到550只。
1976年,石林县建立了萨能奶山羊种羊场,并引进西农萨能羊改良本地山羊2005年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在昆明建立了萨能奶山羊原种场,从澳大利亚进口纯种萨能羊30只,胚胎100枚,应用胚胎移植技术扩繁,基础母羊达到100余只;核心群平均产奶量达600 kg以上,乳脂率达到4.4%、乳蛋白3.5%,总固体14.8%,体细胞数178.3万个/ml。
经产母羊的产羔率为194%,断乳成活率90%以上。
吐根宝奶山羊数量达到28只,2012年移植冻胚88枚,移植产羔31只。
澳系、英系努比山羊达到400只左右,1996年开始引进英系努比山羊,2005年从澳大利亚进口努比山羊50只,冻胚200枚,开始努比山羊的纯繁。
努比山羊黑色品系选育场达到15个,数量达到1万只左右。
1996年开始引进英系努比山羊的纯繁和开展努比山羊与云岭山羊杂交改良工作。
2002年开始努比山羊黑色品系横交固定。
成年公羊体重80公斤,母羊体重50公斤。
经产母羊的泌乳期155天,平均个体产奶量达到170.8 ±55.0公斤。
初产母羊泌乳期138天,产奶量达到114.5±43.6公斤。
乳脂肪5.26%~6.35%、乳蛋白3.80%~4.24%,总固体16.87%~19.58%、体细胞数65.70万个/ml~204.99万个/ml。
努比山羊两年三产、奶汁稠密、具有奶肉生产的双重效益,有望成为云南高原地区特色奶源之一。
1.4 建立云南奶山羊繁育及产业化技术体系(1)建立云南奶山羊繁育体系通过国家农业行业专项《奶山羊良种繁育及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的实施,不断提高奶山羊供种能力。
2004年以前,云南萨能奶山羊只有一个种羊场,现在达到3个,基础母羊的饲养量达到550只,年供种能力达到800只左右。
良种经营模式由原来的事业性质变为企业经营管理。
云南实施良种补贴,2011年昆明易兴恒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萨能奶山羊场、石林梦达尔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泸西县羚清综合养殖场三个奶山羊场都列入云南省良种补贴范围。
高效扩繁技术应用良种扩繁,2004年以来应用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移植可用胚563枚,产羔243只,加快云南奶山羊选育的进展和供种能力。
(2)形成以高床厩养设施为主体的奶山羊饲养配套技术针对云南高原湿热气候特点,在主要的奶羊生产区,都推广以高床厩养为主的配套技术。
石林县推行“六改六抓技术”。
陆良县提出“三推五有”技术即统一羊舍建设标准、统一良种、统一饲养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饲草种植模式。
减少山羊腐蹄病、寄生虫的感染,提高产奶量和奶品质。
1.5 建立云南“专家+企业”奶山羊产业技术服务网和技术服务体系,集成奶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1)构建云南高原地区“专家+企业”奶山羊产业技术服务网和技术服务体系。
通过《奶山羊产业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公益性项目实施,项目实行产研结合组织形式,以云南省畜牧科学院草食家畜研究所、石林县、陆良县、泸西畜牧推广站、昆明奶山羊原种场、石林生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努比山羊繁育中心为基础,建立奶山羊选育鉴定标准、选配的方案,形成以萨能、努比山羊为主推品种的良种推广、技术服务网络。
(2)集成云南高原湿热地区奶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①规范奶山羊场的布局、高床羊舍的结构与标准根据规模化羊场及羊舍建设存在问题,从“云南高原奶山羊规模化羊场的规划与布局”、“云南高原奶山羊场羊舍建设”方面进行完善补充。
羊舍建设根据云南省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差异较大特点。
按照羊舍设计的技术参数、舍内环境指标和云南高原湿热气候条件,规范奶山羊高床厩舍标准和配套设施。
②完成云南萨能奶山羊精料补充料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针对云南饲料的品种与来源,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精饲料对萨能奶山羊生产性能及消化率的影响,筛选精料补饲料营养配方。
配合产业化开发,完成奶山羊矿物质添加剂、预混料、全价料系列饲料产品的标准制定。
③完成奶山羊养殖示范村技术规范开展“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挤奶、鲜奶回收”的生产示范。
云南省在昆明市西山区、石林县、泸西县、陆良县建立7个奶山羊机械挤奶站。
石林小尖山示范村奶羊饲养规模达到4000多只,个体产奶量达到435公斤,比2010年提高28公斤。
合作社覆盖农户由86户上升到600多户,每天收购生奶20吨,最高达到29吨,生奶直接交昆明龙腾生物乳业有限公司。
购置抗生素、乳品质检测设备,从源头保证生奶的质量。
1.6 传统乳饼向现代羊奶加工产品过渡,产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羊乳饼从传统的农产品开始向商品过渡。
羊奶乳饼加工企业恒晟、雨欧等,年加工鲜奶1000吨。
奶山羊产业逐渐被乳品加工企业所重视,昆明龙腾生物乳业有限公司从2012年开始羊乳产品开发调研工作,在150吨奶粉规模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引进巴氏奶、酸奶羊乳加工设备,生产规模达到200吨。
建立7个奶山羊收奶点,4个奶羊机器挤奶站,现在最多日处理羊乳30吨,研发生产“阿黑哥”纯羊奶粉、羊奶咖啡、羊酸奶、巴氏羊奶等产品。
填补云南长期没有现代羊乳系列产品加工企业的空白。
1.7 开展奶山羊生产技术相关的研究①研究规范高原湿热地区奶山羊高床羊舍标准。
奶山羊舍标准为1、0.4、2.5、6,即每只成年母羊占有羊楼1平方米,采食宽度0.4米、羊楼宽2.5米、每只羊占有6立方米的空间。
对羊舍内外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
②奶山羊的高效扩繁技术研究推广研究建立了萨能奶山羊胚胎移植产业推广体系,同期发情率达到90%,受体移植率达到90%以上,移植产羔率达到55%以上。
③完成“不同营养水平精饲料对云南萨能奶山羊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激素含量影响”。
云南萨能奶山羊3~5月龄公羊适宜精饲料营养水平为DE 3.14 MC/kg,CP 19.59%,母羊DE 3.16 MC/kg,CP 23.53%;6~9月龄公羊DE 3.04 MC/kg,CP 13.41%,母羊DE 3.12 MC/kg,CP 15.96%,初产母羊DE 3.53 MC/kg,CP 20.76%。
④开展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有关研究工作云南省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个体发病率为42.46%,乳区发病率为22.30%。
摸清云南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
采用乳汁凝集反应掌握隐性乳房炎现场诊断方法。
使用奶山羊隐性乳房炎菌苗,对奶山羊进行免疫试验。
⑤完成奶山羊羊乳主要指标的研究完成萨能、努比奶山羊乳体细胞数与乳成分相关性的研究。
⑥线性规划模型优化农户奶山羊生产模式的应用与研究通过对云南省陆良县和泸西县的奶山羊养殖户的调查,建立了两种不同的线性规划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农户的生产方案进行优化。
养羊收入较传统饲养方案提高10.09%。
⑦完成云南乳饼生产相关的研究开展了云南奶山羊主要品种羊奶理化特性、山羊乳饼的最佳工艺条件、不同贮藏条件对山羊奶微生物变化的影响研究。
完成“传统民族羊奶乳饼标准化工艺研究”酸水加工乳饼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⑧针对云南对努比山羊品种的偏爱,出版《努比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百问百答》一书。
⑨获取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一种常温保鲜乳饼(专利号:2008 1 0233569.7)”。
“一种羔羊代乳品自动饲喂设备”(专利号:2014 2 0333423.0)。
2 产业存在问题2.1 奶山羊育种体系滞后,改良羊所占比例和只均产奶量低云南的山羊育种组织基本以项目实现短期的松散型的临时组织。
奶山羊种羊选育主要以表型选择为主。
大多数奶羊饲养户选用的种公羊没有统一的标准,农户中选种、选配随意性大,奶山羊生产性能低。
根据2006年陆良县奶山羊普查,乳用山羊只存栏72836只,占羊存栏数的50.20%。
其中高代杂交羊31489只,占乳用羊的43.2%,杂交一代奶山羊38867只,占53.4%,圭山羊2480只,占3.4%。
在奶山羊改良较好的地区随意选择90只羊作为产奶量实测,一个泌乳期大约8至10个月,产奶量平均520kg,最高的达800kg,最低的350kg。
与世界单产最高水平842 kg的差距大,产奶量低导致产业化成本高。
2.2针对云南高原的气候类型,缺乏规模化奶山羊场建设的模式与经验云南奶山羊规模场不多,饲养数量一般以200只左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