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哪些?答:商业银行风险的评价是指商业银行在取得风险估计结果的基础上,研究该风险的性质,分析谈风险的影响,寻求风险对策的行为。
风险评价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主观因素,不同的管理者对同样货币金额的风险有不同的评价方法。
这是因为相同的损益对于不同地位、不同处境的法人具有不同的效用。
所谓效用,是指利益或收益存在于主体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主观因素决定着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而其态度不外乎三种情况:拒绝风险,放弃盈利机会;承担风险,追求利润;合理地规范其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不因高盈利而冒大风险,也不因小风险而放弃盈利机会。
显然,后者的态度是积极稳健的。
商业银行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研究在采取某种措施的情况下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以及可以取得多大的效果。
2.权衡分析法。
权衡分析法是将各项风险所致后果进行量化比较,从而各项风险的存在与发生可能造成的影响。
3.风险效益分析法。
风险效益分析法是研究在采取某种措施的情况下,取得一定的效果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4.统计型评价法。
统计型评价法是对已知发生的概率及其损益值的各种风险进行成本及效果比较分析并加以评价的方法。
5.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是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将风险的构成要素划分为若干具体的项目,由专家对各项目进行调查统计评出分值,然后根据分值及权数计算出各要素的实际评分值与最大可能值之比,作为风险程度评价的依据。
风险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参加评价的单位必须具有指定主管部门批准的资格,需要有资质人员参与的一定组织形式,经过确立项目、信息搜集、最终评价报告等一系列的运作过程。
风险评价的质量直接关系机械产品的安全性,关系到机器使用者的劳动条件和生命安全。
本书无意对风险评价整个组织系统工作做全面论述,仅对评价工作的方法和工具作一介绍。
1.风险评价的工作方法(1)跨职能小组。
它包括领导、安全工程管理和技术、机械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制造、维修、原材料采购、市场营销、财务、甚至机械产品的用户等各类人员,尤其是安全工程人员和用户的尽早参与有重要意义。
多方面的人员组成风险评价跨职能小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产品的安全提出有益的建议,达到人力、信息、工具和方法,甚至知识和经验的高度集成,资源共享,避免走弯路。
(2)并行工程。
跨职能小组内有分工,各分工小组之间的工作程序可以并行展开,使评工作的一部分迭代过程可以重叠或同时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并行工程不能省去评价程序工作中的任何环节,各分工小组的工作内容允许有交叉,但各自的职责要求必须明确,不得含糊,以免出现漏评价,特别要防止重大疏漏。
(3)明确进度。
为保证风险评价的质量,防止评价工作的随意性,评价工作一定要有明确的计划和进度目标要求(建立工作流程图),坚持阶段检查、评审和意见反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协调关系、交流经验、避免失误,以利整个评价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2.机械风险评价的常用L具简介(1)安全检查表(SCL)。
这是事先以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为分析对象,经过熟悉并富有安全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员的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编制的一个表格(清单)。
它列出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要求、各项赋分标准、安全等级分值标准等内容。
对系统进行评价时,对照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赋分,从而评价出机械系统的安全等级。
(2)事故树分析(FTA)。
事故的树形演绎分析法,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事故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把特定的事故和所有的各层原因(危险因素)之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成树状图形,再通过对事故树简化、计算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
(3)作业条件(岗位)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一金尼法)。
将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分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E)和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C)三个因素,由专家组成员按规定标准给这三个因素分别打分并取平均值,将三因素平均值的乘积D=L•E•C作为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岗位)的危险性等级。
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也越大,这是一种半定量的评价方法。
(4)劳动卫生分级评价。
目前已采用的劳动卫生分级评价方法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有毒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噪声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分级、低温作业分级、冷水作业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及体力搬运重量限值等方法。
目前开发的风险评价方法很多,在此不-一列举,各种评价工具的原理、适用对象各有特点,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用。
对系统进行风险分析,首先鉴别出系统中的危险之后,然后进行风险评价。
根据风险评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定性风险评价和定量风险评价。
1.定性评价方法定性风险评价可以根据系统层次按次序揭示系统、分系统和设备中的危险,作到不漏任何一项,并按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分类,以便分别按轻重缓急采取安全措施。
在实践中,有两种定性风险估算方法,即风险评价指数(Risk Assessment Code:RAC)法、总风险暴露指数(Total Risk Exposure Code:TREC)法。
(1)RAC法RAC法是定性风险估算常用的方法,它是将决定危险事件的风险的两种因素——危险严重性和危险可能性,按其特点划分为相对的等级,形成一种风险评价矩阵,并赋以一定的加权值来定性地衡量风险大小。
危险严重性等级——由于系统、分系统或设备的故障、环境条件、设计缺陷、操作规程不当、人为差错均可能引起有害后果,将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相对定性地分为若干级,称为危险事件的严重性等级。
通常将严重性等级分为四级。
根据危险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将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地分为为若干等级,称为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
通常可能性等级分为五级,如表2所示。
将上述危险严重性和可能性等级制成矩阵并分别给以定性的加权指数,形成风险评价指数矩阵,表3为一种风险评价指数矩阵的实例。
矩阵中的加权指数称为风险评估指数,指数1到20是根据危险事件可能性和严重性水平综合而确定的,通常将最高风险指数定为1,相对应于危险事件是频繁发生的并是有灾难性的后果的。
最低风险指数20,对应于危险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并且后果是轻微的,数字等级的划发具有随意性,但要便于区别各种风险的档次,划分得过细或过粗都不便于风险的决策,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对象制定。
矩阵中的指数给出四种不同类别的决策结果,也可称为风险接受准则。
其中指数为1~5,为不可接受的风险;6~9为不希望有的风险,需由订购方决策;10~17是有控制的接受的风险,需要订购方评审后方可接受;18~20是不经评审即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评估指数通常是主观制定的,而且定性的指标有时没实际意义,它是这种评估的一大缺点。
因为无论是对危险事件的严重性或是可能性做出严格的定性量度是很困难的。
例如严重性的最高等级通常是损失费用几百万元或一、二人死亡,但是很多危险事件可能导致成百或成千人的死亡和上亿元的财产损失,这种情况是无法用最高等级来表达其风险大小的。
因而,这种指数的实用价值就受到影响。
RAC法的另一个缺点是:风险评估指数通常是主观制定,而且定性指标有时没实际意义。
(2)TREC法TREC(Total risk exposure code)法是RAC法的改进。
TREC和RAC之间显著不同点是将严重性尺度范围扩大了,并将所有的损失转化为货币,在评价矩阵中,“暴露”尺度代替了“概率”尺度。
暴露指数确定的方法是:单一危险事件的概率(通常是每10,000暴露小时所发生的事件数表示)乘以寿命周期内总暴露小时的估计值和该系统生产的总量。
TREC法将严重性分为10个等级,均以货币计算,从最小100元以下到最大1010元以上。
每一严重性等级的尺度以一定大小次序递增。
这种表示方法可以评价较宽范围的损失。
表4列出了TREC法的各严重性指数的范围和平均值。
暴露指数分10级,如表5所示。
暴露指数表明系统事故总数的估计值。
指数的最小值1表示在系统寿命期中危险事件所导致一定大小的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估计值低于0.00001(100,000次中发生1次);指数的最大值为10,它估计在系统寿命期中危险事件将导致发生大于1,000次事故。
虽然危险事件的暴露单位是以暴露时间计算的(小时、年、循环次数等均可),但为了使用方便,单位可以在计算中省去。
总风险暴露指数可由严重性指数和暴露指数相加而得。
表6为一个总风险暴露指数矩阵。
总风险暴露指数可用于表示系统寿命期内与其有关的货币损失。
采用TREC可以为系统设计管理者提供如下信息:a.总风险暴露(TRE)——对待评价的特定危险事件所产生的风险的货币总数估计。
其计算公式为:TRE=5×10(TREC-5)b.年风险暴露(ARE)——总风险暴露除以估计的设计寿命(以年计):ARE=TRE/设计寿命c.单位风险暴露(URE)——单位产品的货币损失(或每一产品分摊数),即TRE除以产品生产总数。
URE=TRE/产品数d.风险暴露比(RER)——总风险暴露与设计费用之比。
RER=TRE/总投资TREC的准确程度依赖于输入数据的质量。
因此,系统安全性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确定和修正对故障率、暴露率、设计寿命、系统中该产品的数量等的原始估计值。
当然,从上面的分析和计算可以看出,TREC已将定性的风险估算发展到了具有某些定量的水平。
2.定量评价方法对于一个系统、装置或设备,通过定性评价,人们能对其中的危险有一个大致了解,可以了解系统中安全性薄弱环节。
但是,有时需要了解到底安全水平如何,系统的改进能使安全性水平提高多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后果到底有多严重等。
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风险进行定量的评价(Quantified Risk Assessment:QRA)。
QRA的用途及所担当的角色如图1所示。
定量风险评价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管理决策支持技术,定量风险评价包含五个要素:(1) 危险识别:确定事故场景、危险、危险事件以及它们的原因和发生机理。
一般由危险检查表(PHL)、初步过程危险分析(PPHA)、危险与运行分析(HAZOP)来获得识别的危险。
(2) 频率估计:确定识别的危险事件的发生频率。
一般由历史数据、故障树分析(FTA)、可靠性与有效性研究、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来确定。
(3) 后果分析:确定识别的危险事件后果的程度和概率。
由事件树分析(ETA)、事故分类/定义来确定。
(4) 风险估算:确定风险水平,就是将频率和后果进行组合。
(5) 灵敏度分析:将研究的风险划分优先次序,进一步估算那些有意义的风险水平、比较相关的风险估算、将研究的风险划分优先次序、评估独立的不确定性和设置执行进度表。
QRA通过交替循环得到评估值。
开始通过原因、后果、费用、可能的频率引出数量的估计,然后分析这些量对初始假设的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