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把已说出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卷》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是为大众所下的定义。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
”“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制出与原语言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
”“翻译是两种语言代码的转换。
”“翻译是双语交际的中介手段。
”翻译比较完备的定义: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二、翻译的性质翻译决非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而是本身具有独特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同时也可以说是一种“再创作”的艺术。
首先谈翻译的科学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翻译”,指的是“翻译过程”。
我们称它为科学,是因为它有自己的规律。
就韩汉互译这个过程或行为来讲,只有基本上掌握了它们的特点和异同,翻译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发现了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也就自然会找到其内在规律和联系,从而也就必然会归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由此可见,翻译的确是有其独特规律的科学,与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等学科有关的科学。
其次谈翻译的艺术性。
关于翻译的艺术性,有些人尚无应有的认识。
我们时常听到“翻译比创作容易”之类的说法。
创作的确是不容易的,作者必须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还必须具有概括的能力和表达的技巧,塑造出成功的典型,才能写出好作品。
译者也同样必须具备应有的条件,并严格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字斟句酌地进行推敲琢磨,才能译好一个作品,才能保全原作的艺术价值。
翻译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再创作的过程。
创作和翻译各有要求,很难说孰难孰易。
1954年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郭沫若也指出:“翻译是一种创作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它并不比创作容易。
”秉公论断,应该像鲁迅在《集外集拾遗·新的世故》中所说的那样,“创作难,翻译也不易。
”他还说过:“翻译是再创作。
”普希金也有类似见解,认为翻译创作的目的是“再现”艺术作品。
根据上述两部分论证,我们完全有理由来说,翻译的确有其科学性和艺术性。
译文之所以有优有劣,关键就在于:译者除开具备有关两种语文的应有修养和坚实基础这个前提之外,是否掌握了翻译的规律、方法和“再创作”的艺术技巧,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于是否掌握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翻译的种类翻译按其处理的材料,大体可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两大类。
文学翻译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电影等;非文学翻译包括论文、书信、科技资料、商务文件、新闻报道、广告等。
翻译按其使用的工具来划分,可分为用本民族语言做工具来翻译外语的;用外语做工具来翻译本民族语言的;用现代语言做工具翻译古代语言的。
翻译按其工作兴致来划分,科分为口译、笔译、机器翻译。
翻译按其结果来划分,可分为对等翻译和非得等翻译。
非对等翻译是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做出的节译、译大意、编译等(韩东吾,1994)四、翻译的标准:翻译标准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翻译工作者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
在翻译中,忠实与通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
忠实是翻译的首要问题,因而使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翻译中要首先解决好。
通顺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第二位的,但在实践中决不可只顾忠实而忽视了通顺,二者必须“统筹兼顾”。
达到这个基本标准并不容易,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众多因素,首先要正确处理忠实与通顺的关系,其次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再次要正确处理克己意识和创造意识的关系。
我国译界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有:一、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信、达、雅”标准;二、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提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三、1951年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的“神似”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四、1964年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化境”说。
在国外的译论中,引证得最多的是等值标准和等效标准。
等值标准不但要求译文与原文思想内容等值,而且要求语言形式上的等值。
等效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是;译文读者能和原文读者同样顺利地获得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信息,包括原文精神、具体事实、意境风格等。
五、翻译的原则翻译的原则有以下三个:第一,忠实于原文。
重视与原文就是要把原文中所叙述的现象、事物、道理以及叙述时所表露的立场、思想感情等完整而准确地用译文表达出来。
第二,明白通顺。
明白通顺就是指译文要符合语言规范,避免逐词死译、生搬硬套,避免文理不通的现象。
第三,保持原文风格。
保持原文风格是指把原文具有的民族色彩、时代色彩、一个人的艺术特点如实的复现于译文。
六、翻译的特点翻译具有依赖性,从翻译的地位来看,它只能依赖原文(原语)。
没有原文(原语)就没有翻译。
原文(原语)是翻译赖以生存的根据。
翻译具有中立性。
从翻译的立场来看,译者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改变原文。
原作者、译者、读者有各自的立场。
译者应在原作者和读者之间保持中立的立场。
翻译具有传达性。
从翻译的目标来看,译者应确切完整地传达原作的信息内容与风格,达到与原文(原语)同样的艺术境界。
传达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翻译的客观效果。
翻译具有客观性。
原作的信息内容在译者的眼里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片面的,甚至是谬误的。
译者不应该只译出“正确的”而略去“片面的”,甚至是“谬误的”,而应该客观地对待原文(原语),并如实地翻译。
翻译具有理解性。
不理解原文就无从翻译。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译文是译者理解的结果,有的人把理解简单化,只满足于词表,而不去研究更深层的含义,结果出现了误译。
因此不能理解,就不能翻译。
翻译具有双重性。
译者应该熟练地掌握原语与译语及其文化。
不懂得原语原文化就无法理解原文(原语)所表现的信息内涵与风格特色。
七、翻译的过程翻译的过程,大致分为理解阶段、表达阶段和校对阶段。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理解的具体化、深刻化。
理解阶段: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表达阶段:表达翻译结果常见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校核阶段:校核是对理解和表达质量的全面检查,是纠正错误、改进译文的极好时机,且不可认为是多余之举。
八、翻译的技能熟练、得体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方法,顺利完成理解—表达任务的能力,即谓翻译技能。
这是在翻译活动涉及的两种语言间进行交流、交际的一种能力。
翻译的技能可概括分解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领悟力。
能领悟原语全部语义信息,全面、彻底理解原文内容形式结合的精微底蕴。
第二,表达力。
能以合格而完美的译语或目的语来表达原语的语义信息、修辞色彩。
第三,适应力。
能据语言社会功能来调整译文文体、句式、词语,即做到“文求适体,体貌相称”。
第四,对答能力。
口译技能训练的重点。
第五,应付能力。
能以种种变通手段,将原语中有、但译语中无的概念、名称、表达法等,加以最大限度的转化再现。
九、翻译的技巧翻译技巧,即翻译方法,能使具有概括性、指导性、基础性的翻译原理具体化、条理化、实施化,在对比研究不同语言体系在语言文字单位上普遍的、典型的特点和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翻译转换法(包括移位、替换、加词、减词等)准确、完整传达话语信息。
它着重解决的是具体翻译转换上技术、技艺、艺术上的问题。
翻译理论专著或教材中对技巧的处理一般按两条线索分别或结合进行归纳:一是按原语的词类、句型等语法范畴及惯用法系列等,梳理翻译表达的技巧、方法;另一是按对原文信息、形式进行翻译表达的方法,而在分合、增减、反正、顺逆、去留存变、直译形神等辨证关系上,对翻译手法进行分类。
在处理同一原文材料时,可采取不同翻译技巧,亦可并用几种手法,如逻辑顺序法、时间顺序法与提前处理、留后处理的并用;同样的译法处理,也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归类;同时,在两种文字互译时,分合、增减、反正、提前-留后等相反相关的辨证手法具有可逆性,即相同信息内容的文字,由甲种文字译为乙种文字时若以融合、减词等为好,则由乙种文字译为甲种文字时当以析义分解、增词等为宜。
翻译是科学又是艺术,对于技巧,理论著作、教材不能囊括翻译实践中的所有情况,具体问题还须具体对待,翻译者不但要灵活运用已有的技巧,而且要善于创造新的技巧,以使译文传意达旨,形神兼备。
한국지리한국은아시아대륙의동쪽끝에있다. 두개의큰강(압록강,두만강)을경계로하여중국, 러시아와국경을맞대고있다. 전체넓이는약22만k㎡로뉴질랜드, 이탈리아,영국과크기가비슷하다.한국에는산이많아전국토의약80%가산이다. 그렇지만한국의산은그리높지않다. 산의절반정도는200미터`500미터의낮은산이고이산주변에는계곡과개울이많아비교적논농사를짓기가좋다. 대체로한국의마을을보면주변에산이있고산아래에는집이모여있으며집앞에는논과밭이있다.한국의지도를보면높은산은대부분동쪽과북쪽에있는것을볼수있다. 그리고큰강은동쪽에서서쪽과남쪽으로흐르고있다. 조선반도에서제일높은산은백두산으로높이가2744미터이고산꼭대기에는세계적으로유명한“천지”라는호수가있다.남한에서는제주도에있는한라산이1950미터로제일높다. 다음으로지리산이1915미터로높고,아름답기로유명한설악산은1708미터로세번째로높은산이다.한국의평야는주로서쪽과남쪽에펼쳐져있다. 앞에서이야기한것처럼동쪽과북쪽이높고이곳에서흘러내린물이서쪽과남쪽으로흐리기때문에이강을중심으로평야가펼쳐진다. 이평야에서나오는곡식으로는쌀, 보리,콩등이대표적이다.韩国位于亚洲大陆最东端。
以两大江(图们江,鸭绿江)为分界线,与中国,俄罗斯相邻。
国土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国土大小与新西兰,意大利,英国相似。
韩国多丘陵,丘陵地形约占全国国土的80%。
但是韩国的丘陵地形并不高。
约有一半的丘陵是200—500米低缓山坡,在丘陵周边有许多山谷和溪流,比较适合水田耕作。
大部分韩国的村落周边都有丘陵,在山下有许多农家,农家前面有水田和旱田。
在韩国地图上,可以看到较高的山大多位于东部和北部。
主要河川则是由东部往西部和南部入海。
朝鲜半岛第一高山是白头山(长白山),高度约2744米,在白头山山顶上有一个闻名世界的湖泊,被称为“天池”。
韩国的第一高山是位于济州岛上的汉拿山(1950米)。
第二高山为智异山(1915米),雪岳山(1708米)是第三高山,以风景如画著称。
韩国的平原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南部,如上所述,韩国东部和北部地形较高,主要河川大多由此往西部和南部入海,沿岸就有很多平原。
这些平原地区生产的代表性农作物有大米,大麦,大豆等。